刊印司府衙的前身,是礼部尚书裴衡为自己购置的新府邸,占地规模在汴京城首屈一指。结果府邸刚装修好没多久,裴衡还未来得及举办乔迁之礼,就在朝廷上被沈靖川参了一本,不但丢了乌纱帽,还被抄了家,贪墨的黄金银两都被充入国库,而这座规模宏大的豪宅就被女帝赏赐给了齐林,作为刊印司的府衙。
府衙后院内,六扇门的兄弟们正在一车车地卸着齐林要求采购的物资,木材、树皮、麻头、胶泥、油墨、木炭等等琳琅满目的材料刚从马车上卸下,便被刚跟随鲁墨前来待命的工匠们自发地归纳排列整齐。没办法,这些理工男都有些强迫症,完全看不得东西散乱一地……
“不错,不错,老鲁啊,你带来的这些工匠素质很高嘛。”
齐林来到后院的时候,工匠们手上的动作己经接近尾声,看着分门别类摆放规整的物资,齐林心中也感觉被治愈了。
“大家手上的事情先放一放——”
工匠们听到老领导的声音,连忙放下东西,排成整齐的队列。
“老夫身边这位,就是刊印司司长齐大人,大苏的国之栋梁,也是你们以后的顶头上司,下面有请齐大人训话。”
齐林在鲁墨的介绍中缓步上前,朝众人摆了摆手后说道:
“诸位,大家都是大苏工部的中流砥柱,各有所长,你们可知今日来此是为何事?”
鲁墨这次足足带了十个人前来撑场子,这十人本就是工部最优秀的工匠,自带官职,面对齐林的提问并不怯场,其中一名精壮的中年汉子向前一步后粗声说道:
“齐大人,在下石泰,是负责雕版刻印的木匠,宫中现在的书籍都是由我主持印刷。雕版刻印延续至今,听闻齐大人有改进的良计,特来求教。”
“石泰,从业多年,你觉得雕版印刻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回大人,雕版印刻虽字迹清晰,墨浓不散,但母版制作繁杂,一字错则雕版毁,且需一页一版,工序繁重,成本高昂。”
齐林耐心地听石泰说完后,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几句话就说明了雕版印刻的利弊。
“没错,所以我们刊印司的报纸印刷,不再沿用雕版印刻,而是使用「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
工匠们听到这闻所未闻的西个字,不禁议论纷纷,而石泰则是在低头沉思片刻后,双目散发出异样的神采。
“石泰,这是活字印刷的设计图纸,你只需提前用胶泥雕刻出常见的文字,并用炭火烧制使其变硬,再将活字根据文稿的字序排列粘合在母版上,便可进行印刷。一页印刷完成后,仅需改变活字排列的顺序,便可完成新的母版制作,彻底告别雕版印刻一页一版,没有容错的弊端!”
石泰听完后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身上的肌肉都在微微颤抖,手掌在衣服上用力地擦拭了几下后,方才双手接过齐林递来的图纸。弯腰一礼后,石泰便带着几名工匠飞快地跑向物资堆放处,准备立即开始雕刻活字。
齐林微笑地看着兴奋而去的石泰,随即转头向剩下的几名工匠说道:
“你们应该都是造纸处的吧?”
“是的,大人,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造纸匠们看着忙碌的石泰几人,都露出了羡慕的神色,见齐林终于要指导他们,连忙恭敬地说道。
“我们现在使用的造纸技术其实己经颇为成熟,纸张质量也挺高的,但问题是纸张硬度较低,原料昂贵,以至于无法量产使用,不适合我们刊印司大量印发报刊。”
听着齐林的分析,工匠们也频频点头,齐林略作停顿后继续说道:
“其实我们只需改进造纸所用的材料,将原先价格昂贵的麻、丝绵改为树皮、麻头、敝布等廉价的高纤维材料,配合新的造纸工艺,不但能使造出的纸张更为坚硬柔韧,适合印刷,更能将造纸的成本降低九成以上!”
接过齐林递来的造纸术的图纸工艺后,造纸工匠们早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竟情不自禁地跪伏在地。
正在忙碌的印刷工匠们听到齐林掷地有声的铿锵之言后,也纷纷停下手上的活计,跑上前来跟随造纸工匠们一起跪伏。
齐林看着这些忠厚的汉子们,心中也涌现出一股豪情,只见他并指朝天,麒麟气劲透指而出,迸发出一声犹如枪鸣的巨响。
“砰!”
“站起来!不准跪!”
工匠们闻言纷纷站立而起。
“大苏不让你们跪,我齐林更不会如此,日后诸位若是信任本官,便在这刊印司大展拳脚,本官在此承诺:凡入我刊印司者,俸禄加倍,报纸功成之日,便是诸位加官进爵之时!”
“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工匠们听到齐林的豪言壮语,不受控制地再次跪倒在地,齐声应道。
“砰!”
“站起来!不准跪!”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bgff-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