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韦姐,聊几句。”
韦贵妃:“不聊,忙。”
东南西:“……”
韦贵妃:“有话快说。”
东南西:“我觉得我可能不是个好人。”
韦贵妃:“确实。”
东南西:“……”
韦贵妃:“你自己看看你最近写的那些故事,全是刀子,谁家好人写这么多刀子。”
东南西:“……”
韦贵妃:“说吧,又怎么了。”
东南西:“你还记得孤儿队吗?”
韦贵妃:“记得,他们出事了吗?”
东南西:“没。”
韦贵妃:“那你怎么了。”
东南西:“我在想,养这样一批队伍,这对吗。”
韦贵妃:“你是觉得哪里不对呢。”
东南西:“说不定有一天他们会因为我而送命。”
韦贵妃:“他们知道这些吗?”
东南西:“知道。”
韦贵妃:“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吗?”
东南西:“是。”
韦贵妃:“你会强迫他们去执行什么任务吗?”
东南西:“不会。”
韦贵妃:“那到底哪里不对了?如果没有你,他们很多人早就饿死了吧。”
东南西:“我也说不上来。”
韦贵妃:“圣母。”
东南西:“……”
韦贵妃:“末世来了先杀你。”
东南西:“……你少看点末世文。”
……
两个月后。
1120年7月。
东南西亲自收拾着自己的行李。
他怀里揣着一把微型手弩,心中五味杂陈,感到十分没有安全感。
原因是几天前他找到金守首,结果得知左轮手枪的一些零件依旧没能成功打造出来,而且短时间内造不出来。
多少年了!他等了多少年了!
几年前,在招到这批工匠之后,在他给出的众多图纸里,左轮手枪零件的制作优先级可是比AK47的优先级还要高。
但现在,两个月前,AK47都被他组装出来检验合格了,左轮手枪依旧遥遥无期。东南西心里悲愤,却毫无办法。
并不是东南西贪心,这两把枪对东南西的战略意义和战略用途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类似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要当做防范各类极端情况的底牌的。
而另一个,则是实打实的贴身防身工具啊。
眼看自己就要出远门了,提前准备了这么久的防身武器到现在还做不出来,这让自己怎么能甘心。
但东南西也知道,这事还真怨不得那些工匠们。虽然同样是枪,甚至从年代上来看,左轮手枪的出现还要更早一些。但是对于当下的冶炼条件和制造条件来说,一寸小一寸难,左轮手枪需要的各种零件相比起AK47,还是太精小了。哪怕有图纸,靠当下的技术手搓,确实不易。
“拥有知识储备和顶尖工匠,连宇宙飞船都能手搓出来”,那是东瀛漫画才会有的脑回路。
不甘心也没办法了,东南西只能自己在心里自我安慰:没逝的,凭自己的武艺,用飞刀和手弩防身的效果也不会比手枪差。
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东南西一箱箱收拾好了自己的全部行李。明天就要动身了,距离东南西穿越过来己是九年之久,换句话说,东南西己经九年没出过这种大远门了。
恍惚间心里竟然生出了像小学生郊游前那般的心情,期待,忐忑,焦虑,担忧。
希望诸事顺遂吧。
第二天清晨。
站在后殿屋檐下,看着院子里正下着的滂沱大雨,东南西满脸安详:“嗯,希望诸事顺遂吧。”
……
西天后。
晴空万里。
濮州城门外。
“交钱?交什么钱?”东南西夸张地大声嚷嚷道,生怕后面几辆马车里的人听不到。
“进城费啊。你们跑商的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城门口的守卫一脸不屑地看着眼前这个咋咋呼呼的年轻人。
“咱们大宋朝哪来的这规矩?朝廷什么时候出的这规矩?这是谁定的规矩?”东南西依旧扯着嗓门不依不饶。
“自古就是这规矩,我他妈哪知道谁定的。你们他妈过不过,不过就滚蛋。”领头的守卫明显不耐烦起来,抄起了手中的家伙,身后站在城门口的几个守卫也有要围上来的架势。
“你等着嗷,我去问问我们老板。”东南西气势不输,一路后退,向宋徽宗坐的马车跑去。
“毛病,一个小伙计哪来这么多废话,又花不着他的钱,找抽吗这不是。”几个守卫嘴上骂骂咧咧,盯着东南西的背影指指点点。
“爸,您听到了吗,他们这城门的守卫说要收进城费。”东南西来到宋徽宗的马车旁,隔着窗子朝里面低声说道。
“哦?进城费?还有这种东西?”宋徽宗刚刚估计是在做些什么,没听到外面这一出,此时也是疑惑了一声。东南西感觉自己刚才白演了,有点无语。
“对啊爸,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百姓往来、商户跑商本就不易,原本也都有相应的税法。我们大宋一向支持各类贸易往来,旨在促进经济流通与发展,朝堂之上也是推举了不少便民政策。怎么到了他这濮州城,连进个城门都要交钱了,这不是违抗圣令、欺压百姓吗?”东南西说得头头是道:“就是不知道这种事是个例还是怎么的,不知道是这些守卫以权谋私还是他们当地官府的意思了。”
“嗯,儿子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宋徽宗满意地称赞道。
然后就没了动静。
等了几息,见依然没有什么动静,东南西接着问道:“那,爸,咱们接下来怎么做?”
“把钱给他们,然后进城。”宋徽宗不紧不慢地回道。
“之后呢?”
“之后,先找个客栈安顿一下,明天我们去逛街。”宋徽宗语气里多了些热切。
“……是。那进城费的事我们要不要找时间调查一下?”东南西不死心。
“查,肯定要查。你到时候记得提醒爸,等咱们先歇一歇,玩几天。之后好好查一查。”宋徽宗说着,依稀好像打了个哈欠。
“是。”东南西眼角抽动了几下,应了声。
这种事要我提醒,逛街倒是不用人提醒哈。
走回城门口,东南西换上了一副笑脸:“几位哥哥,刚刚多有得罪,我第一次跟着跑,不懂规矩,见谅,见谅。”
说着,一边掏出了几锭银子——是刚刚守卫报出的进城费的数目,另一手又拿出了几块碎银,一同放在了领头那守卫的手上:“几位哥哥辛苦了,买点酒喝。”
领头的守卫看了看手中的钱,脸色立刻好看了不少,拍了拍东南西:“小伙子上道挺快,有前途,进去吧进去吧。”说着打了个手势,一旁的几个守卫纷纷往城门两侧散了散,让出一条路来。
东南西也对着身后的车队打了个手势,“马夫”们纷纷驾起车来。
随后,东南西又是对着领头的守卫笑了笑,低声说道:“守卫大哥,您看我这第一次跑商,确实什么都不懂。我诚心跟您打听打听,咱们这个进城费,这规矩到底是从哪定下来的啊?”说罢,又朝守卫手中塞了块碎银。
领头的守卫心情更好了,摆了摆手,随意地说道:“哎,小兄弟怎么这么客气。既然这么好学,哥哥就跟你多嘴两句。哥哥也算是接触过不少别州的同行,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每个地方都有区别,但基本都大同小异。拿咱们濮州来说,咱们这的情况就最简单。”
西下看了看,声音压低了几分:“别管是这城那县,只要在这濮州地界,任何规矩,那不都是咱们这刘知州刘大人一个人说得算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afdh-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