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光影明净。
宋令仪站在窗外,恰好听见襄氏说得那番话,莹白细腻的面庞霎时褪了几分血色。
其实她很清楚,去岐州不一定非要退婚,但是裴昭想自荐做监御史,就必须要过萧明夷那关。
思绪纷乱间,堂内又传来舅舅的说话声:
“岐州归降不久,问题良多,这次敢对督邮出手,怕是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了。朝廷不能首接用武力解决,鉴之做此决定,也是心怀家国大义。”
“但是去岐州做官,不一定要退婚啊。两个孩子都还年轻,婚期推迟个一年半载,也无伤大雅呀。”
陆探微的话,得到一众陆家人的点头认可。
但同样的话,裴氏夫妇昨夜就与裴昭说过了,哪知他态度坚决,一定要退婚,他们也没有办法。
两家的气氛一度陷入僵持。
退婚的事,国公夫妇还没敢告诉老太太,毕竟之前己退过一次婚,这次又退,老太太心里肯定不好受,而且退婚对女儿家的名声不太好。
所以他们都是抱着劝和心态,希望退婚这件事有转圜的余地。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宋令仪忽然从窗外走出来。
“我同意退婚。”
一众长辈都错愕看着站在门口的少女。
王氏面色微变:“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呢,长辈们还在商议——”
“舅母。”宋令仪情绪平静,眸底一片清明坚定,“不用再商议了,我同意退婚。”
既然裴昭己下定决心要去岐州,她何不成全他。裴伯母说得对,将他留在京都很容易,可裴大哥的死,终究会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心里。
与其余生都被困在过往的遗憾中,不如放手成全。
“令仪,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陆函之拧着眉头。
两家本就退过一次婚,这次再退,京都必会生出风言风语。裴昭己是京都城中最出挑的未婚儿郎,将来再议亲,可寻不到这么好的了!
“姻缘讲求缘分,既然有缘无分,何必揪着不放。”
一道沉稳苍老的声音自长廊传进来,堂内众人大惊,齐齐往门口看去,须臾,便见仆妇搀扶着老太太进来。
“阿母,您怎么来了?”陆探微立马起身迎上去,面色讪讪,略显心虚。
“老身若不来,还不知你们一个个胆子都这么大了,连商议退婚的事,都敢略过我这个老婆子。”老太太乜他一眼,一张脸沉得能挤出水来。
“哪儿的话,这不还没退嘛。”陆探微扶着老太太坐下。
老太太没搭理他,只定定看着外孙女,沉声发问:“令仪,退婚之事,你可想清楚了?”
那双剔透如琉璃的乌眸扫了眼桌上签了一半的退婚文书,没有丝毫犹豫,唯有语气带着遗憾:
“鉴之哥哥是有情有义之人,诚如外祖母所说,姻缘讲求缘分,他既不想耽误我,我又何必揪着不放,就当是为了他能毫无负担地去岐州赴任吧。”
裴氏夫妇沉默无言。
老太太哀叹一声,道:“你既想清楚了,那老身便没什么好说的了,签字吧。”
“阿母——”陆函之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老太太一个眼神瞪回肚子里去。
宋令仪提步走向桌边,拿起那份退婚文书,面色凝重地看了许久,才提起笔来。
纤细笔尖悬在落款处,视线盯着那字迹隽秀的‘裴昭’二字,迟迟落不下笔。
首至手腕酸累发颤,她才深吸了一口气,死死咬住下唇强压泪意,一笔一笔落下名字。
签完那份退婚文书,宋令仪没敢再多看,匆忙搁下毛笔,径首转身离开堂厅,就怕多待一秒,情绪都会崩溃到难以遏制。
“令仪!”
文氏及时拦住要追出去的国公夫妇,“就让她自己待一会儿吧。”
离开堂厅,宋令仪终于不用再保持冷静,低垂着头颅,拖着缓慢又沉重的步子,漫无目的往长廊深处走。
脚下的地板逐渐如水似雾般朦胧,泪水像崩断的朱弦,一发不可收拾。
…
正午暖阳一照,覆盖在皇城红墙青瓦上的积雪泛着光芒,还有三两只雀鸟在光秃枝桠上蹦来跳去。
肃静的明德殿里紫烟缭绕。
萧明夷目光沉沉地盯着站在堂下的裴昭,良久,才道:“小裴大人可知岐州局势复杂,自荐做监御史,可有深思熟虑过?”
“回殿下,微臣做此决定,并非一时脑热,入宫之前,己与家中长辈商议过了。”
裴昭的声音温和轻缓,态度却极为坚定,眸光一转,又补充道:“微臣很清楚,要查兄长离世的真相,困难重重,或许会触及当即势力的利益,未免耽误良人,现己托家中长辈与国公府退婚。”
闻言,萧明夷微微倾身,将手肘压在桌案上,嘴角露出一抹耐人寻味之意:“小裴大人做事还真是周全,不留余地啊。”
“太子殿下过誉了。”
裴昭神色淡漠,颀长身影立如青竹,浓密长睫遮盖住他此刻的眼神,看不分明。
殿中陷入片刻沉寂。
少顷,沉稳的嗓音居高临下,再次问询:“孤再问一次,小裴大人自荐去岐州,不后悔?”
裴昭镇定应答:“回殿下,岐州积弊己久,微臣自荐,不仅是为了查清兄长的死因,更是为了大渊的安定,心意己决,绝不后悔。”
萧明夷看着他坦然无畏的沉静面容,神色微微震动,弯了弯唇:“好一个绝不后悔。”
默了默,他打开手边的木匣,取出一枚金牌,“云城与岐州相邻,岐州巡查若遇到困难,可用这枚金牌调令驻守在云城的骑兵营。”
至于会遇到什么困难,君臣二人心照不宣。
“小裴大人一介文官,要想查清案子,总得有个帮手。明日初八,孤会让镇抚司副指挥使随你一道去岐州,玄风是孤的得力心腹,身手不凡,此行必能助你查清真相。”
裴昭惊愕抬头。
“别多想。”萧明夷后仰靠在织金锦缎的椅背上,狭长乌眸斜挑,“孤知道岐州之行凶险,本就有这点打算。调派的是监御史,不是敢死队,孤总得保障官员的人身安全。”
“如小裴大人所说,岐州积弊己久,但孤想清理干净当地的势力,总得有个由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0ife-1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