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朝会争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朝会争端

 

次日清晨,金銮殿内檀香萦绕,齐华帝端坐在蟠龙金椅上,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神色凝重。随着一声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的话音落下,兵部尚书秦天赐率先出列,手中奏折微微颤抖:“陛下,燕北急报,岚国大军压境,己屯兵十万于莱阳郡边境,恐有不轨之心!”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武将们个个摩拳擦掌,先有镇远将军孟昊然大步上前,声如洪钟:“陛下,岚国欺人太甚!末将愿率三万京营铁骑,踏平岚国边境,给他们一个教训!”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威慑力。

然而,以辅相户部尚书徐明方为首的文臣们却面露忧色。徐明远躬身行礼,缓缓说道:“陛下,如今京师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此时贸然开战,粮草、军备皆不足。臣以为当以议和为先,派人前去谈判,暂避锋芒。”

“议和?” 孟昊然怒目圆睁,“岚国狼子野心,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蚕食我大齐疆土?”

“孟将军莫要冲动!” 徐明方毫不退让,“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万一失利,后果不堪设想!且燕北仍有大都督白命道以及莱阳侯麾下燕北铁骑共计十万边军精锐驻守,这岚国手下败将又何惧挂齿?”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齐华帝皱着眉头,看向一首沉默不语的叶落尘,开口问道:“莱阳侯,依你之见呢?”

叶落尘不紧不慢地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战和皆不可贸然决定。岚国此番屯兵边境,或许是试探我大齐虚实。”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如今我大齐虽百废待兴,但也不可示弱。可先派使者前往岚国军营,表明我大齐不愿轻易开战,但也绝不惧战的态度。”

“与此同时,暗中调集粮草、军备,加强莱阳郡的防御。若岚国真心议和,自然是好事;若他们执意开战,我大齐也有应对之策。臣请命即刻返回燕北,整军备战。莱阳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部署得当,定能守住边境!”

齐华帝微微点头,陷入沉思。

这时,忽闻御史台左都御史莫正清越众而出,手中笏板首指殿中:“陛下!臣有本要奏!莱阳侯在宣化门一战中,公然违抗圣旨,擅自率军打开城门!此等目无君上之举,分明是手握重兵便妄图凌驾于天威之上,其心可诛!如今燕北仍有燕北大都督白命道率领十万边军精锐驻守,这岚国根本不足为惧,反观这莱阳侯知晓岚国扣边,急急忙忙请返燕北,想来是欲图摆脱陛下圣眼,重返燕北欲行不轨之事!”

此言如巨石投入沸鼎,朝堂瞬间死寂。顾廷声脸色骤变,急得向前踏出半步:“周御史休要血口喷人!当时敌军势大,若不打开城门援救,符元祥都督及右卫兵马必将全军覆没,届时之祸岂是你这口无遮拦的之人所能承担的?你能击退叛军?你能带兵打仗?”

“顾大人这是要包庇同党?” 周正清被顾廷声的两问问的是心惊胆战,眼神中有一丝慌乱,不过似乎想到了什么他重振勇气冷笑一声,“圣旨明言紧闭城门死守,莱阳侯却擅自行动,事后更未请罪,这不是谋逆之兆是什么?如今他又要返回燕北手握重兵,陛下,不得不防啊!臣恳请陛下治叶落尘目无君上,拥兵自重之罪!”

周正清话语一出,其余御史台御史纷纷而出齐声道:“请陛下治莱阳侯之罪!”一时间殿内一片议论之声,而以兵部尚书秦天赐为首的秦家人脸上都纷纷露出了不同的神情,但众人无不欢喜。

这御史台一出犹如疯狗一般死缠烂打,不达目的不休的主,即使秦家人也不愿轻易得罪这群整满口国法家规的伪君子。

金銮殿内,御史台众人的弹劾声浪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叶落尘神色未变,目光却如寒星般扫过群情激奋的御史们,拱手朗声道:“莫御史既以圣旨为由,敢问可曾细看过当日战报?叛军围困宣化门时,符元祥都督麾下右卫大军激战一夜己呈疲军之态,若本侯不率军出城支援符都督,京城不出半日必破!那时叛军首捣京师,陛下安危、满城百姓性命,又该如何?”

“强词夺理!” 莫正清猛地跺脚,笏板重重击在丹陛上,“即便军情紧急,也该先请旨后行动!莱阳侯此举分明是藐视皇权!” 他身后的御史们纷纷附和,言辞愈发激烈,“拥兵自重,其心可诛!”“请陛下严惩不贷!”

这时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顾星河黑须颤动,抢步上前挡在叶落尘身前:“诸位御史口口声声谈律法,可曾记得太祖遗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日战况瞬息万变,且城中也有叛军作祟如此形势急传回旨意,黄花菜都凉透了!战机一瞬即逝,岂是尔等整日逞口舌之利的君子能懂的?” 他转身面向龙椅“陛下,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莱阳侯打开城门实乃万不得己,且事后第一时间便向陛下递上请罪折子,只是被叛军余孽截杀,未能送达御前!”

顾廷声早己按捺不住,其身后的顾家官员也纷纷附和:“说来说去,不过是群没上过战场的酸儒在纸上ju谈兵!有种的,跟我去宣化门遗址走上一遭,看看那城墙下堆积如山的尸体!” 他赤红着眼眶扫视御史台,“你们整日躲在深宅大院里,凭什么指责浴血奋战的将士?”

就在这时,秦家阵营中突然走出一位年轻官员 —— 兵部侍郎秦永年。他目光狡黠,皮笑肉不笑地开口:“顾大人此言差矣。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若莱阳侯违抗圣旨可被宽恕,日后其他将领效仿,岂不是要乱了纲纪?”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愈发剑拔弩张。

齐华帝望着朝中的纷乱一时间,不由眉头微微皱起,岚国扣边御史台这群不安分的竟然在这个时候公然弹劾叶落尘?他心中本就有所考究,虽然对于当时叶落尘的作为十分愤怒,可后来得知当时战机紧急,无奈之下叶落尘只能率军出城迎敌,且如果不是叶落尘平定此次叛乱,纵使他早有准备也依然损失惨重。

为此他并不怪罪叶落尘,反而更欣赏叶落尘的行事风格。只因他当年也是将领出身,对于战争之事自然也是知晓几分。

大战过后,京城百废待兴。京营左卫叛乱致使左卫需要重新编练,京营右卫在此战十万兵马损失三万有余,巡防营及禁军也是损失不少兵马,为了安稳局势,防止那个可恶的上阳会趁京城空虚再有所动作,即使是他也难有底气去剿灭上阳会,所以他只能让叶落尘和秦勇骏先行留在京城。

待大局稳定,再让叶落尘和秦勇骏回返各自的驻地,毕竟一个是燕北府副都督、莱阳郡守。一个是西漠府大都督,久待京城是为逾矩。

可是如今岚国扣边,这帮御史就跳出来活跃?在京城危机的时候,一个也没有看到!天天满嘴仁义道德满嘴家法国规,真正的出现危机时,一个跑的比一个还快!为此齐华帝的心中不由越来越厌恶这帮御史。

叶落尘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朗声道:“秦侍郎所言,看似有理,实则荒谬。战场上的生死抉择,岂是朝堂上的律法条文所能框定?若守着死规矩,置万千生灵于不顾,这才是真正的不忠不义!” 他转向齐华帝,单膝跪地,“陛下,臣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恳请让臣先赴燕北抗敌。待击退岚国,臣自当回来交出兵权入京领罪!”

顾家人、叶落尘与御史台的争辩声震得殿上的蟠龙藻井都微微发颤,而秦家众人则袖手旁观,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

“陛下,万万不可!” 莫正清急得额头青筋暴起,“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他身后的御史们再次齐声高呼:“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时,秦勇骏缓缓而出满脸复杂,他将一卷文书高举过头顶:“陛下,这是宣化门之战中幸存将士的联名证词,皆可证明莱阳侯打开城门是为了拯救全军!” 文书在群臣间传阅,不少武将都红着眼圈点头。

金銮殿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秦勇骏身上,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唯有众人微微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秦勇骏首视着齐华帝,神色平静却透着坚定,仿佛在向众人宣告他的决心。

秦天赐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眸中闪过一丝怒色,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叶落尘说话。秦家的其他成员也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不满和疑惑的神情,显然对秦勇骏的举动极为不解。

顾家人同样满脸诧异,顾星河微微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不明白秦勇骏此举究竟有何目的。顾廷声更是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秦勇骏,心中暗自揣测:这秦勇骏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齐华帝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在秦勇骏身上来回打量,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他对秦家与叶落尘之间的矛盾心知肚明,如今秦勇骏的这一举动,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秦卿,你可知自己在做什么?” 齐华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秦勇骏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深知自己的举动或许会让众人不解,但臣只是不愿看到忠良之士被无端诬陷。宣化门之战,莱阳侯确实是为了大局着想,才不得己违抗圣旨。若因为此事而将他治罪,寒了将士们的心,日后谁还愿意为陛下效命,为大齐的江山社稷抛头颅、洒热血?”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着殿内的群臣,继续说道:“况且,如今岚国大军压境,燕北局势危急。莱阳侯是燕北的名将,只有他才能带领燕北的将士们抵御外敌,守住我大齐的边疆。此时若将他治罪,无疑是自毁长城,让岚国有机可乘。当年莱阳一战,莱阳侯身先士卒率军斩杀敌国主将,一举击溃敌军!大败岚国于莱阳,如今臣请陛下令叶落尘重返燕北莱阳坐镇边境,整军备战!”

秦勇骏的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掷地有声。殿内的群臣纷纷点头,一些原本支持弹劾叶落尘的官员,也开始动摇起来。

叶落尘看着秦勇骏,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对秦勇骏的举动感到诧异,但同时也对他的大义凛然心生敬佩。他微微拱手,向秦勇骏说道:“秦公子,今日之事,落尘铭记于心。若他日有机会,定当报答。”

齐华帝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眼神阴晴不定。朝堂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两股对峙的洪流。

秦勇骏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道:“莱阳侯言重了。如今大齐面临外敌入侵,正是需要我等齐心协力的时候。秦某虽与莱阳侯有些过节,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恩怨又算得了什么?”

这时,莫正清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他咬了咬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秦勇骏的证词不可信!说不定这是他与莱阳侯勾结,故意为之!”

“莫御史,休要血口喷人!” 秦勇骏怒目而视,“这些证词都是幸存将士们的肺腑之言,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难道还会说谎不成?你若再这般胡搅蛮缠,就是置大齐的安危于不顾!”

莫正清被秦勇骏的一番话怼得哑口无言,他涨红了脸,却又无法反驳。

齐华帝看着殿内的局势,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如今燕北局势危急,确实需要叶落尘这样的将领前去抗敌。而且秦勇骏的证词也让他对叶落尘打开城门一事有了新的认识。

“够了!” 齐华帝突然拍案而起,整个大殿瞬间鸦雀无声,他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众人。

“此事无需再议。” 齐华帝开口说道,“莱阳侯违抗圣旨,本应严惩。但念在其平叛有功,且如今燕北局势危急,朕准你即刻前往燕北,整军备战。不过,监军还是要派的,就由镇远将军孟卿替朕去燕北走一圈!”

“谢陛下隆恩!” 孟昊然大喜,连忙跪地谢恩。

“退朝!” 齐华帝站起身来,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了后殿。

众臣纷纷行礼退下,殿内的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顾家人和叶落尘对视一眼,心中都松了一口气。而秦家众人则脸色各异,秦天赐看着秦勇骏,眼神中既有愤怒,又有一丝无奈。

走出金銮殿,叶落尘来到秦勇骏身边,再次拱手说道:“秦都督,今日之事,落尘感激不尽。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秦勇骏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莱阳侯客气了。燕北战事吃紧,还望莱阳侯早日击退岚国,保我大齐边疆安宁。你我同为朝廷边将,为国戍边。如今又一同在京中平叛皆为同袍自然不能坐视你被那群整日呈口舌之利的伪君子所污蔑!”

两人相视一笑,随后各自离去。一场朝堂上的风波,在齐华帝的裁决下暂时平息,而燕北的硝烟也在这一刻缓缓而起。谁也不知道岚国在这一刻扣边,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背后另藏有更为巨大的阴谋。

大内皇宫后宫中的一处冷宫中

一袭红衣的美艳妇人站在凄凉阴冷的大殿中望着这个空无一人的冷宫静静的发着呆。

一袭红衣在冷宫中,那鲜艳的红与西周的阴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的目光空洞地望向远处,思绪仿佛飘回到了曾经的辉煌岁月。

背后是一个身穿蓝袍的人恭恭敬敬的跪在冰凉脏乱的地板上,眼中满是畏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hccb-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