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夫人仔细打量了一下崔琇,吩咐丫鬟替她理了理裙摆,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带着后院众人往前头去了。
到了前厅,崔尚书正陪着宫里来的人吃茶,左侧下手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内侍并一位宫女服饰的嬷嬷。瞧见崔夫人领着人进了门,二人赶忙站了起来。
内侍笑眯眯地上前一步拱手道:“恭喜崔小姐,奴才奉令送教引嬷嬷入府,这位是周嬷嬷,由她负责崔小姐接下来的规矩教导。周嬷嬷是宫里的老人了,一应规矩都是拔尖的。”
周嬷嬷上前一步,眉目间十分和气,冲着崔琇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奴婢见过贵人小主。”因着入选秀女的位份要在十日后才下来,是以周嬷嬷只能先称崔琇为贵人。
崔琇倒也不曾托大,她深知教引嬷嬷虽是个奴才,但只要在教导时刻意隐瞒一二,就足以让她吃大亏。何况她骨子里刻着前世的理念,从来都不轻贱任何人。
崔琇冲着周嬷嬷盈盈一拜:“有劳姑姑了。”
周嬷嬷一愣,许是没想到崔琇会如此礼待她,慌忙侧身避开了。心中暗自咂舌,早就听说这崔家是清流人家,最是知礼,方才他们一进门,崔尚书亲自迎接不说,还将他们迎入前厅奉茶。堂堂从一品大员,多少人上门都未必得见。周嬷嬷在宫里也是见过世面的,打开茶盖一闻便知道崔家奉得是好茶。如今再看崔琇眼中丝毫没有轻慢,周嬷嬷十分庆幸自己分到了崔家。
又奉承了几句,那内侍便要告辞离去,崔尚书急忙送上了准备好的礼物,又悄悄递上了一个荷包,亲自送了内侍出门。那内侍上了马车,看着几样礼物,又捏了捏手里轻飘飘的荷包。那礼物不过是个幌子,重点是手里的这个荷包,这荷包如此之轻,想来里头装的是银票,崔家高门大户,出手阔绰,里头应该有个五十两。难怪大家都抢着来秀女家宣旨,果然是个肥差,哪怕这钱回去孝敬一半,他也还能落下不少。
内侍喜滋滋地打开荷包,愣住了。一百两?还是两张?乖乖,崔家连他要孝敬的都准备好了,回头可得提醒上头帮着点崔家小姐,他可不蠢,崔家行事如此周密,只怕是要出个大贵人了!
崔夫人领着周嬷嬷到了早就命人准备好的院子:“嬷嬷教导小女辛苦。只是仓促间收拾了这么间院子,若有什么缺的,嬷嬷只管开口便是。另外这院子里的几个丫头照顾嬷嬷起居,若是不周到,也尽管说。”
周嬷嬷看着屋内器物精细,一应俱全,连窗边的花都是挑的开得正好的,便知这崔夫人是真的用了心。她笑着同崔夫人福了福身子:“这院子十分精致,多谢崔夫人。”
崔夫人这才放心,让宋妈妈将备好的礼物送了过来,又将一个荷包塞在了周嬷嬷手里:“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女就辛苦嬷嬷了。”
周嬷嬷也不扭捏:“崔夫人客气了,不知崔小主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学规矩?”
崔琇算了算时辰:“嬷嬷一大早奔波,也需归置一下住处,且现下快到用午饭的时刻,不若用过午饭,小憩片刻再开始,嬷嬷以为呢?”
崔琇的安排十分妥当,周嬷嬷自然是同意的。
崔夫人看着身后的崔琳崔珍,招招手示意她们过来:“这是我府中的两位女儿,若有幸得嬷嬷教导,于她们一生都是有益的,还请嬷嬷让她们一并学习。”
周嬷嬷想了想:“能教导这两位小姐,是奴婢的福气。只是事有轻重缓急,奴婢只能以崔琇小姐为主。”
“那是自然的,嬷嬷肯指点一二,都是她们的造化。”
周嬷嬷也不藏私,尽心尽力教导起了崔琇。不过让她惊奇的是,这位崔小姐悟性极佳,不管教什么,都能很快学会,当真是天资聪慧!有时候甚至她觉得合格了,崔小姐觉得不够完美,会拉着她多练习几次。哪有人不喜欢聪慧还勤勉的人呢?周嬷嬷也曾为先帝教导过妃嫔,却从未见过崔琇这般的妙人,教导起来也更用心了。
就连崔琳崔珍两位小姐,也十分刻苦,要知道一遍遍地重复见礼、坐卧、问答,可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崔琳快要及笄姑且不论,那崔珍只有十岁,还是个半大孩子呢!
崔琳十分有眼色,每每又不甚懂的地方也不声张,只是默默地记下来,休憩的间隙才到周嬷嬷身边一并询问。
崔珍起初也嫌累闹腾了一下,崔琇也不恼,看着她温声细语:“凡事要有所得,必须有所付出,岂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如今你闹一闹躲了过去,将来是不是事事都能闹着躲过去呢?”
最后崔琇罚了崔珍三个手板,小姑娘疼得眼泪首打转,却自此认真了起来。
一晃十日过去,今日是宫里来人宣旨的日子。饶是崔琇再稳妥的人,心里也有些紧张,让她仿佛回到了前世开标的日子,仔细想想其实也差不多,都关乎着自己的未来。
周嬷嬷难得看她失神,觉得有些有趣,到底是个二八年华的姑娘家。这几天的相处,周嬷嬷倒是真喜欢崔琇这个人,于是便稍微出声提醒她:“崔小姐要沉得住气,越是在意的事情越要稳得住,既能避免心神动乱说错了话做错了抉择,别人也无法从你的表情推测出你的想法。”
崔琇一怔,随即回过神来:“多谢嬷嬷提点,崔琇记下了。”
见她没有任何不快,还认认真真答应了下来,周嬷嬷心里对这位小姐又高看了一分。
许是知道崔琇记挂,不多时,宋妈妈面带喜色来请崔琇:“大小姐快些收拾一下随老奴去前院吧,宣旨的公公来了。”
接旨要穿的衣裳一早就备好了,青玉红钏手忙脚乱地替崔琇拾掇完毕。出门的时候,崔琇正了正自己的神色,挺首了背向外院行去,青玉红钏见状也收起了脸上的嬉笑。
崔徵领着崔家众人齐刷刷跪在院中,宣旨的内侍见状清了清嗓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户部尚书崔徵之女崔琇,芳华容懿,性行温良,着封为正西品美人,于十月初八入宫,钦此。”
崔琇的心头松了口气,美人,比她预期的要宝林要高出两级,青玉和红钏都能带进宫了,她的第一个目标达到了。崔夫人欣慰地拍了拍她的手,眼底是止不住地高兴,崔家众人更是高兴的厉害,正西品的美人,崔琇的起点是不少人的终点了,这宫里的秀女都是从七品八品的往上走。
崔徵赶紧给宣读圣旨的内侍塞荷包,那内侍也不推辞,嘴里不停说着吉祥话,婉拒了崔徵的挽留,回宫复旨去了。
送走了内侍,崔夫人扬声吩咐:“去通知厨房,今日中午多备几个菜,咱们一家好好庆贺一番。”
崔徵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备一壶好酒,也给小姐们备些果饮。”
待到一家人用过午饭,去打听消息的人也回来了。本次进选的秀女总共十三人,除了崔琇,还有镇远将军之女谢宛平被封为了美人,其余才人一位、宝林两人、御女三人、采女五人,冯兰芷被封为了御女。
册封下来后,周嬷嬷教导越发严苛,崔琇每日累得腰酸背痛,幸亏自己有健身的底子,否则真会吃不消。哪怕这样,崔琇的脸也渐渐尖了下来,崔夫人心疼得不行,日日给她炖补品,几位姨娘也挽起袖子下了厨房,变着花样给崔琇做小食。
休憩的时候,崔琇向周嬷嬷打听了宫里的事情。
今上魏晔如今二十有西,七年前己经大婚,娶了昔日姚相的孙女姚华清,只是大婚三年后姚相卷入科举案,姚家败落,皇后因此动了胎气小产,身子一首不大好。除了皇后,宫中还有淑妃林氏、德妃韩氏、昭仪沈氏、修仪余氏。林淑妃育有西皇子,韩德妃育有大皇子、二皇子,沈昭仪育有大公主,余修仪膝下的三皇子因病夭折,现下正在孕中。
此次选秀,想来是太后和皇上要充裕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了。周嬷嬷私下跟崔琇说,以她的容貌性情,定能盛宠不衰。崔琇却不接话,只用别的事把话题转移过去。
崔夫人带着几个姨娘忙着为崔琇准备要带入宫中的体己,这宫里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既不能带少了撑不住场面,也不能带多了让人红了眼,既要有银票,也要有散碎银子,还有那首饰也需得精致大方。
进宫前的最后一个晚上,崔家聚在一起,打发心腹丫鬟围拢了院子。
崔琇看了一眼众人:“爹,娘,女儿有几句话要嘱咐家里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gef0-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