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祥见人到了,首奔主题,展示手中的农具,往绑着两把镰刀的地方比划。
“我想让你帮忙打几片这么长这么宽的铁片,刀口要薄些,锋利些的。”
石铁匠将到嘴边的寒暄咽了回去,眼神在那奇怪的簸箕上打量了会儿,方才问道,“不知道秀才爷打这个铁片要干什么?您也知道的,官府那边对铁器是有严格控制的。”
陈天祥晓得这点,忙道,“我是用来做农具的,并非他用。”
这下,可把石铁匠好奇心勾起来了。
他问道,“这么长的铁片做什么农具?”
陈天祥指了指身旁的农具,拿起来给他现场展示。
“就这样,左手拿杆,右手拽绳,一放一拉就可以把一大片的小麦杆割断,然后用力一抖,小麦就从网兜中颠出来了。”
末了,忍不住夸口道,“用我这农具收麦,最大的好处是人不用弯腰,连续收割一个时辰也不会腰疼。还有,要是熟手了,一天能收上六七亩地呢!”
石铁匠惊得连连咋舌。
他先是不信,后又想到对方是秀才爷,没必要骗他这么个铁匠,随即信了个十成十。
脑筋一转,他意识到这是个了不得的商机,连忙开口道,“这铁片不用太精细的话,我一会儿就能给你打出来。”
此话正中陈天祥下怀,他笑着问道,“不知道这五块铁片的话,具体要多久?价钱的话……”
不等他说完,石铁匠立马插话道,“我现在就喊人烧炉子,五块铁片的话,大概一个时辰就行。至于价钱……”
陈天祥见他沉吟,问道,“怎么?没打过这东西,不好算价钱?”
石铁匠嘿嘿笑了几声,大着胆子提议道,“秀才爷,我是想,这五块铁片我就只收你铁料的本钱,工钱就不用了,就是嘛,这农具我能不能自己打了出去卖?”
陈天祥不甚在意道,“行呀,你想卖就卖,我画出来又不是为了挣钱的。”
石铁匠喜不自胜,连连道谢。
陈天祥摆手示意不谢,催促他赶紧打铁,自己急用。
石铁匠见状,也不客气,将人送到门口,转身便喊儿子开火烧炉了。
陈天祥喜气洋洋得回到家中时,众人己经从齐老丈口中得知他设计新农具的事。
陈天福第一个跑到他跟前,激动道,“三郎,你那新农具,真能一口气收十多行麦子?”
陈天祥肯定得点点头,满是炫耀的语气道,“我翻了一夜的农书想出来的,今早草草做了出来,去麦地里试过了,确实可以一下收十多行麦子。对了,我刚去石铁匠家里,交代了打几块铁片,等换上了铁片,割的麦子更多。我算过了,要是熟手的,用我这农具,站着就能收麦,一天收六七亩地不是问题。”
在场不少人齐声惊呼,纷纷夸他脑子灵活。
陈天祥越过众人,目光来到他爹身上。
陈乐旎总算给了他一个笑脸,满意道,“看来你终于将你的聪明用对地方了。”
这句话,像甘霖一般撒在陈天祥久旱的心田上。
他终于觉得,阿爹还是以前的阿爹了。
因铁片还没制好,想要察看农具真实效果的陈家人只得按捺下心思。
他们混说了一会儿话,丫鬟上来传说“用早膳”了,大家便围坐两桌用饭。
席间,依旧少不得提及新农具的话题。
陈天祥难掩得意,侃侃而谈,丝毫不见昨日的狼狈。
陈乐旎没有加入这个话题,却也没有打击他的热情,任由他口若悬河。
她一边动筷,一边思索一件事,“要是这新农具真得像陈天祥说得那般有用,她出面将这新农具推广出去,是不是可以获得一些功德值呢?”
想到这点,她开始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好让石铁匠把铁片赶紧做好送过来。
吃完早膳后,田春喜照例带着两个孩子先去自家麦田照看,陈天福兄弟三个以及苏娇娥,按计划应该是继续收麦。
但这些都不是急事,大家便齐齐涌到仓房那头,围看陈天祥组装农具的其他部分。
簸箕、木杆、绳索都是现成的,就差铁片。
陈天祥一边组装,一边讲解,兴奋得跟个展示自己新玩具的孩子一般。
而石铁匠没令陈家人失望,不到一个时辰,他便送货上门了。
门房齐老丈将他领到陈宅的农具仓房。
一进门,好几双眼睛发光似得盯着他手里的东西,差点让他以为手里不是铁块,而是金块呢。
他笑着向众人问好,特别向陈乐旎大大作了个揖。
陈乐旎上前伸手拦住,笑道,“乡里乡亲,不讲究这些,我家三郎劳烦你打的东西做好了么?”
“做好了,员外和郎君们看看,对不对,不对的话我回去再改改。”
石铁匠边说边点头哈腰,双手恭敬得捧着货物奉上。
因是这家的货物,他为表郑重,还特意找了一块粗麻布包着。
陈天祥抢到跟前,一把接过。
石铁匠见他动作粗鲁,生怕里头的东西割伤秀才爷的手,连忙高声叮嘱道,“秀才爷,您慢些,刀口锋利着呢,小心划着手咯。”
陈天祥早上己经划过一次手了,实在不想再受伤,听话得放缓手上的动作。
铁片入目,正是他想象中的样子,乐得他一声欢呼,“就是这个样子的。”
话毕,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便将铁片组装到簸箕边缘处。
收麦神器2.0版本就此诞生。
剩余西个陆续装完后,陈天祥像一只斗志昂扬的雄鸡,冲着麦田的方向指挥道,“走,咱们收麦去!”
于是,陈家三兄弟,苏娇娥,石铁匠,人手一个新农具,走在村道上。
他们的身后,跟着悠哉行走的陈乐旎。
这阵仗,很快吸引了一双双目光。
路上拎着镰刀准备下地的村民,门口举着笤帚扫灰的孩子,院里甩着衣服晾晒的妇人,以及趁着天晴给屋顶更换茅草的男人……纷纷朝他们望去。
某个村民耐不住好奇心,大着胆子询问道,“陈员外,这是要干什么?你们手里的,是什么东西呀?”
陈乐旎正计划着推广新农具呢,见有人问,自是知无不答。
“这是我家三郎胡乱弄的新农具,说是收麦的话,比咱们用镰刀快得多。我怕这小子牛皮吹大了,回头打嘴出丑,正打算去地里现看看哩。您要是不忙,同去如何?”
原本有事做的村民,被她这么诚挚邀请,果断不忙了,乐颠颠跟着同去。
于是,一个两个加入,这支队伍随着行进不断壮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fggg-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