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愉快吃瓜的村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愉快吃瓜的村民

 

若是陈乐旎在场,听到他的话,肯定会笑场的。

原主哪里会教养孩子,跟他随任的两个,己经被养歪了。

一个因常年不受重视变得自卑怯懦,一个因无原则宠溺养成了自私的个性。

唯一正常的长子,之所以正常,是因为早年他同母亲比较亲近。

耳濡目染,他学会了母亲的温和善良,刻苦耐劳。

并且,后来又被原主“遣返”回老家,脱离了原主的影响。

当然,这一切陈乐山并不知情,他只是一味得感慨堂兄聪明能干,完全没想到眼前两人之所以帮忙收族田,是被逼无奈。

他站在原地瞧了一会儿,,因日头太烈,口干舌燥,便拐去了自家田地那边。

时值正午,大家都在树荫下歇晌吃饭。

见陈乐山过来,一个个站起身来迎了迎。

“爹,日头这么毒,小心中了暑气,你还是家里待着吧,地里的活放心交给我们。”

陈乐山的次子陈天礼一边说着,一边脱下头顶草帽给爹爹扇风。

其余人也七嘴八舌说着类似的话,都在劝他不要下地。

去年夏天,陈乐山下地干活,中暑晕倒,生了一场大病,差点留不住,把家里人给吓坏了。

打那后,陈家人三令五申,绝不让他再下地干活,尤其是夏收这件事,他休想“染指”分毫。

如今,他只能靠打理家里后院那一片小菜地,过过种地的瘾。

陈乐山摆摆手,示意陈天礼别浪费力气扇风。

接着,越过众人,找到自家存放凉水的坛子,倒了一碗,咕噜咕噜喝下。

坛子里装的是紫苏饮子,是村里人夏收时常备的饮品。

紫苏被称为“解暑神仙草”,春天发芽,夏天长叶,村里路边随处可见。

采下叶子,洗净晒干,用时热水冲泡,即成了平民百姓的夏季解暑圣品。

陈乐山解了渴,方才开口。

“我刚去族田那边,顺道过来看下。放心,说了不下地了,就绝不下地,我也该享享儿孙们的福了。”

众人听罢,松气之余,好奇心顿起。

陈天礼问道,“爹爹,这个时候,你去族田那边干嘛?不是说好了明天再收那边的地么?”

陈氏的二十亩族田属于祭产,专作家族祭祀相关开支。

平日里,由族众轮流耕种,收获时,也是由各户轮流凑人出力。

自然,大家收获都是紧着自家田地,之后才轮到族田。

今年,陈乐山一家也轮到了收族田。

他们己经同另外几户商量好了,今天各家先紧着收自家的麦子,明天再各拨两三个人去收族田的。

陈乐山说道,“明天你们不用去收族田了,天祥说要自个儿帮族里收族田哩。”

陈天礼一脸惊疑,“天祥,堂伯家的三郎?”

陈乐山点点头。

陈天礼脸上的惊疑更甚了。

“他也能干农活?爹爹你是在说笑吧?”

没记错的话,他这个堂弟跟天福堂哥可不是一个样式的,就跟县里那些富户家的公子一样“十指不沾阳春水”。

他曾偷偷打量过这个堂弟,他那手,就跟大户人家的娘子似得,比他女儿还娇嫩呢。

而且,他回来一个月了,只见他往镇上跑,可没见他往地里跑过呢。

这突然搞这么一出,为了什么呀?

陈乐山懂得大家的疑惑,用一种十分感慨的语气缓缓道来。

“你们堂伯以前在任上,为了体面,自然不能让三郎下地种田。如今卸任回乡,为了让他不忘农家之本,也为了给咱族里出一份力,这才让他收地的。对了,天祥可跟我说了,不让旁人帮忙,说要体会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哩。哎呀,要不怎么说天祥能考上秀才呢,这话说得,多有道理呀……”

陈天礼的媳妇姜五娘听到这里,忍不住说道,“光他一个能行么?看着不像懂农活的样,说不定力气比我还小哩,二十亩地,他要收到什么时候呀?可别误了农时哩。”

陈乐山也有这个顾虑,只是之前当着堂侄的面不好首说。

他耸了耸肩膀,无奈道,“也不是他一个,还有他媳妇。听说他媳妇是农户出身,大概也能干些。先瞧着吧,天气挺好的,让他们夫妻俩折腾去,等他俩觉得不成时,咱们和其余轮到的几户再上手也不迟。”

说完,他想起要去通知其余几户,不再同家里人闲聊,挥了挥手便走了。

一时间,陈天祥为给族里出力,主动要求下地干活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

即便是忙碌的农时,也有那么几个闲人,跑到族田附近看热闹。

己经六十岁打上,拄着拐的花老婆子,望着族田里的场景啧啧称奇。

“哎呀,我还以为村长是瞎说哩,原来是真的呀!要我说,这儿子可比老子强多了,拿笔之余,还知道拿镰刀。当初,他老子念书的时候,可全靠他老娘和媳妇了……”

花老婆子住在原主老宅隔壁,从她嫁过来陈家村后,就亲眼目睹了原主在两个女人的支持下,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悠闲生活。

私底下,她很看不惯原主的这些作为。

在她看来,他的“岁月静好”,完全是因为有两个女人替他“负重前行”。

在场其余人听到花老婆子的话,没有多想,只是顺着这个话讨论。

“奇了怪了,陈员外那么大个知县老爷,家业不知道攒得多大,就算要帮忙收族田,请几个短工就是了,何必让儿子亲自来哩。”

“这你就不知道了,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教儿子的问题。他们读书人就爱闹一些咱看不懂的事,当初不也让天福回村种地么?”

“咦,不是说,陈员外不喜欢天福,这才让天福回村,不让他跟在身旁的么?”

……

大家讨论了一会儿陈家的父子关系,很快回到了族田里的两位正主身上。

村里出了名的懒婆朱大娘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大开嗓门。

“啧啧啧,果然是人靠衣装,平常看他俩装扮得跟公子哥贵夫人似的,我都不敢上去打招呼,这换上干活的衣裳了,跟咱们没啥不同哩……”

话音未落,刚刚挑水路过,忍不住停下来凑热闹的妇人苗荷花一脸不赞同。

“朱大懒,你什么眼神,还没啥不同呢。瞧人家三郎那脸,嫩的,都跟小娘子似的,哪里像咱们,糙的像爷们呀!”

众人听罢,哄笑一声。

接着,就有位爱开玩笑的婆子接茬。

“我说,嫩不嫩,糙不糙的,有什么干系?难道地里的麦子会因为人家长得俊就自己倒下么?”

又是一片哄笑,又有人表示惊讶道,“不过,仔细瞧,这两人干活的把式还挺像那么回事的,一点不像生手呢。”

很快,便有好为人师的男人开始发表不同意见了。

“别看他俩挺像那么回事的,那是新被面盖鸡笼,外头好看里头空。你瞧,他们握镰刀的手势不太对,那划拉的姿势也不好,费力气。”

说着,他加大声量,朝着田地上喊,“三郎,镰刀要这样子拿,省力气!”

一边说着,他还一边拿着自家镰刀比划。

麦田里被汗水浸透的两个,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此刻,一把名为“分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在他们头顶,谁都没有心思恼羞成怒,有的只是迫切与苦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fggg-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