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将派遣往53.6光年外目标行星系的星际飞船,被命名为“奇迹号”。
寓意其实也很简单,正如人类文明以及曾经和人类文明交流过的斯托文明认知的那样,
生命与文明是宇宙中少见的,难得的奇迹。
不同于面对克利兹文明,人类文明对53.6光年外母星行星系内这个未知文明,
暂时不存在什么恶意和善意,
之所以选择抵近那里,本质上就是因为它就在那儿,还被人类文明注意到了。
当然,
在奇迹号远航飞船上,除了搭载最先进的引力推进系统,
也搭载了必要的综合探测装置,以及由激光武器和引力武器为主的武器系统。
这些年过去,虽然人类文明主要星际武器的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但威力在负熵研究院武研所持之以恒的努力下,还是有明显增长的。
面对此前克利兹文明所在循迹01星系同样的情况时,引力武器调整到最大功率,可能己经不需要进行二次激发了。
……
对于此刻的人类文明来说,哪怕是从头构建一座新的大型远航星际飞船,也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奇迹号飞船,在负熵研究院做下相关决定之后的当年,就从海王星轨道外侧,柯伊伯带启程了。
不同于此前的使者号,
这一次,秦裕肯定是没有再踏上奇迹号飞船。
这一次奇迹号飞船上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社哲所内,一位年龄不到百岁的,年轻的研究团队负责人。
一方面是,53.6光年外这个未知文明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的确比先前使者号执行探查任务所需要面临的低一些。
另一方面,负熵研究院内其他各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团队负责人也实在是很难接受或者同意秦裕踏上奇迹号飞船。
在太阳系内,秦裕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更何况,秦裕现在基本就是事实上的负熵研究院负责人,
让秦裕去,那还不如让一个研究所负责人亲自上,对于人类文明内的影响还小一点。
而更重要的任务,自然还是人类文明本身的强大。
超光速通信这一步,人类文明久久都未曾踏出。
而此刻,伴随着人类文明将要踏足,能够踏足的地方,距离太阳系越来越远,
人类文明对于超光速通信的需要还在越来越迫切。
在奇迹号飞船这次任务上都能够得到体现。
要是人类文明超光速通信实现了,哪还需要派人过去五十余光年以外,
让无人智能飞船靠过去就行了,需要决策的时候,在后方远程传达就行。
……
当年,奇迹号共搭载了约一百万从自愿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人,
从太阳系内环边缘起航,
秦裕也大概关注了一下。
奇迹号起航时的氛围,和使者号当初区别还是挺大的。
对于奇迹号上的绝大多数人们来说,这一趟,更像是一场比较漫长的旅行。
心理压力比当初使者号上的人们要小许多。
奇迹号将要面临的风险不能说没有,毕竟是驶向遥远的深空,始终存在发生意外的可能。
但也实在是没有多大。
对53.6光年外那个星系,人们持续保持着观测,观测技术比当初又再己经有了许多进步。
对于前往那目标星系的航线,人们也始终保持着探查,确定着航线情况稳定,没有什么异常。
这是人类文明第三次在宇宙中和其他文明接触,
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主动和宇宙中其他文明接触。
和斯托文明接触是斯托文明主动逼近太阳系。
和克利兹文明的接触,给于克利兹文明对人类文明发起攻击的反击。
只有这次,是人类文明主动在宇宙中发现了一个此前未曾进行过任何接触的文明,然后主动朝着该文明所在星系靠近。
某种程度上,人类文明相当于扮演着当初斯托文明那个角色,
只不过,现在人类文明接触的这个未知文明,比人类文明当初更加弱小。
其实,
秦裕此刻也很难说,这关于和其他地外文明接触的决策是对是错。
这和智慧没有关系,而是在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谁也没有办法凭空预测。
当年,
在人联范围内无数人们的目送下,
奇迹号离开了原本停泊的空间,
并在此后数月时间里,完成了加速,开始以百分之七十光速的速度,穿过奥尔特星云。
而到这个时候,
人联范围内,关于奇迹号,关于那个53.6光年未知文明的讨论,也就暂时渐平息了下来。
毕竟,
不管那个未知文明是什么样情况,
奇迹号抵达53.6光年之外,也将是七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此刻人类文明的人均预期寿命己经来到了300岁,
不然这么漫长时间之后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们可能都不会去过多考虑。
……
人联纪元470年。
秦裕主导着信息去噪所的超光速通信技术的研究,
从高维空间的角度入手,再次进行了一次超光速通信的实验。
如果在正常的三维时空中,无法找寻到超光速通信的可能,
那就只能够站在更高维度时空中去考虑这个问题。
是否能让相关信息映射到更高维空间中,
然后又再从更高维空间中,重新映射回三维空间,
以此来‘躲避’,信息在正常空间中所需要的传递路程。
相关实验很难说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但至少到秦裕手里,再收获了一些实验数据。
这些实验数据对于秦裕来说,或许又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
人联纪元480年。
在秦裕的带领下,信息去噪所和物理所,数学所等相关研究团队。
己经倒回到理论层面上,重新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
在秦裕的主持下,曾经秦裕大一统理论,依旧不足以支撑超光速通信的实现,
己经成为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的共识。
此刻,量子通信路线,空间膨胀和曲率路线,以及高维时空信息映射路线,
负熵研究院内超光速通信的研究,算是三条研究路线同步往前推进着。
而不管是推进着哪条研究路线,
在实现超光速通信,或者说超光速信息交换这条道路上,
别说是秦裕了,就是参与研究的相关核心研究员们,都逐渐感觉到,三条研究路线在推进的过程中,
似乎都碰到了同一堵‘墙’,
或者说同一堵‘墙’的不同位置。
就像是盲人摸象似的,相关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在秦裕的带领下,
像是在黑暗中,渐渐摸到了一个挡在研究路线前方的‘大象’。
这堵‘墙’或者说‘大象’自然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玄乎的存在。
而就像是当初物理大厦上的‘乌云’。
如果能够洞悉它,那它就是人类文明物理学中,新的物理。
能够支撑人类文明完成超光速通信研究的新的,更加完善的物理理论和宇宙基础认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e0hi-2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