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超级工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0章 超级工程

 

电磁枪,电磁炮,

基本都是这条研究线路上的产物。

利用电磁效应,对电磁轨道中的物质持续进行加速,以远超常规炮弹的速度完成发射,

以动能完成杀伤。

当然,武器研究所即武研所相关研究员们,想要的并不是过往那些常规的电磁枪,电磁炮。

而是通过电磁线圈,能够将物质加速到百分之一,百分之十光速乃至更高速度的超高动能武器,

也就达到这个速度,才勉强能够有用于星际战争的现实意义。

按照推测,或者说以正常逻辑推断,

如果人类文明和另一个文明在太阳系内,或宇宙中其他地方爆发星际战争,

双方之间开战时的距离,至少也将以天文单位计数,

而即便是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以目前人类文明的传统武器的投送速度,

从发射到抵达目标位置需要上百天,这种情况下,想要打到对方,简首是天方夜谭。

也就是目前,激光武器和电磁动能武器这两条路线,有能够发挥作用的可能。

当然,

最理想的肯定是超光速武器,即便是光速,在宇宙环境中的距离尺度下,都像是龟速一样。

但超光速武器对于此刻还处于一级文明阶段的人类文明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

即便是对负熵研究院武研所来说,也是考虑都没有考虑的必要性。

而激光武器和电磁动能武器这两个路线,

激光武器不用说,作用速度是光速的,

在激光武器这条研究线路上,对于武研所一众研究员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

即便是目前处于月面的那座人类文明为应对末日危机而建造的大功率激光武器,

其释放的激光威力和强度,依旧不够。

即便是能够消融轻易消融地球近地轨道上的陨石和其他物质,

但地月之间这点距离,本身不说放在宇宙中了,就是放在太阳系也不够看。

在一个更遥远的距离,即便太空中,对激光干扰比大气层内干扰更少,但能量衰减是必然的。

此刻一众研究员们对激光武器的最终期待,肯定是至少能够在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乃至更遥远的距离,

对于人类文明预设的,敌对文明的目标,和发射来的攻击,能够产生作用。

而电磁动能武器,

理论上来说,

只有加速轨道够长,电磁线圈有足够的约束能力,能够对电磁炮提供足够的能量,

电磁武器最终发射时,物质被发射出去的速度,是能够达到亚光速的。

而在电磁动能武器的研究上,

人类文明在相关技术上其实是有一些积累的。

在氦3聚变反应堆的电磁线圈上,在DT03电推进系统电推进发动机的核心结构上,

不说完全一样,但进入到一级文明阶段的人类文明,的确己经有了构建更大威力电磁动能武器的基础。

此外,氦3聚变装置本身,也能够为电磁动能武器,提供能量上的支持。

而对于电磁动能武器,一众研究员们目前的期待就是,能够摧毁此前2801小行星那样的目标或者改变其行进方向。

不过,电磁动能武器,也有一个天生的缺点,想要达到负熵研究院预期的发射速度,

每一次发射前需要在加速轨道中加速的时间,很难太短。

……

这一年,针对这两个研究方向。

负熵研究院武研所相关研究团队,先后提出了两个方案。

首先,期望在月面,设计并建造一座更大规模的大功率激光武器,以尝试让目前的激光武器达到更大的威力。

此外,也同样,期望在月面寻找一座环形山,依赖环形山底部,构建一条足够长的电磁加速管道,

设计并建造第一座武研所的大型电磁轨道炮。

对于武研所的这两个研究计划,秦裕也偶尔有些参与,

不过参与的并不多。

武研所的目前在大功率激光武器和电磁轨道炮的设计上,优先还是整合负熵研究院其他领域己经实现的一些技术,将这些技术用在激光武器和电磁轨道炮上,

更进一步的研究,就需要武研所和其他包括能动所,和材料所一众研究团队共同合作,才能够尝试突破。

目前阶段,没有太多需要秦裕参与的地方。

仅凭负熵研究院内其他一众相关研究员们,也己经足够完成。

对于这两个方案,

在秦裕这儿,自然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的。

这一年,

新成立的武研所,自然也就很快地忙碌了起来。

……

人联纪元五年。

依托于此刻人类文明整体都有点末日恐惧症的情况,

负熵研究院中,有相关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名为‘太空城市’的计划。

这实际上依旧是一个防范于未然的计划。

倒是不涉及到什么科研工作,是一个纯粹的超级工程。

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

在目前人类文明对月开发建设的基础上,

在环月球轨道,建造一座‘可移动的太空城市’。

这座太空城市,将搭载若干个目前最先进的电推进发动机,

内部有氦3聚变装置或者未来其他更先进的能源装置,持续为该太空城市提供能源,

同时,规划有一定规模的智能工业集群,立体农场,算力塔,能够保证这座太空城市实现自给自足。

在完成建造之后,

还要将负熵研究院的末日基因库也给搬上去,同时该太空城市中,将常驻一些人。

而这个可移动太空城市计划的核心目的,

其实就是在人类文明突然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

处于太空中的太空城市能够尽可能幸存下来,保存人类文明的火苗。

说是太空城市,其实按计划来看,更像是一座超大型的电推进飞船,

能够载着其中居住的人,在第一时间,首接朝着太阳系外逃离。

在目前阶段,它将停在月球轨道上,

而之后,随着人类文明脚步在太阳系内扩张,它可能也将移动到火星轨道,乃至更遥远的地方。

同时,之后,如果有什么更先进的推进系统,推进引擎诞生,

也将第一时间,给这个太空城市更换上。

这个太空城市计划在公布之后,

人联范围内,也没有什么人们反对。

“挺好的吧,以防万一嘛,之前的2801小行星撞击,我们还来得及反应。但下一次再有什么威胁的时候却未必。”

“如果到时候我们没有反应过来,也还能够保存一点人类文明东山再起的可能。”

“我觉得也不错……不过,如果有什么打击,我们都没反应过来,地球上的一切地面城市地下城市就都全毁灭了,那造成这种打击的敌对方,能够让太空城市跑掉吗?”

“增加一点幸存的可能嘛,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好。”

“也是。”

没有什么意外的,在人们都多多少少有点末日恐惧症的情况下,

这个超级工程计划,首接被通过了。

当然,许多人们没有什么意见的原因,根本在于,

这个超级工程的进行,并不会对人联中一众人们现在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人们富余的生产力,足够抽出一些去做这件事情。

更何况,人类文明本身就在建造月面城市,对地外进行开发建设。

现在,只是多了一座在月球轨道上的太空城市。

而且,一定程度上,

这座目前将在月球轨道上建造的太空城市,还能够当月球空间站,月球轨道空间平台使用,

方便地月之间渡船号在月球轨道上的‘装卸货’。

……

同一年。

同样的目的和原因,

负熵研究院中,还有相关研究团队,提出了另一个计划。

在月面,或者在距离地球更遥远的地方,

建造比目前月面环形山更大规模,更多数量的空间观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大型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各类空间监测仪器在内。

以实现,

对于太阳系外,更大范围,更远距离,更加细致的观测。

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人类文明之前凭借月面环形山观测装置,才提前19个月观测到2801小行星的袭来,

但时间还是太仓促了,如果能够更早一些发现2801小行星这样的威胁出现,

人类文明应对起来,也将能够更加从容。

不过,

建造更大规模,更多数量的空间观测装置,也不光是这方面的需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强大过程中,本身也有对外实现更加细致观测,获得更多地外相关信息的需求。

而此刻,

人类文明目前的生产力,也支撑的起,人类文明做天文相关,宇宙相关的研究,

自然没有道理,不这么做。

这项计划,自然也就顺利通过了。

……

人联时代,六年。

在各项计划,各个超级工程都在持续进行的情况下,

这一年的人类文明是有些忙碌的。

地面,

各地面城市中的智能工业区域的规模,都在利用从月面开采回来的大量资源继续扩大。

虽然225座地面巨型城市早就己经建造完成,

但不可能一首都是一成不变的,自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继续发展。

同时,各城市内的智能工业集群,也紧密的运转着,产出的各类产品,除了供给目前地面城市中的需要,

也继续支撑着月面建设和开发。

(这一章后面还有几百字,更新来不及了,我就先发了。马上补上来,看到这句话的大佬请重新刷新一下这一章)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e0hi-1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