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悲剧色彩。后来朱允炆上位,他为了防止权臣篡位,大肆诛杀功臣宿将,导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尽管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朱明王朝的统治,但这种极端的做法无疑也给明朝的政治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听到姜乐云的话后朝中官员各个都被吓得心惊胆战。
不是吧?陛下又要杀人了?
这破班真是一天都不想上了。
每天去上朝他们都是把脑袋给系在裤腰带上的,生怕哪一天脑袋就离家出走了。
现在你告诉我,陛下晚年的时候杀疯了,他们现在辞工还来得及吗?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七十一岁。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乞丐到开国皇帝。
朱元璋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以“不议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著称。】
“不和亲”
这几个字在刘彻心中回响。
他想起了那段尘封的历史,高祖驾崩之后,冒顿单于竟公然羞辱他的曾祖母。曾祖母初闻此讯,愤怒难平,几乎要下令出兵,与匈奴决一死战。
然而,在深思熟虑之后,她选择了忍辱负重,回信示弱,通过和亲这一政策,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与安宁。
这一幕与明朝那“不和亲”的铮铮铁骨相比,刘彻不禁感到大汉在这方面似乎略逊一筹。
他深知,若大汉也坚持不和亲,那么周边的匈奴必然会蠢蠢欲动,边境的烽火将连绵不绝。
和亲虽看似屈辱,却也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是为了换取百姓的安宁与国家的稳定。
这一幕与明朝“不和亲”国策相比,李世民感慨万千。
大明王朝在边疆事务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与决绝,这一点,他的大唐王朝似乎难以企及。
“不割地”“不赔款”,这几个字铿锵有力的在朝堂之上回荡,朝堂内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他们都在心中暗自揣度,却又不敢轻易表露。
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没有一个人敢于抬头首视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更不敢首视皇位上端坐着的赵构。
【以上呢就是这三位嘉宾了。】
马皇后望着仍旧沉浸在对自己死讯之中哀痛中的朱元璋,她轻声细语地安慰。
“重八,咱们还是先放宽心些,我这不是没事嘛,你刚刚也听姜姑娘的话了吧,她说我们的大明王朝秉持着‘不议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其他朝代所难以企及、无法做到的丰功伟绩啊。”
朱元璋眼眶泛红,看着马皇后,声音略带哽咽地唤了一声:“妹子。”
朱标也走上前来,轻声细语地安慰着:“父皇,如今雄英和母后都尚在人世,姜姑娘之前提及母后和雄英他们是因病而逝。待父皇前往后世,或许能知道他们所患何病,我们也好提前筹谋,做好万全的准备。”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坚定地说道:“对,咱现在就要去后世,亲自去看一看,是否能找到解救之法。”
姜乐云喝了一口茶,准备这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系统突然开口[宿主,系统这次升级,宿主可以再带一个常驻嘉宾了。]
姜乐云惊讶道:“又可以带一个常驻嘉宾了,那么快。”
[宿主可以选择己经旅游过的嘉宾做常驻嘉宾。]
[宿主准备选谁做常驻嘉宾?]
“上一次有点对不住二凤他们,都没有好好的带他们去旅游过。”
[那宿主可以在他们之中选择一个为常驻嘉宾。]
“有点难搞哦,他们三个只能选择一个,究竟选谁好?”一时间姜乐云感觉头都要大了。
“算了,不好选的话就按皇帝的排行榜来选吧,先选二凤。”
[好的,己将李世民为常驻嘉宾。]
[宿主现在补充一下就可以了。]
“行吧,反正也就多说几句话而己。”反正他之前就己经介绍过二凤陛下,现在也不用再介绍第二遍了。
【现在呢因为系统升级了,可以再加一位常驻嘉宾。】
什么?
还有一个名额!!!
谁???
会不会是朕/我???!!!
刘猪猪心中忐忑不安,七上八下,他不断地揣测着,这个名额究竟会不会落自己头上?
他转头望向一旁的卫青,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是在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爱卿,依你之见,这个名额会是谁的呢?”
卫青闻言,微微一愣,终是缓缓开口:“陛下,此事关乎诸多因素,非臣一人所能妄断。”
刘猪猪摆摆手“算了算了,朕不为不为难你了。”随后又搓搓手,期待着天幕的答案。
各朝代很多人心中既忐忑又期待。
嬴政就淡定多了。
反正这个嘉宾是谁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0hif-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