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征战,无一战败,不过这位赫赫有名的杀神,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正在听的津津有味的嬴稷:???
死在自己人的手上,究竟是谁害死了他的将军?
不要让他知道是谁,要不然他定饶不了那个人。
不是,天幕,你不要搞事情呀。
突然间嬴稷感到了一道目光首首的看向自己。
嬴稷:怎么回事?怎么突然间有点不敢看他的眼睛呢。
白起:这老匹夫,哼。
【唉,要是白起没死的话就好了,说不定他还能帮祖龙陛下,让祖龙提前大一统王朝。】
嬴稷:自从他遇到他的曾孙之后,他就己经有这种决定了。
所以白起还不能死,更不能死在自己人的手上,他要让白起为他的曾孙效力。
嬴政:是啊,要是有白起将军的话,说不定他攻打六国能够事半功倍。
【至于白起将军的死因,咱们就不细说了,咱们还是来看一看这第三位嘉宾吧。】
嬴稷:不是天幕你倒是继续说呀,天目你不继续说,他怎么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也好让他有个预防准备。
另一边的六国倒是不乐意了:天幕你也继续说呀,你说清楚一点,说说看那个白起是怎么死在自己人手上的,也好挑拨一下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话就不用他们动手,也能让他们君臣之间离心。
可是他们的心愿天幕好像没听见一般,继续选择跳过。
而其他时空的人根本就不在乎了,他们在乎的就是第三位嘉宾究竟能不能是自己,就算不是自己,只要能够是他们朝代的人就够了。
【哇,今天的第三位嘉宾也是一个美女姐姐呢。】
女的?
男性同胞们听到是个女,甚至他们连参与感都没有,神情落寞了起来。
不过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是他们朝代的人就行了。
男性同胞们又在心里默默的祈祷那个女人能够是他们朝代的人。
女性同胞们纷纷都竖起了耳朵,希望那个人能够是自己。
【她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名将被单独立传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仅凭战功封侯的靖国英雄。她战功赫赫,满门忠烈,为大明朝征战40多年,血战皇太极,吓跑张献忠,至死反贼都不曾踏进她的家乡一步。她就是穆桂英的历史原型,大明第一女战神——秦良玉。】
姜乐云己经兴奋的不行了,第一位是才女李清照,第二位是杀神白起,第三位是战神秦良玉。
这系统还真是动态,竟然把能文能武的,还把长得帅的,漂亮的都送来了这里,这是她可以好好的饱一饱眼福,看看美女姐姐了。[美女姐姐贴贴.jpg]
清朝所有皇帝:说秦良玉就说秦良玉为什么还要说他们的皇太极?
祖龙/刘猪猪/李二凤:将军,而且还是战神,看来这个秦良玉还是以女子之身成为将军的人,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元璋大喜“哈哈哈,这可是朕大明的战神,不错不错。”
“竟然还能把那些女真打的抱头鼠窜,真不愧是朕大明的战神。”
虽然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去到后世,心里有点遗憾,但是他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虽然这个秦良玉是个女子,但是能够以女子之身成为将军,此人必定不凡。
最主要她还是他大明的将军。
战神这个名字听着多么的威风,而且战神这个含金量可是特别的高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战神的。
秦良玉原本在自己的院中坐着,看着天幕,想不到这一次竟然能够是自己能够去到后世。
如果她能够从后世拿来良种,那么她大明说不定就有救了。
这么一想秦良玉神情激动起来,她立马叫下人给她准备一身得体的衣服。她去到后世可一定要好好的表现,至少要让姜小娘子有个好的印象。
崇祯皇帝朱由检听到秦良玉的名字之后大喜。
“天无绝人之路,老天待朕不薄,看来大明有救了。”
认识秦良玉的百姓们欢心雀跃,纷纷抹掉了眼角的眼泪,声音哽咽道“太好了,太好了!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
一个身材瘦弱,面黄肌瘦,头发看起来特别的枯燥,一看就是营养不良的小女孩看着她的母亲抹泪“阿娘,大丫好饿。”
妇人听闻之后安慰着小女孩“大丫再忍忍,等秦将军去到了后世拿来良种之后,我们就有食物可以吃了。”
说完妇人和小女孩纷纷看向了天幕。
【秦良玉生于西川中州明玉溪,家中排行老三,父亲秦葵是由州县里保送国子监的岁贡生,不仅饱读诗书,还略通武艺兵法,家中颇有资产。他深感在乱世之中,文不如武,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应当执干戈为社稷。于是秦良玉自幼就开始跟哥哥弟弟们一起习文弄武,研习兵法。成年之后的秦良玉沉静文雅,不仅通晓诗文,还有勇有谋,尤其擅长骑射。】
听了他们对秦良玉的介绍之后,家里的父母正在思考着要不要也向秦良玉的爹一样那样教育他们的子女。
看看人家的父母把他们的子女教的多好,还出了一个战神,这可是多大的荣誉啊。
虽然不能出一个战神,但是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
一时间大部分的父母都学着秦良玉的父亲那样教育的他们的子女。
孩子们:听我说谢谢你!
其他皇帝也觉得这样的教育特别的好,于是决定借鉴一下,也跟着秦良玉的父亲那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皇子皇女:课业本来就多,还要给他们增加难度。[压力山大.jpg]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00hif-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