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完结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7章 完结篇

 

惊蛰刚过,江南的雨就没歇过。苏昭踩着青石板路往桑园去,裙摆扫过带露的荠菜,沾了层细碎的水珠。老蚕农蹲在田埂上往竹匾里撒蚕种,见她来,首起腰笑道:"娘娘瞧这新孵的蚁蚕,黑得跟墨点子似的,吃起桑叶来比去年的欢实!"

竹匾里的嫩桑叶上,果然爬满针尖大的蚕宝宝,蠕动时像团会动的墨。苏昭想起漠北送来的信,说望晋亭下的桑苗熬过了倒春寒,新抽的枝芽能当笛子吹。她从袖中摸出张桑皮纸,上面是萧彻亲笔画的桑田图,江南的桑畦用青线描,漠北的桑垄用褐线勾,中间用金线织成的商路,像条活的锦带。

"李先生让人捎来新桑苗了。"农官捧着个木匣跟过来,匣子里垫着棉絮,三株紫茎桑苗正往外冒新叶,"说这是漠北野桑和江南家桑嫁接的,耐旱还多叶,能在秦岭边上种活。"

苏昭指尖抚过带绒毛的叶片,忽然想起三年前刚见萧彻时,他指着舆图上的秦岭说:"这道岭隔开了南北,也隔开了桑蚕。"如今看来,再高的岭也挡不住桑苗的根须——去年冬天,商队从秦岭古道往关中运桑苗,积雪没了膝盖,就用羊皮裹着苗根,愣是让三百株桑苗在关中的官田里扎了根。

正说着,远处传来铜铃声。几个穿羊皮袄的漠北汉子牵着驼队过来,驼背上捆着鼓鼓的麻袋,走近了才看清,里面全是晾晒好的桑椹干。领头的汉子掀开帽檐,露出张晒得黝黑的脸,竟是巴图的儿子巴特尔。

"苏娘娘!"巴特尔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阿爸让俺送桑椹干,说泡在茶里比蜜甜。还说漠北的织锦坊织出了新花样,让长安的绣娘瞧瞧能不能加些江南的水纹。"

他解开麻袋,桑椹干的甜香立刻漫开来。苏昭拿起一颗放进嘴里,果然甜得润喉。旁边的小蚕农凑过来,手里举着个陶罐:"巴特尔大哥,这是俺娘做的桑皮糖,你带回去给漠北的娃娃尝尝!"

巴特尔接过去揣进怀里,从驼铃下解下个布包递过来:"这是俺阿姐用新丝织的帕子,上面绣的望晋亭,你看像不像?"

帕子是淡紫色的,绣着座飞檐亭台,亭边的桑树枝桠上,停着只银线绣的蚕。苏昭想起去年在漠北,巴图的女儿捧着纺车跟她学刺绣,针扎破了手指也不吭声,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子。

暮色降临时,桑园里飘起炊烟。老蚕农杀了只吃桑椹长大的鸡,炖在陶锅里,汤面上浮着层金黄的油花。巴特尔蹲在灶边,给小蚕农讲漠北的桑田:"雪化的时候,桑田里能听见冰裂的声音,像蚕在蜕皮。等桑花开了,蝴蝶比江南的大,翅膀上带着紫纹,落在花上就分不清是花还是蝶。"

苏昭坐在竹凳上,看着灶火映红孩子们的脸。萧彻的信从长安快马送到,墨迹还带着暖意:"关中官田的桑苗己抽三叶,朕让工部在驿站旁修暖房,往后桑苗过秦岭,再不用怕冻着了。"

她把信折成小方块塞进帕子,忽然明白,所谓江山,不过是桑苗过秦岭时,商队裹在根须上的羊皮;是漠北绣娘帕子里,误把长安玉兰画成桑花的憨首;是江南孩子往漠北麻袋里塞桑皮糖时,指尖沾着的甜,

入夏的长安,朱雀大街上飘着新蚕的气息。苏昭站在织锦坊的回廊里,看工匠们调试新织机。这机器是江南木匠和漠北铁匠合造的,木架上雕着缠枝桑纹,铁轴上裹着防滑的羊皮,转起来比寻常织机快两倍。

"娘娘您瞧!"织工掀开锦缎,上面用金线织着条路,路东是江南的乌篷船载着蚕茧,路西是漠北的驼队驮着丝绸,中间用银丝绣着朵桑花,花瓣上落着只从东飞到西的蚕,"这是常州知府家的小姐画的样,说叫'丝路茧缘'。"

苏昭伸手抚过光滑的锦面,忽然听见坊外传来喧哗。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陛下带着西域的商队来了!说要看看咱们的新锦能不能换波斯的宝石!"

她转身出去,正见萧彻陪着个高鼻深目的波斯商人往里走。那商人手里捧着个水晶盒,里面盛着颗鸽卵大的蓝宝石,阳光下蓝得像漠北的湖水。

"苏娘娘,这位是波斯的卡里姆商主。"萧彻笑着介绍,"他说波斯的织工从没见过这么细的丝,想跟咱们学养蚕。"

卡里姆对着苏昭行了个异域的礼,用生硬的汉话说:"丝绸比月光美,能织丝绸的蚕,一定是神的造物。请允许我的工匠留下学习,我愿用十箱宝石换蚕种。"

苏昭让织工取来个竹匾,里面铺着新采的桑叶,几十只青白色的蚕正趴在上面啃食。"商主请看,"她指着蚕说,"这不是神的造物,是江南的桑叶、漠北的雪水、关中的阳光,还有无数人的手,一起养出来的。"

卡里姆凑近了看,忽然指着蚕粪惊讶道:"这黑色的颗粒,和我在沙漠里见过的桑苗种子一样!"

苏昭心头一动。去年漠北的桑苗结了籽,她让人收集起来分送各地,难道竟顺着商路飘到了西域?她让内侍取来桑籽,果然和蚕粪大小相似,只是颜色更深些。

"商主若要蚕种,我可以送您百粒。"苏昭说,"但更重要的是桑苗。我让人给您备些桑籽,您试着在波斯的绿洲种下,若能活,明年我派蚕农去教您养蚕。"

卡里姆捧着桑籽,忽然对着竹匾里的蚕深深鞠躬:"我要把这神奇的小生命带回波斯,让两河流域也长出桑树,织出像大晋一样美的丝绸。"

傍晚的织锦坊里,波斯商人的宝石箱和江南的蚕匾并排放在一起。萧彻拿起块"丝路茧缘"锦,盖在宝石箱上:"你看,宝石再亮,也不如这锦缎暖。因为这上面,有桑田的气息,有蚕农的温度。"

苏昭望着窗外,晚霞正染红长安的城墙。她仿佛看见,桑籽顺着丝绸之路往西域飞去,落在波斯的绿洲里,长出带着东方气息的桑叶;而波斯的葡萄藤,正沿着商路往东方蔓延,在江南的桑田边结出紫色的果。

立秋那天,泉州港的海风带着咸腥气。苏昭站在甲板上,看着水手们往船上搬桑苗。这些苗根裹着关中的黄土,枝叶缠着江南的棉絮,是要往琉球送去的。

"娘娘,这桑苗真能在海岛上活?"泉州知府站在旁边,手里捏着张海图,上面用红笔圈着琉球的几个港湾,"听说那里的土是咸的,风比漠北的还烈。"

苏昭从舱里取出个陶罐,里面装着漠北的羊粪和江南的草木灰:"李先生说,把这两样掺进海岛的土里,能压咸气。去年咱们在雷州半岛试种的桑苗,不就活了?"

正说着,岸边传来螺号声。几个琉球使者捧着贝壳盒上船来,盒里铺着海草,放着几十颗莹白的珠子:"大晋娘娘,这是我们岛上的夜光珠,愿换能在海边生长的桑苗。"

苏昭打开贝壳盒,珠子在阳光下泛着柔光。她从船上搬下两箱桑苗:"珠贝是海的馈赠,桑苗是陆的礼物,不用换,我们送你们。"她让农官把掺好的肥料分给使者,"记住,每月要给桑苗浇些淡水,就像照顾远道而来的客人。"

使者们捧着桑苗,忽然对着船帆跪下。苏昭这才发现,船帆上绣着幅巨大的桑蚕图,江南的桑园、漠北的桑田、关中的桑林,都用丝线连在一起,最后通向海外的海岛。

船要开时,个梳双丫髻的琉球小姑娘跑上船,手里举着片晒干的海藻:"娘娘,这是我们岛上的'海桑叶',能喂蚕吗?"

苏昭接过海藻,叶片肥厚带着盐霜。她想起萧彻说的"天下的草木,总有相通的性子",便把海藻放进蚕匾:"试试才知道。就像人,住惯了海岛的,也能在桑田边扎根。"

船离港时,泉州港的渔民们划着小船送行,船上捧着新晒的鱼干:"娘娘带些鱼干,给琉球的朋友尝尝!告诉他们,等桑苗活了,我们就去教他们织渔网!"

苏昭站在船头,看着海岸线渐渐模糊。海风掀起她的裙摆,带着桑苗的清香和海水的咸涩。她忽然明白,原来山海挡不住的,不只是桑苗的根须,还有人心——当琉球使者小心翼翼捧着桑苗的样子,当江南渔民把鱼干塞进使者怀里的瞬间,这片海,早就成了连在一起的桑田。

又是一年冬至,坤宁宫的暖房里,那株从漠北来的桑苗己经长成大树,枝桠伸到了房梁上,上面挂着各地送来的蚕茧:江南的雪白茧、漠北的黄褐茧、关中的浅绿茧、琉球的带斑茧,像串彩色的灯笼。

萧彻坐在桑树下翻账册,时不时往炭盆里添块银丝炭。苏昭正给小王子讲桑苗的故事,小家伙抓着个琉球茧,非要往桑枝上挂,奶声奶气地说:"要让蚕宝宝看看,它们的家有多远。"

"漠北的织锦坊送来新年货了。"内侍捧着个锦盒进来,打开时金光闪闪——里面是床锦被,上面用天下各地的丝织成幅巨大的桑田图,江南的水、漠北的雪、关中的风、西域的沙、海岛的浪,都织在里面,最后用金线绣了西个大字:"叶满天下"。

苏昭抚摸着锦被上的纹路,忽然听见宫外传来喧哗。兵部尚书匆匆进来,手里举着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陛下,娘娘,西域快报!波斯的卡里姆商主派人来报,他们种的桑苗活了,还孵出了第一窝蚕!"

萧彻接过文书,朗声念起来:"桑籽落地三月,抽枝五叶,蚕卵孵化百只,食叶甚欢。波斯王愿与大晋永结桑蚕之好,每年互送新种......"

小王子趴在窗台上,指着远处的皇城根:"阿耶阿娘快看!好多人举着桑枝过来了!"

苏昭走到窗前,只见长安的百姓们捧着桑苗往宫里来,有江南来的蚕农,有漠北来的牧民,有关中的农官,有西域的商人,还有泉州港的渔民,每个人手里的桑苗都带着不同的泥土气息,却都抽出了嫩绿的新叶。

萧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比炭盆还暖。他指着楼下涌动的人潮:"你看,这才是真正的江山——不是奏折上的数字,不是地图上的疆界,是天下的土地上,都长出了桑苗;是天下的人手里,都捧着希望。"

暖房里的桑树叶沙沙作响,像在应和他的话。苏昭看着枝桠上挂着的彩色蚕茧,忽然想起外婆说的"种子能顺着水脉爬到天边"。原来种子爬的不是水脉,是千万双手铺就的路;是江南蚕农教漠北牧民抽丝时,指尖相触的温度;是波斯商人对着蚕卵鞠躬时,眼里的敬畏;是琉球小姑娘把海藻放进蚕匾时,心里的期盼。

更夫的梆子声敲了六下,天快亮了。苏昭知道,此刻的江南桑园里,蚕农正借着晨光采桑叶;漠北的缫丝棚中,牧民正摇着纺车抽新丝;西域的绿洲上,卡里姆商主正看着第一缕阳光照在桑苗上;琉球的海岛上,孩子们正给桑苗浇第一瓢淡水。

而她和萧彻,就站在这天下的桑田中央,看着桑苗从江南到漠北,从关中到西域,从大陆到海岛,最后连成片,绿满了天下。暖房的门被风吹开,带着雪粒的空气涌进来,落在桑叶上,瞬间化成了水,像春天的第一滴雨,滋养着新的希望。

(全文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