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玉兰落处是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章 玉兰落处是民生

 

坤宁宫的玉兰花落了满地时,苏昭正在看各地送来的奏折。

紫檀木案上堆着厚厚的卷宗,最上面的是江南的水情奏报,墨迹还带着潮意。她拿起朱笔,在“堤坝需加固”几个字旁画了道圈,笔尖悬在纸上片刻,终究还是写下“暂缓征调民夫,先以驻军协助”——去年冬天刚平了叛乱,百姓的徭役己经够重了。

“在想什么?”萧彻从身后探过身,带着一身朝露的寒气。他刚从御书房过来,龙袍的袖口沾着些墨渍,是批阅奏折时不小心蹭上的。

苏昭把奏折推给他:“常州府说要修龙舟,说是为了明年南巡时彰显威仪。”她指着附在后面的图纸,龙舟上画着层叠的楼阁,檐角还挂着金铃,“光是打造这龙舟,就要耗掉三县的赋税。”

萧彻的眉峰蹙了起来。他想起去年在江南,看见渔民划着破木船在洪水里救人,船板上的裂缝用草绳捆了又捆。“传旨下去,龙舟不必造了。”他握住苏昭的手,朱笔在她指尖留下淡淡的红痕,“把省下的银子拨给常州府,让他们修加固堤坝的石窑。”

窗外的玉兰花被风卷着飘过窗棂,落在奏折上,像枚素色的印信。苏昭忽然想起册封礼那天,漠北使者捧着的锦盒里,除了墨玉凤凰,还有张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着水草丰美的地方——那是漠北各部想用来放牧的草场,也是她和萧彻约定的“互市之地”。

“漠北的互市该筹备了。”她抽出那卷地图,指尖划过标注着“月牙泉”的地方,“使者说,他们的羊群己经养肥了,就等秋分时来换中原的茶砖和布匹。”

萧彻看着她在地图上圈点,眼里的笑意漫了开来。刚认识她时,她还是江南苏家那个捧着账本算茶叶收成的姑娘,如今却能对着疆域图指点民生,指尖划过的不仅是地名,更是无数百姓的生计。

“下午陪朕去趟内务司。”他折起地图,塞进她的袖中,“去年你说宫里的绣坊浪费太多丝线,朕让人查了,果然有管事在中饱私囊。”

内务司的库房堆得像座小山。苏昭拿起一匹云锦,料子上的金线绣着繁复的龙凤呈祥,却在边角处发现了几处跳线。“这样的料子,拿去给百姓做衣裳太可惜,给宫里做帕子又太奢靡。”她转头对总管太监说,“往后绣坊只做实用的衣物,剩下的丝线分发给民间的绣娘,让她们绣些荷包、扇面,跟着互市的商队卖到漠北去。”

总管太监的额头沁出冷汗,磕头时声音发颤:“娘娘仁慈,奴才这就去办。”

萧彻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苏昭穿着件半旧的素色棉袄,说“百姓还在穿补丁衣裳,宫里的人怎能铺张”。那时他便知,他选的不是只会描眉画眼的皇后,是能与他并肩站在寒风里,共看黎民疾苦的人。

傍晚回宫时,路过御花园的玉兰树,苏昭看见几个小太监正捡落在地上的花瓣。“捡这些做什么?”她蹲下身,拾起一片沾着露水的花瓣。

为首的小太监怯生生地回话:“回娘娘,这花瓣晒干了能泡茶,去年御膳房的张师傅试过,说比江南的雨前茶还清口。只是……只是不敢惊动娘娘。”

苏昭的心轻轻一动。她想起江南的外婆,总在暮春时晒玉兰花瓣,说“花是天地的馈赠,丢了可惜”。那时她不懂,如今看着小太监手里的竹篮,忽然明白,所谓“爱民”,从来不是写在祝文里的空话,是看见落地的花瓣,也能想起百姓的茶碗。

“让御膳房多捡些。”她站起身,裙摆扫过满地落英,“一半送到各宫,让大家尝尝鲜;另一半装成小盒,随互市的商队带去漠北——告诉那里的人,这是大晋的春天味道。”

萧彻在树影里看着她,夕阳的金辉落在她发间,比凤冠上的东珠更柔和。他忽然想起登基那年,老臣们劝他“后宫不得干政”,可眼前的女子,从未说过“为政”的大道理,却把“民生”二字,藏在了捡起玉兰花瓣的指尖。

夜里批阅奏折时,苏昭发现萧彻在“漠北互市”的奏报上,加了句“多带玉兰茶,与牧民换良种羊”。她忍不住笑出声,拿过朱笔,在旁边添了行小字:“再带些桑树苗,教他们养蚕——丝绸比皮毛更耐穿。”

萧彻从背后圈住她,下巴搁在她肩上,看两行人字在灯下依偎着。“当年你说,江南的丝绸能暖身子,如今倒要让漠北的风,也吹起丝绸的软。”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摊开的奏折上,像层薄薄的霜。苏昭想起祭天时说的“北疆无狼烟之警,江南有稻菽之香”,原来这不是祈愿,是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修堤坝的石窑要烧透,互市的茶砖要压瓷实,就连落在地上的玉兰花瓣,也能铺成连接南北的香径。

三更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时,苏昭的指尖沾着墨,在纸上画了朵简单的玉兰花。“明年春天,我们去常州看看堤坝吧。”她的声音很轻,像落在花瓣上的雨,“听说那里的百姓,己经开始种新收的稻种了。”

萧彻握住她的手,让她的指尖落在自己的掌心。“好。”他的声音裹着笑意,“再去看看苏家旧宅的玉兰树,告诉你外婆,她的孙女不仅护住了江南的春天,还把春天,种到了更远的地方。”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卷着片玉兰花瓣落在纸上,正好盖住画中的花芯。苏昭看着那抹素白,忽然觉得,这万里江山,从来不是冰冷的城砖和玉圭,是由无数这样的细节织成的——江南的稻穗,漠北的羊群,宫里的玉兰茶,还有百姓茶碗里的春天。

而她和他,就站在这片细节里,看着玉兰花落了又开,看着炊烟在南北的天空里,升起同样的暖。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