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归期渐近,心意昭然
江南的晨雾带着水汽,漫过苏家旧宅的院墙,将玉兰树笼得一片朦胧。苏昭推窗时,正见萧彻站在树下,指尖轻触着那朵昨夜初绽的玉兰花,花瓣上的露珠滚落,沾湿了他的袖口。
“开得正好。”他回头朝她笑,晨光落在他眉梢,柔和了棱角,“就像等了许久,终于等到这刻。”
苏昭想起初见时的惊惶,宫变夜的决绝,北疆雪的相依,那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瞬间,此刻都随着花香漫出来。她走过去,与他并肩站在花下,花瓣偶尔飘落,落在发间、肩头,像无声的祝福。
“秦珩说,明日便可启程回京。”萧彻拂去她肩头的花瓣,“钦天监反复算过,初三是难得的吉日,宜册后,宜祭天。”
“宫里都妥当了?”苏昭问。她虽不在京,却知道册封礼牵涉甚广,从祭天的祝文到卤簿的仪仗,一丝一毫都不能错。
“尚宫局的人连夜赶制了凤袍,十二颗东珠昨日己送到,缀在凤冠上,比星星还亮。”萧彻说起这些,语气里带着些不易察觉的期待,“还有你提过的那处驿站粮仓,工部的图纸送来了,我让人快马送了份到你父亲的灵前,告诉他,他护过的百姓,往后会更安稳。”
苏昭的眼眶微热,却笑着点头:“他定会欣慰的。”
收拾行装时,她从箱底翻出个旧布包,里面是几支褪色的糖葫芦签子,是那年冬天在文华殿,他陪她躲过追兵后,买给她的。当时山楂的酸混着雪的凉,她却觉得是世上最好的味道。
“还留着?”萧彻拿起一支,签子上的木刺己被得光滑。
“有些东西,得留着才好。”苏昭将签子放回包中,又把那幅《万民归心图》卷好,“就像这江山,守着守着,就成了心头肉。”
午后,地方官送来一筐新摘的青梅,青莹莹的,带着涩味。苏昭取了些,用井水腌着,说要带回京给御书房的小太监们尝尝,“让他们知道,江南的春天是什么味道”。
萧彻坐在廊下看她忙碌,阳光透过玉兰花瓣,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刚登基时,朝臣们劝他“广纳后妃,以固国本”,他只说“朕要的不是后宫,是能与朕共看江山的人”。那时他们还隔着猜忌与试探,如今却能这样静静坐着,看她腌青梅,听她说家常,仿佛这样的日子,己经过了许多年。
“漠北的使者托秦珩带了样东西。”他突然开口,从怀中取出个小银盒,打开是块墨玉,雕着展翅的凤凰,“他们说,这是漠北最珍贵的玉,配未来的皇后。”
苏昭拿起墨玉,触手温润,凤凰的羽翼栩栩如生。她想起父亲曾说,“真正的太平,不是一方臣服,是彼此敬重在心”,如今看来,这太平,真的来了。
临行前夜,江南的士绅百姓自发聚在码头,提着灯笼,远远地站着。没有喧哗,只有细碎的话语,像怕惊扰了这温柔的夜。
“他们是来送你的。”萧彻站在船头,望着岸上的灯火,“他们说,苏将军的女儿要做皇后了,是江南的荣耀。”
苏昭望着那些灯火,像落在人间的星辰。她知道,这些灯火里,有父亲守护过的安宁,有她与萧彻并肩走过的坎坷,更有这大晋王朝,越来越亮的未来。
船缓缓驶离码头时,白风在船头盘旋,啼鸣清亮。苏家旧宅的玉兰树在夜色里摇曳,剩下的花苞鼓鼓囊囊,仿佛等他们归来时,再绽满一树春光。
萧彻握住苏昭的手,船舷外的河水静静流淌,载着他们,驶向京城,驶向那个早己注定的未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