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京华风动,礼制初定
离京己有半月,御书房的密信却一日未断。秦珩捧着刚到的加急文书进来时,萧彻正陪着苏昭在院里修剪玉兰枝,新抽的嫩芽沾着晨露,脆生生的。
“陛下,礼部拟了册封礼的仪注,说是按祖制需三个月备礼,可钦天监选的吉日就在下月初三,还差着近一个月呢。”秦珩挠挠头,“礼部尚书急得嘴上起泡,说‘凤冠的十二颗东珠还在苏州打磨,赶不及可如何是好’。”
苏昭手里的修枝剪顿了顿,萧彻接过文书,扫了两眼便笑了:“让苏州织造连夜送,朕派黑衣卫去接。至于仪注,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删去那些繁文缛节,百姓能看懂、能同喜就好。”
他提笔在文书上圈了几处:“取消‘命妇朝贺三日’,改成在朱雀大街设百席,让百姓也尝尝御膳房的手艺;凤辇绕皇城一周不必了,朕与她同乘一辆马车,让京中父老看看,新后是什么模样。”
秦珩看得咋舌,这些改动几乎破了百年规矩,却透着一股鲜活气。苏昭望着萧彻落笔的力道,想起他常说“江山是百姓的江山,礼制也该贴着民心走”,原来不是空话。
正说着,白风从云端俯冲下来,爪子上抓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颗圆润的红豆,裹在写着“相思”二字的素笺里——是京中尚宫局的掌事嬷嬷送的,说是按古法,皇后婚前需亲手绣个红豆荷包,讨“永结同心”的彩头。
“嬷嬷还说,坤宁宫的地毯都换了新的,用的是江南新贡的云锦,织着玉兰和凤凰,说是‘苏姑娘定会喜欢’。”秦珩补充道,语气里带着笑意。
苏昭捏着那颗红豆,指尖温温的。她想起去年冬日,萧彻在御书房为她暖手,说“等天下太平了,就把坤宁宫的炭火盆烧得旺旺的”,如今不仅炭火盆,连地毯的纹样都替她想着。
午后的阳光正好,萧彻铺开江南舆图,指着运河沿岸的城镇:“这些地方的商栈都建起来了,等回京后,让户部牵头,把漠北的皮毛、江南的丝绸换着卖,百姓的日子定会更宽裕。”
苏昭看着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突然指着一处:“这里曾是父亲押送粮草的驿站,若能修个粮仓,秋收时就能少些损耗。”
萧彻立刻让秦珩记下:“让工部画个图纸,秋收前务必完工。”他转头看向她,眼里的笑意漫出来,“你看,我们又一起为这江山添了笔。”
暮色降临时,天边烧起晚霞,把苏家旧宅的屋檐染成了金红色。院里的玉兰树突然“啪”地一声轻响,一朵花苞裂开了缝,露出里面洁白的花瓣,像迫不及待要探进这温柔的暮色里。
“要开了。”苏昭轻声道,眼里映着花影,也映着身边的人。
萧彻握住她的手,掌心相贴,仿佛能感受到彼此心跳的节奏。他知道,江南的玉兰即将绽放,而京城的红妆,也己在悄然备下。这场迟来的册封,不仅是他们的圆满,更是这大晋王朝,向着太平盛世迈出的又一步。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运河的船歌,轻快而悠长。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