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秋庭闲话,心照不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秋庭闲话,心照不宣

 

御书房的桂花糕还冒着热气,萧彻却没动筷子。案头摊着北疆送来的新图,王猛将防线推进到漠南边缘,用朱砂笔圈出的驻兵点,像一串坚实的锁,牢牢扣住了蛮族南下的路。

“殿下,苏姑娘在门外候着,说带了新制的墨。”秦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萧彻抬头时,苏昭己捧着砚台走进来,白风跟在她脚边,嘴里叼着块松烟墨。“前几日在书画铺看到这墨,说是用松枝烧的,研出来的墨色特别亮。”她将砚台放在案上,拿起墨锭轻轻研磨,“想着你总写军报,该用得上。”

墨香混着桂花糕的甜香,在空气中漫开。萧彻看着她低垂的眉眼,纤长的手指握着墨锭,在砚台里转出细碎的涟漪,心里突然觉得安定。这些日子的忙碌像潮水退去,露出一片柔软的滩涂。

“户部刚送来秋税的册子,江南今年收成好,粮草够北疆过冬了。”他拿起一本账册,“你父亲当年在江南治水的法子,我让工部照着修了堤坝,今年汛期没淹着良田。”

苏昭研磨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暖意:“他若知道,定会高兴的。”

白风突然跳到案上,用喙啄了啄萧彻手里的军报。萧彻失笑,拿起军报给苏昭看:“王猛说漠北有个叫‘黑石城’的地方,蛮族残部躲在那里,冬天雪大,他们未必熬得过。”

“黑石城?”苏昭蹙眉,“我在父亲的游记里见过,说那城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山口能进出,冬天会被大雪封死。”

萧彻眼睛一亮:“这么说,他们跑不了了?”

“除非有内应送粮草,否则很难。”苏昭放下墨锭,“不过王将军该想到这点,定会守好山口。”

两人凑在灯下看地图,头几乎靠在一起。萧彻闻到她发间的玉兰香,像坤宁宫的花瓣落在心尖上,轻轻一颤。他猛地移开目光,假装研究地图边缘的小字,耳根却悄悄红了。

苏昭也察觉到气氛的微妙,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他:“尝尝?御膳房新做的,加了蜂蜜。”

桂花糕的甜在舌尖化开,萧彻觉得心里也甜丝丝的。他想起幼时母亲说,甜能解乏,难怪先帝晚年总爱用蜜水泡茶。

“对了,”苏昭像是想起什么,“都察院把周显的家产清点完了,有不少古籍,说是你母亲当年收藏的,我让人送到你府里了。”

萧彻心中一暖。那些古籍是母亲的心头宝,当年被周显抄走,如今竟能物归原主。“多谢你。”

“谢什么。”苏昭笑了,“你忙着国事,这些琐事我帮你留意着罢了。”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棂,照在摊开的地图上,将“黑石城”三个字镀上一层银辉。白风蜷缩在案角打盹,偶尔发出几声轻啾。御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和两人之间无声流淌的暖意。

萧彻突然觉得,这江山万里,不及此刻案前的一盏灯、一块糕,和身边的人。他拿起笔,在军报的空白处写下“冬安”二字,既是祝北疆安稳,也是盼眼前的时光,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夜渐深,苏昭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萧彻突然说:“明日……一起去坤宁宫看玉兰?”

苏昭回过头,月光落在她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子。“好啊。”

门轻轻合上,萧彻望着案上那方研好的墨,墨色清亮,映出他眼底的笑意。他拿起笔,在“冬安”旁边,又添了两个字:“待春”。

待明年春暖花开,北疆安定,朝堂清明,或许……他能有勇气,说些藏了许久的话。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