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力挽狂澜,重建家园,要求彻查,清者自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章 力挽狂澜,重建家园,要求彻查,清者自清

 

第58章:力挽狂澜,重建家园,要求彻查,清者自清

洪水退去后的灾区,满目疮痍,百姓们望着被泥沙覆盖的农田,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饥荒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萧彻与苏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焦急万分,深知若不尽快解决粮食问题,百姓将陷入更深的苦难。

“殿下,这样下去不行,百姓们己经没有余粮了,再不想办法,饥荒在所难免。”苏昭眉头紧锁,语气中满是忧虑。

萧彻攥紧拳头,沉思片刻后道:“我打算先开仓放粮,稳定民心。同时,派人去周边丰收的州县采购粮食,尽快运回来分发。苏昭,你有什么想法?”

苏昭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开仓放粮可行,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长远来看,我们要想办法恢复农田的耕种。我听说有一种特殊的农具,能翻松被泥沙掩埋的土地,或许可以一试。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百姓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比如萝卜、白菜,解燃眉之急。”

萧彻赞同道:“好,就这么办。我这就安排人去寻找农具,你负责组织百姓,教授他们种植方法。”

两人迅速行动起来。萧彻亲自带领士兵,奔赴周边州县,西处采购粮食。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不辞辛劳,终于筹集到了大量的粮食,马不停蹄地运回灾区。

苏昭则穿梭在各个村落,安抚百姓的情绪,组织大家清理农田,准备播种。她还亲自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向百姓传授种植技巧。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采购粮食的资金不足,朝廷拨款一时难以到位;特殊农具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而且,部分百姓对种植新作物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殿下,资金缺口太大,我们己经向一些富商求助,但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不肯轻易出资。”秦珩面露难色,向萧彻汇报情况。

萧彻面色凝重,思索片刻后说:“我写一封亲笔信,向那些与大靖有深厚渊源的世家求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他们会伸出援手。至于农具,我们可以组织工匠,按照图纸仿制,加快制作速度。”

苏昭也在努力说服心存疑虑的百姓:“乡亲们,这些新作物虽然你们没种过,但生长快、产量高,能帮我们度过饥荒。大家放心,有任何问题,我和殿下都会帮你们解决。”

在萧彻和苏昭的不懈努力下,情况逐渐好转。世家纷纷响应,捐款捐物;工匠们日夜赶工,仿制出了大量农具;百姓们也开始积极投入到种植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里渐渐冒出了嫩绿的新芽,百姓们的脸上重新露出了希望的笑容。看着眼前的景象,萧彻和苏昭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松口气,京城传来消息,朝堂上一些官员对救灾款项的使用提出质疑,要求彻查,一场新的风波即将在京城掀起,

京城的质疑声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救灾初见成效的喜悦之上。萧彻与苏昭收到消息时,正站在刚抽芽的田埂边,看着百姓们挥锄头翻土的身影。

“殿下,这些人分明是见不得我们稳住灾区,故意挑事。”苏昭望着远方的炊烟,声音带着一丝冷意,“救灾款项每一笔都有账可查,他们要查,便让他们查,正好让天下人看看谁在真心做事,谁在搬弄是非。”

萧彻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泥土的微凉:“你说得对。只是眼下灾区刚有起色,我们不能同时分心。秦珩,你即刻带账册回京,配合户部核查,务必将每一笔支出的明细公之于众。”

秦珩领命连夜出发,萧彻与苏昭则继续留在灾区,一边督促春耕,一边修补被冲毁的水利。几日后,京城的消息再次传来——带头质疑的竟是户部侍郎李大人,他在朝堂上宣称救灾款存在“虚报冒领”,还拿出几份“证据”,首指萧彻身边的官员中饱私囊。

“李侍郎?”苏昭听到这个名字,忽然想起此人曾是王大人的门生,“他这是想借查账扳倒我们,为恩师报仇。”

萧彻冷笑一声:“他以为能凭几笔伪造的账册颠倒黑白?秦珩手里有各地乡绅的签字画押,还有百姓的联名证词,足够戳穿他的谎言。”

果然,三日后,秦珩传回捷报:账册核查无误,李侍郎的“证据”被证实是伪造,他本人因诬告被革职查办。可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民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萧彻滞留灾区,是想拉拢民心,培植私人势力。

“这些流言看似荒谬,却能动摇人心。”苏昭将收集到的坊间传闻递给萧彻,“我们得尽快回京,当面澄清。”

萧彻却摇了摇头,指着田埂上忙碌的身影:“现在正是春耕关键期,我们走不得。百姓的田种上了,肚子能填饱,比任何辩解都有力。”他顿了顿,看向苏昭,“你信我吗?”

苏昭望着他眼中的坚定,用力点头:“我信。”

两人留在灾区,亲自带着士兵帮孤户插秧,跟着老农学辨土性,甚至在雨夜带着百姓加固河堤。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田埂、粥棚、临时学堂,汗水混着泥水滴在土地上,也滴进了百姓心里。

一个月后,当第一批青蔬从地里摘下,百姓们自发提着菜篮,排着队送到临时衙署。领头的老农颤巍巍地捧着一把新割的韭菜:“殿下,苏姑娘,这是地里长出来的第一茬菜,你们一定要尝尝。谁要是再说你们坏话,我们第一个不答应!”

萧彻接过韭菜,眼眶微热。这时,秦珩再次赶来,身后跟着几位朝中御史:“殿下,苏姑娘,御史大人奉旨前来巡查,亲眼见了灾区的景象,回去定能还您清白。”

几位御史看着田埂间的新绿,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意,对着萧彻深深一揖:“殿下与苏姑娘心系百姓,臣等佩服。回京后,定当如实上奏。”

夕阳下,萧彻与苏昭并肩站在田埂上,看着成片的青苗在风中摇曳。他们知道,朝堂的风浪或许还会再起,但只要脚下的土地能长出希望,他们的脚步便永远不会停歇。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5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