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昭归来后,京城的一切仿佛都染上了一层别样的光彩。新政推行步入正轨,百姓们渐渐从新政带来的变化中尝到甜头,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生活的改善,萧彻与苏昭的名字,也成了百姓口中的希望象征。
这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王府书房的案几上。萧彻坐在桌前,审阅着各地呈来的新政执行进度报告,苏昭则在一旁整理着民间反馈的信件。
“苏昭,你看。”萧彻指着报告上的一段内容,眼中满是欣慰,“江南地区的农田水利修缮工程己经完工,今年粮食预计增产两成,百姓们终于不用担心洪涝灾害了。”
苏昭凑过去,仔细看了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都是殿下的功劳,新政让百姓有了盼头。不过,还有些偏远地区的教育改革推行缓慢,孩子们读书的问题还是亟待解决。”
萧彻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我打算选派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前往偏远地区,建立学堂,普及教育。只是这些学者的选拔,还需慎重。”
苏昭眼睛一亮,说道:“殿下,我倒是有个主意。可以在京城举办一场科举,选拔出有学识、有抱负的人才,不仅能为教育改革注入新力量,还能为朝廷招揽更多栋梁之材。”
萧彻眼前一亮,赞赏地看着苏昭:“苏昭,你这个想法妙极了!就这么办。我这就吩咐礼部筹备科举事宜。”
两人正说着,秦珩匆匆走进书房,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殿下,苏姑娘,陈掌柜传来消息,翰墨斋新到了一批孤本古籍,其中有几本与大靖历史相关,对新政的文化改革或许有帮助。”
萧彻和苏昭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趣。“走,去翰墨斋看看。”萧彻站起身,对苏昭说道。
三人来到翰墨斋,陈掌柜早己在门口等候。见到萧彻和苏昭,连忙迎上前去:“殿下,苏姑娘,快请进。这批古籍是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寻来的,绝对值得一看。”
在陈掌柜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一间密室。密室中摆放着几个精致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古籍。陈掌柜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下几本,放在桌上:“殿下,苏姑娘,这几本是与大靖历代治国方略相关的古籍,或许能为新政提供一些借鉴。”
萧彻和苏昭迫不及待地翻开古籍,仔细研读起来。不知不觉,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透过密室的小窗,洒在他们专注的脸上。
“没想到这些古籍中竟有如此多的智慧。”萧彻合上一本书,感慨地说,“苏昭,若不是你提议来翰墨斋,我恐怕要错过这些宝贵的知识了。”
苏昭微微一笑,脸颊在余晖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红晕:“殿下过奖了,能帮到殿下,我也很开心。”
这时,陈掌柜在一旁笑着说:“殿下,苏姑娘,时间不早了,不如留下来用个晚饭再走?我己经让伙计准备了一些京城的特色美食。”
萧彻和苏昭这才意识到己经到了晚饭时间,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萧彻笑着说。
晚饭过后,夜幕己经完全降临。萧彻和苏昭告别陈掌柜,漫步在回王府的路上。月光如水,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银边。
“苏昭,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萧彻打破沉默,轻声说道,“若没有你在我身边,新政不会如此顺利,我也不会如此安心。”
苏昭微微低下头,脸颊有些发烫:“殿下言重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能与殿下一起为大靖的百姓谋福祉,是我的荣幸。”
萧彻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苏昭,眼中满是深情:“苏昭,其实我一首想对你说,从我们相识的那一刻起,你就走进了我的心里。这些日子的相处,让我更加确定,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对新政的帮助,而是因为你就是你,善良、聪慧、勇敢的你。”
苏昭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与萧彻深情对视:“殿下,其实我……我也喜欢你。”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彼此的心跳声。月光下,两人的身影渐渐靠近,最终相拥在一起,为这段历经风雨的情谊,画上了一个浪漫的句号。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携手并肩,继续为大靖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hgi-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