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当年内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9章 当年内幕

 

第159章 当年内幕

林澜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颤抖,她松开紧攥照片的手,转而从随身携带的一个古朴藤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被多层防潮油纸包裹的扁平方盒。

她的动作极其轻柔,仿佛捧着易碎的稀世珍宝。

“你母亲,她是个真正的开拓者。”林澜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深深的敬仰与痛惜。

她一层层揭开油纸,露出里面一个深蓝色的硬质文件夹,封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

“她不满足于理论,她要的是改变整个行业的可能。‘青霜’,就是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项目代号。”

文件夹被轻轻打开。首先映入南至眼帘的并非文字或数据,而是一块折叠整齐的布料样本。

即使在室内柔和的光线下,那块布也仿佛拥有生命。

它的颜色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深蓝,深邃如子夜的星空,又仿佛蕴含着冰川核心的冷冽幽光。

光线流转间,布面上竟隐隐浮现出极其细腻、如同霜花凝结般的银色暗纹,这些纹路并非后期绣制或印染,而是从布料本身的肌理中透出,与那神秘的蓝色浑然一体,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清冷与高贵。

“这就是‘青霜’.”

南至屏住了呼吸,指尖不受控制地想要触碰,又在咫尺之遥停住,唯恐惊扰了这份沉睡的瑰丽。

仅仅一眼,她就明白了母亲当年为何执着于此——这超越了市面上一切人工合成染料的质感,带着自然的呼吸与灵魂。

霍承衍的目光也被牢牢吸引,他见过无数顶级面料,但眼前这一块,散发着独特的、直击心灵的美感与力量。

“不止是颜色。”林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她将样本小心地推到南至面前:“摸摸看。”

南至深吸一口气,用指尖最敏感的部位轻轻拂过布面。

触感冰凉丝滑,却又奇异地带着一种温润的韧性,完全不似普通丝绸或棉麻的单一感觉。

更神奇的是,随着她指腹的温热,被触碰的地方,那冰蓝色的幽光似乎更灵动了一些,银色的霜纹也仿佛活了过来,在微观层面悄然变化。

“这”南至惊愕地看向林澜。

“动态温感显色。”林澜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光芒,“这是‘青霜’最核心的突破之一。普通的植物染料,颜色单一且容易在穿着、洗涤、甚至体温影响下发生不可逆的褪色或变暗。

但南潇姐找到了一种极其罕见的共生菌群,它们能与特定的几种珍稀植物色素完美融合,形成一种.活性的染色基质。”

她指着样本上那些若隐若现的银色霜纹:“这些‘霜纹’,就是那种特殊菌群代谢形成的天然晶体结构。

它们不仅赋予了布料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触感,更重要的是,它们像一层活的保护膜,锁住了色素分子,极大地提升了色牢度。

同时,这层晶体结构对温度极其敏感,能产生微妙的光线折射变化,这就是你感觉它在‘呼吸’的原因。体温变化,环境温度变化,甚至光线的角度变化,都能让这块布呈现出不同的‘表情’。”

霍承衍的眉头微蹙,敏锐地抓住了关键:“活性?稳定性如何?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这技术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其实现难度和成本可想而知。

林澜脸上的光彩黯淡了几分,沉重地叹了口气:“这就是‘青霜’项目最终搁浅,甚至引来杀身之祸的关键。”

她翻开文件夹的下一页,里面是几页泛黄的、写满了复杂公式和实验数据的笔记,字迹清隽有力,正是南潇的手笔。

“稳定性,在实验室可控环境下,南潇姐已经做到了惊人的突破。

通过特殊的固色工艺和菌群活性维持环境模拟,她成功将色牢度提升到了远超国际顶级标准的水平,耐洗、耐光、耐摩擦性能都堪称完美。小批量的试生产样品,其表现也完全符合预期。”

林澜的手指划过一组组令人惊叹的数据。

“但是,”她的话锋陡然一转,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就在项目即将进入中试阶段,进行更严格的环境模拟和成本核算的关键节点,意外发生了。”

林澜的声音带着沉痛:“先是实验室的恒温恒湿系统被人为破坏,导致一批关键培养菌种在异常温湿度下大规模死亡,备份菌种库也‘意外’遭到污染。紧接着,记录着最核心菌种培养参数和固色工艺细节的三本原始实验笔记不翼而飞!”

南至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这绝不是意外!

“南潇姐当时几乎崩溃。”林澜的眼圈红了,“那是她数年的心血!她怀疑内部有人泄密,甚至是.受人指使的破坏。

她开始暗中调查,同时想方设法凭记忆重建数据。但对方显然不打算给她机会。”

林澜翻开文件夹最后几页,那里夹着几张模糊不清的监控打印截图和几份被红笔圈出可疑点的安保记录复印件,时间都指向同一个时期。

“实验室的监控在那段时间‘恰好’故障频发,关键位置的记录缺失。安保记录显示有几个非项目组的陌生面孔在出事前后频繁出入相关区域。

但,追查下去却都线索中断,身份成谜。

南潇姐察觉到危险,她将仅存的一份核心菌种样本和一份简化版的工艺流程图交给我保管,让我立刻离开京都,隐姓埋名,说‘青霜’太耀眼,也太危险,会引来贪婪的鬣狗。”

林澜的手微微颤抖:“她叮嘱我,除非她的后人带着她的信物和那份设计稿来找我,否则永远不要透露‘青霜’的存在。

她预感到了.只是没想到,代价会是她的生命和名誉。”最后一句话,林澜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充满了无尽的悲愤。

她再次打开藤箱,取出一个只有巴掌大小、密封极严的恒温冷藏管,里面是半管深紫色的、仿佛有星尘在其中缓缓流动的粘稠液体。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U盘。

“这就是那份仅存的原始‘青霜’活性菌种样本,我一直用特殊方法小心维持着它的最低活性。而这个U盘里”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fegg-1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