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的五月飘着细雨,夏浅站在医学中心的玻璃幕墙前,看见自己映在墙上的影子 —— 白大褂上别着李琰送的护士帽吊坠,胸前口袋插着华盛顿大学的访客证。
"夏小姐,欢迎加入心血管护理创新项目。" 项目负责人 Dr. Linda 递给她件藏青色的隔离衣,"接下来三个月,你将参与我们的 ECMO 护理标准化流程研发。"
实验室里的 ECMO 机器发出规律的嗡鸣,夏浅摸着管路里流动的红色液体,忽然想起李琰说过 "人工心肺就像给心脏放年假"。当她在模拟训练中第一次独立完成膜肺更换时,Dr. Linda 竖起大拇指:"你的血管吻合手法,像极了我见过的一位中国外科医生。"
深夜的宿舍里,夏浅对着电脑屏幕给李琰发消息:"今天学了新型抗凝监测技术,护士站的显示器和你波士顿实验室的那款一样。"
视频通话的铃声很快响起,李琰的背景是波士顿大学的图书馆,身后的书架上摆满了肝胆外科的专著。"我刚做完肝血流灌注实验," 他举起培养皿,里面的肝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光,"用的是你教我的草莓糖纸分离法。"
时差带来的眩晕感里,夏浅看见他鬓角新增的白发,想起临行前他说 "博士论文的致谢要留给你"。周末她跑去华盛顿纪念碑,给李琰拍了张照片,配文:"这里的樱花和我们医学院的很像,只是少了个给我讲题的人。"
两周后,夏浅在护理期刊上看到篇熟悉的作者名 ——Li Yan, Boston Uy。论文里提出的 "肝移植术后护理评估体系",竟引用了她大学时写的《腹部手术患者疼痛管理》课程论文。
李琰的博士论文答辩定在六月的第一个周五。他站在哈佛医学院的礼堂里,PPT 的最后一页是张肝小叶的电镜图,图中央用红圈标出个形似草莓的线粒体结构。
"…… 因此,我们提出草莓模型的免疫耐受诱导机制," 他指着屏幕,"这得益于我在中国的临床观察,尤其是一位护理专家的启发。"
掌声响起时,他看见导师 Dr. Michael 笑着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夏浅发来的祝贺视频 —— 她穿着华盛顿医学中心的白大褂,身后是 ECMO 模拟训练器,手里举着写有 "李琰必胜" 的荧光牌。
答辩结束后,李琰冲进实验室补最后一组数据。培养箱的灯光下,他看着显微镜里的肝细胞,忽然想起夏浅说过 "每个细胞都像个小邮箱,等着神经递质来敲门"。他拿出手机给她发消息:"华盛顿的蓝莓季到了,周末来波士顿看我吧?"
周六清晨,夏浅在波士顿南站的出站口看见李琰。他穿着浅灰色的羊绒衫,手里捧着束蓝莓花束 —— 是她朋友圈说过的 "比玫瑰更适合白衣的花"。"你怎么知道我坐这班车?"
"你的进修日程表我背熟了," 李琰接过她的行李箱,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擦过,"导师说我的论文创新点像 ' 护理思维与外科技术的完美联姻 '。"
哈佛园的长椅上,夏浅看着李琰博士论文的打印稿,发现致谢页写着:"感谢夏浅护士,你让我明白,最好的科研灵感,往往藏在护理记录单的墨迹里。" 她忽然想起在华盛顿学的 "叙事护理",那些患者的故事,原来早被他写成了科研的注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e0ab-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