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棚里的夜,是铁锈、汗腥和劣质烟草熬成的浓汤,黏稠得化不开。老李叔的架子床在角落里嘎吱作响,那一声声“两千八……两千八……”的叹息,像钝刀子割着所有人的神经。猴子蹲在门口,泛黄的招工广告册在他手里烦躁地翻动,低低的咒骂和纸页的哗啦声混杂,是这绝望夜色里唯一的背景音。
王扒皮的阴影,比这闷热的夏夜更沉,压在每个人的心口。
我躺在草席上,后背的粗糙触感清晰无比,却丝毫拉不回我沉沦的思绪。五感仿佛被无形的丝线牵引,死死钉在白日那探方深处,钉在那惊鸿一瞥的墓壁之上!
云气翻卷,瑞兽昂首……朱砂的赤烈,石青的沉郁,那磅礴古拙的气韵,是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未央宫印记!它像烧红的烙铁,在我紧闭的眼睑内反复灼刻,每一次闪回都带来更深切的惊悸与滚烫的渴念。
故国图腾!
心海翻腾如沸,一股难以言喻的灼热自胸腔蔓延,烧得喉咙发干。几乎是本能地,我的手探入贴身衣袋深处,指尖触碰到那块温润微凉、棱角分明的硬物。
半块玉蝉。
它是我前世唯一的、冰冷的证物。
将它紧紧攥在掌心,黑暗中只能依靠指尖去描摹那断翅的蝉形,那犬牙交错的断裂伤疤,那被时光得无比光滑的玉质。丝丝缕缕的凉意从断口处沁入皮肤,试图安抚我躁动如狂的心神。我闭上眼,强迫自己沉静,指尖一遍遍无意识地着那冰凉的断口,仿佛想从中榨取一丝前世的慰藉。
然而,脑海中那朱砂云气、石青瑞兽的影像,却越发清晰,几乎要破颅而出!
就在这影像凝实到极致的刹那!
掌心!
紧贴着玉蝉断口处的皮肤,毫无征兆地传来一丝极其细微、却无比清晰的……温热!
如同初春冰雪消融时,第一滴雪水渗入冻土,转瞬即逝!
嗡——
我浑身猛地一僵!一股细微却狂暴的电流瞬间贯穿西肢百骸!
双眼倏地睁开!在工棚浓稠的黑暗里,死死盯住自己紧握的拳头。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密集如雨打战鼓!
错觉?
是工棚闷热?是心绪激荡血脉贲张?还是……
指尖再次用力,近乎粗暴地搓揉着那冰冷的断口处,试图重新捕捉那丝诡异的温热。
触感依旧冰凉。玉蝉死寂,如同亘古冰封的顽石。
可方才那瞬间的温热……真实得令人毛骨悚然!
像沉睡了千年的古玉,在感应到同源气息的刹那,发出了一声微弱到几近湮灭的……叹息?
一股寒意混合着惊悸,毒蛇般猛地从尾椎窜上头顶!头皮炸开!
我像被无形的力量弹起,猛地坐首身体!
工棚里的一切声音——老李的叹息、猴子的咒骂、架子床的呻吟——瞬间被推远,模糊成一片混沌的背景。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我粗重如风箱的喘息,和掌心那块冰冷、沉寂、却又刚刚显露出诡异端倪的断玉!
一个在此之前绝不敢深想、近乎疯狂的念头,如同破土而出的毒藤,带着冰冷的触感,死死缠绕住我的心脏,越收越紧!
这墓……
这深埋地下、刻绘着未央宫般云气瑞兽的汉墓……
它和自己这离奇诡异的穿越……难道……存在着某种……无法言说的……关联?!
这念头一旦滋生,便在脑中疯狂蔓延,攫住所有思绪,几乎要将我吞噬。掌心那块断玉,此刻握在手中,不再是冰冷证物,更像一个滚烫的秘密,一个连接着未知深渊的枢纽!
工地资料室,日光灯管发出单调的嗡鸣。李嫣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一叠刚冲洗出来的考古现场记录照片摊开在桌面上。灰尘在光柱里跳舞。她负责整理这些非核心的影像资料,枯燥却要求细致。
照片大多是探方各个角度的全景、地层剖面、或是出土物件的原始位置记录。她机械地分着类,目光扫过一张张灰扑扑的画面:黄土、青膏泥、破碎的陶片、朽烂的木痕……首到她的指尖划过一张照片,动作忽然顿住。
这是一张陪葬品陶罐清理后的特写,编号M7-3。罐体呈灰褐色,矮胖,鼓腹,保存得相对完好。吸引她目光的,是罐腹上用某种锐器刻划出的纹饰——并非繁复的图案,而是几道看似简单、却流畅得近乎飘逸的线条,盘旋缠绕,勾勒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流动感。纹饰线条的边缘,还残留着一些极细微的、类似矿物颜料的暗红色痕迹。
“咦?”李嫣然下意识地拿起照片,凑近了灯光。这纹饰……很特别。既不像常见的几何纹、绳纹,也不似后期汉墓里那些具象的动物或云气纹。它简洁,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像是某种抽象的符号,又像是一种……古老的书写笔意?
她试图在脑中搜寻相关的考古学知识。关中地区的汉墓陶器纹饰?似乎没有这种风格的明确记载。是新发现?还是工匠随性的刻划?
资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空气沉闷。她很想找个人讨论一下这奇特的纹饰,分享这份小小的发现带来的新奇感。可找谁呢?考古队的老师都在核心区忙,其他资料员……她们大概只会扫一眼,说声“哦,挺特别的”,便再无下文。
指尖无意识地着照片上那流畅的刻痕。这种简洁而富有生命力的线条,透着一种……古拙的韵味?一个模糊的身影,毫无预兆地撞入她的脑海——那个沉默寡言、眼神却像古井般深不见底的钢筋工,刘二狗。
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愣了一下。荒谬!一个扛钢筋的民工,懂什么古代纹饰?上次在工棚,他盯着自己看的样子,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眼神……李嫣然微微蹙眉,心里泛起一丝不自在。找他?简首是疯了。
她试图把这个荒谬的念头压下去,将照片归入“待定”的文件夹。可那几道盘旋的刻痕,却像带着某种魔力,在她眼前挥之不去。那是一种超越了她现有知识框架的“古意”,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仿佛在哪里……感受过类似的气息?
在哪里呢?
李嫣然烦躁地合上文件夹,起身走到窗边,想透口气。窗外是灯火通明的工地,探方区域被隔离带围着,像个巨大的伤口。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远处那片低矮、破败的工棚区,其中一盏昏黄的灯泡在夜色里格外显眼。
鬼使神差地。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也许是这纹饰带来的困惑感太强,也许是资料室沉闷的空气让人头脑发昏。她拉开抽屉,飞快地抽出那张M7-3陶罐的照片,攥在手心,像是攥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又像抓住了一根虚无缥缈的线索。
“算了……就当是随便问问……”她低声对自己说,像是在为这个冲动的行为寻找一个合理的、甚至有些轻蔑的借口,“他……不是懂点老东西吗?兴许见过什么乡下土罐子上有类似的?”
这个理由似乎说服了自己,又似乎让心头的别扭感更重了。她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乎“破罐子破摔”的决然,推开了资料室吱呀作响的门,踏入了工棚区方向闷热的夜色里。
高跟鞋踩在坑洼不平的泥地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她告诉自己:只是因为他“碰巧懂点老东西”,仅此而己。至于那个民工深不见底的眼神,还有自己心头那丝莫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被她强行压了下去。
夜风微热,吹不散心头的烦乱。她捏着那张薄薄的照片,一步步走向那盏昏黄的灯火,走向那个在心底掀起过微澜的名字——刘湛(刘二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deba-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