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然几乎是逃出那个工棚的。
身后简陋棚屋里浑浊的空气、汗味、药味,还有那个男人平静却如同实质的目光,混合成一种无形的压迫,让她后背的汗毛根根倒竖,呼吸都带着灼烧感。她抱着那个硬壳记录本,脚步仓促,踩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只觉得怀里的本子重逾千斤。
刘二狗最后那句话,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狠狠凿进了她的脑海深处。
“图纸上…七号楼东北角三层外架,立杆与斜撑连接的那个节点设计——特别是活荷载超限工况下的受力验算——建议你们,再仔细复核一下。”
复核图纸?
一个钢筋工?一个刚刚从脚手架坍塌事故里死里逃生、后背还渗着血的民工?他让她——一个正经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拿着助理工程师职称的项目部资料员——去复核结构设计图纸?
荒谬!这是对她专业尊严最赤裸的挑衅!
可……
她疾步冲回项目部那间狭小、但带着空调凉气的资料室,“砰”地一声关上门,将外面工地的喧嚣和灼热暂时隔绝。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她急促地喘息着,试图平复擂鼓般的心跳。
眼前不受控制地,一遍遍回放工棚里的情景。
他那份冷静到令人发指的“目击者证词”。每一个细节:金属疲劳的漆面鼓胀、扣件塑性变形的瞬间脆响、立杆断裂的精确位置、连锁倾覆的力学传递路径……甚至他下达给老李叔和猴子的指令,都精准地预判了结构的崩溃点和二次灾害的风险区。
那不是瞎蒙!那是对脚手架结构、对力学传递、对现场瞬息万变态势近乎恐怖的洞察力与掌控力!
一个钢筋工?
一个沉默寡言、被工头呼来喝去、连工钱都经常被克扣的刘二狗?
李嫣然用力甩了甩头,仿佛要把这荒谬又惊悚的念头甩出去。她走到自己那张堆满图纸和资料的办公桌前,手指因为残留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哼,复核就复核!”她几乎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我倒要看看,一个扛钢筋的,能对设计院的蓝图挑出什么刺儿来!荒谬!”
她赌气般地将记录本重重拍在桌上,哗啦一下拉开存放七号楼结构图纸的档案柜抽屉。厚厚一沓蓝图被她抽出来,带着油墨和纸张特有的气味。她迅速翻找,手指划过一张张标注着“梁板配筋图”、“基础详图”、“柱定位图”的图纸,终于,找到了那张“七号楼三层外脚手架搭设平面及节点详图”。
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瞬间就锁定了图纸上标注着“节点G-7”的位置——正是刘湛口中,七号楼东北角三层,那个最先失效的立杆与斜撑连接节点!
图纸上,线条清晰,标注规范。节点详图放大在旁边,清晰地展示了立杆、横杆、斜撑通过扣碗式连接件的组装方式,旁边附着计算简图和一小段设计说明。
李嫣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拿出专业的态度。她先是回忆事故现场刘湛描述的断裂点——立杆下端那个应力集中处。对照图纸上的节点构造,那个位置确实存在一个焊接接头,图纸标注了焊缝等级和探伤要求,属于常规处理。
“哼,这里有什么问题?”她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心里那点因刘湛“狂妄”而起的抵触情绪又冒了出来。
但紧接着,刘湛那平静的声音又在她脑海里响起:“……特别是活荷载超限工况下的受力验算……”
活荷载超载?
李嫣然的心,莫名地跳漏了一拍。她迅速拿起放在一旁的《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翻到脚手架设计荷载取值部分,找到“结构作业层”的荷载标准值。然后,目光回到节点详图附带的那个小小的计算简图上。
图纸上,设计者考虑的是常规施工荷载:作业层人员、少量材料堆放。计算模型相对简化,取的是标准组合值,安全系数也符合规范下限要求。
李嫣然蹙起秀眉。她开始在桌面上铺开草稿纸,拿出计算器。手指在按键上飞舞,将刘湛描述的现场情况代入进去:当时三层作业面上,不仅有绑扎钢筋的工人,还有大量刚刚卸下的箍筋、主筋,以及用于临时固定的设备!那荷载,绝对远远超出了设计图纸考虑的“常规”范围!
她重新建立计算模型。荷载值,被她谨慎地、一步步地向上调整,模拟可能的超载情况。立杆轴向压力、扣件承受的横向剪切力、斜撑提供的侧向约束力……随着输入值的攀升,图纸上那个小小的计算简图开始变得脆弱不堪。
当她把估算的现场实际荷载值输入进去,按下最后一个等号键时——
计算器屏幕上跳出的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那个关键的节点G-7,在立杆承受巨大轴向压力的同时,斜撑扣件所要承受的横向约束力,在超载工况下,己经逼近了规范允许的极限值!而最关键的是,图纸上选用的扣件型号(Φ48),其理论抗滑移承载力,在这个极限工况下,安全裕度……不足!
安全裕度不足!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恰好遇到大风带来的额外侧向力,或者材料本身存在一点点不为人知的瑕疵,或者安装时那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偏差——这个节点,就可能失效!就如同今天发生的那样!
冷汗,瞬间浸透了李嫣然后背薄薄的工装布料,黏腻冰凉。她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刺眼的计算结果,又猛地抬头看向图纸上那个看似标准、严谨的节点G-7详图。
不是巧合!绝对不是!
刘湛在混乱的现场,在生死一线的瞬间,不仅看到了立杆下端的应力征兆,他甚至在电光火石间,就穿透了表象,首指问题最核心的根源——这个节点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个临界隐患!一个在常规检查中极难被发现,却在超载或恶劣天气下足以致命的临界隐患!
这需要何等的眼光?!这需要对结构力学、对施工实际、对潜在风险的认知,达到怎样一种融会贯通的境界?!
李嫣然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骨首冲头顶,头皮阵阵发麻。她下意识地再次看向图纸右下角,那里盖着设计院的出图章,签着审核、校对、设计者的名字。一个名字映入眼帘:结构设计负责人——张工。这个名字她熟悉,是合作过几次的设计院资深工程师,声誉不错。
但……一股更深的寒意攫住了她。她颤抖着手,翻出以往项目存档的图纸进行比对。笔迹!这个“张工”的签名……虽然极力模仿,但在笔锋的转折处,在连笔的细微习惯上,与她记忆中的张工亲笔签名,存在着极其微小却无法忽视的差异!
有人……伪造了签名?!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瞬间噬咬了她的心脏。图纸可能有问题!签名也可能是假的!这背后……牵扯的恐怕远不止一次偶然的事故!
巨大的震惊和一种被无形巨网笼罩的恐惧感,让李嫣然浑身发冷,指尖冰凉。她猛地靠在椅背上,大口喘息,试图平复几乎要跳出胸腔的心脏。
工棚里那个男人平静却洞穿一切的目光,再次无比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他坐在简陋的架子床上,背后渗着血,周围是汗味和喧嚣。可他的眼神,却像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和层层的迷雾,精准地钉在了这张藏在项目核心、盖着红章的图纸上那个致命的节点!
刘湛……刘二狗……
你到底是什么人?
你那双眼睛……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仅仅靠观察?
李嫣然只觉得一股无法形容的寒意,混合着强烈到极点的探究欲,彻底淹没了她。图纸上的线条和数据,仿佛都扭曲起来,化作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而那个叫刘湛的男人,就站在漩涡的中心,平静地注视着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deba-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