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孝庄归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二章 孝庄归来

 

庄超英挑着担,喜气洋洋地往家赶,当然此时他还不知道新家具体在哪。但早有熟人为他指路,这才让他有惊无险地找到了自己家。

院子里悄无声息,好像没人一样。实际上,也只有在消息的黄玲,其他人都不在。孩子们在上学,林武峰和宋莹都在上班,也就是黄玲因为上夜班,还在家休息。

庄超英并不知道院子里哪一家是自己家,只得在院子里,喊道,“阿玲,阿玲。”

黄玲迷迷瞪瞪好像听到有人叫自己,晃晃脑袋,仔细听了一下,总算听出来是庄超英。她有一些惊讶,但没有丝毫惊喜。这个丈夫,有等于没有,还不如没有。回不回来的,没有什么区别。

在别人眼里的庄超英,与黄玲眼里的庄超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对外认真负责热情,有求必应。对内,算了,并没有特别好的形容词。说不负责任,好像也说不上。压榨,就是压榨。黄玲看来,庄超英就是在压榨自己,讨好父母兄弟子侄,甚至邻友。

不过,再怎么样,也是夫妻一场。黄玲还是起身回应,“这呢。”

庄超英确认自己家,才像猪八戒一样挑着担进了房间。黄玲习惯性帮着整理和收拾庄超英的行李,庄超英也没有闲着。一边讲着阅卷时的趣事,一边也跟着收拾行李。

收拾好行李,黄玲才问道,“吃午饭了吗?”

庄超英摇摇头,表示,“没到中午就结束阅卷工作了,所以没有午饭提供。”

“这待遇也不行呀,等着,我给你下碗面。”黄玲皱了下眉头。

庄超英立马反驳道,“高考阅卷有五十多元的补贴,差不多一个月工资了。”

黄玲没说什么,而是熟练地切了一点腊肉,炒熟后,加水加面,不到十分钟,一碗肉煮面就做好了。

庄超英闻着肉味进了厨房,很好奇家里哪来的肉,想着既然有肉,也应该孝敬孝敬父母。

“阿玲,这肉哪里来的,还有多少?”庄超英认真问道。

黄玲听着这句话,就知道庄超英打什么主意,脸都气白了。想着,“真不该给他切肉,算了,就当喂狗了,还不如喂狗。”

心里骂骂咧咧,但黄玲嘴里还是非常客气地告知庄超英,“这肉,是对面李工家的。他不会吃饭,又不想委屈家里的孩子。就和我商量,和我们家搭伙吃饭。

他呢,就多出点米和菜。我想着也挺好的,图南饭量越来越大了,家里的定量己经喂不饱他了,有李家的补贴,总算能吃饱吃好了。

李工家就两人,又有郊区公社的大伯帮衬,不太缺肉,也不缺米,更加不缺钱。”

庄超英一脸遗憾,肉不是自家的,他也不可能脸都不要了,拿别人家的东西孝敬自家的父母,这事他做不出来。

“李工,拿着大笔抚恤金,自己工资又高,又有房子,怎么就不找个伴。阿玲,你说我帮他介绍一个怎么样。”庄超英想到附中刚分配过来的女老师。

“不怎么样。人家要找,容易得很。单位又不是没主动帮他介绍,他也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看你别操这份心了。”黄玲盛好面,不耐烦地端给庄超英。

庄超英没有马上吃,而是郑重地说道,“阿玲,我没开玩笑。就工会介绍的那些,都是些歪瓜裂枣。不是寡妇就是离异带娃,要不然就是长相寒碜的老姑娘。

李工什么人,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过世的妻子又是有名的漂亮。工会那些人就没有好好了解情况,纯糊弄事。怕不是把李工当做人情送了吧。

我可跟他们不一样,我要介绍的是我们学校刚分配过来的姑娘,水灵灵的,有学识又漂亮。”

庄超英唾沫横飞,黄玲不为所动。如今有李家搭伙,他们家的伙食水平相当不错。如果真的李致远找了一个姑娘,到时候还能有这好事。她有些鄙夷自己居然会有这种想法,可她也难呀。

“阿玲,你倒是说个话呀,你录的行吗?”庄超英追问道。

“你和他说说呗,我也不知道行不行。最近就算了,李工忙着组织技改,差不多图南他们放寒假的时候,技改就能完成。正好,你学校的老师也有时间。”黄玲最后还是被自己的良心说服了,决定帮李致远找一个伴。

“行,那就这么定了。”庄超英说道。

可是黄玲,又想了想,担心地问道,“李工都三十二岁了,你们刚分配的姑娘有二十岁了吗?人能同意吗?给人当后妈?”

庄超英笃定地说道,“这个你就放心,姑娘是个大专生,有二十岁了,老家是外地农村的。能分到咱们这也算阴差阳错,现在还住学校宿舍呢,家里条件比较差。

平时有人帮介绍,她的要求是有房,经济条件不能差,长得也不能太丑。她也相了好几个,不是嫌弃人家长的不好,就是嫌弃人家一家人挤在一起。这些问题,李工都没有,唯一问题年纪有点大。”

黄玲皱起眉头,觉得这姑娘太挑剔了,恐怕不是什么良配。她在心里,考虑着,看看今年有没有新分配的女工,从里面挑一个介绍给李致远。

“等有时机,你再和李工说说吧。”黄玲说道。

庄超英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一碗面,自己自觉把碗洗了。回到房间,又好奇地问黄玲,“咱们邻居是谁?”

“宋莹和她丈夫压缩机厂的林武峰,也是个大学生呢,现在被李工借到厂里协助完成技改。

他们俩人都很不错,说起来,我们家也占他们不少便宜。他们俩经常会给筱婷和图南一些小零食,而且没有他们俩和李工,隔壁王勇就能把咱们欺负死。”黄玲简单介绍道。

其他的,庄超英没太在意,唯有大学生三个字听得很清楚。没有读大学,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咱们家这位置好,两个大学生。有两个活目标,图南和筱婷的教育工作会好做很多。林工和李工的孩子学习肯定很好吧。”庄超英问道。

黄玲沉默了一会,说道,“林工的孩子林栋哲比较皮,不爱学习,不过人很聪明。李工的孩子李建国,没怎么看他正经学习,但是图南说他水平很高,成绩怎么样,就看他愿意考成什么样。”

庄超英有些骄傲了,至少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上,自己的两个孩子称得上优异。至于李建国的所谓想考什么样就能考什么样,他是不信的。他庄超英在教育孩子方面,比两个大学生强。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cecf-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