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哥儿,这是你的表哥。”
“你好,我叫李宣!你叫什么呀?”
“我叫.......梅桐桢.....”梅桐桢怯生生地,话语间带有些停顿。
“行了,这也算是认识了。来人,带桢哥儿去他的房间。”李夫人对着门口喊道。
不出呼息之间,远在大门的护院便急匆匆带跑过来,提起梅桐桢的全部行囊后,竟然还空出一只手来做了个请的手势后,稳步向房间走去。
。。。
“宣儿,为父找了个伴读与你一同在胡先生座下读书,或许前些日子你是有些劳累了,胡先生说你还是很有天赋的。”
“那父亲,之前常跟着我的丫鬟,可儿呢?我可是有很长时间没有看到她了。”
“忘了告诉你了,她双亲病重回家探亲了,估计以后也不会回来了。”李长庚随意编了个谎言敷衍李宣。
“啊.....不是?”李宣虽然看似表面毫无波澜的应了下来,但是心中还是生起一股莫名的失落,“知道了父亲”。
三月之后.......
“先生,这种书我实在是读不进去了!”李宣冲着胡应麟哀嚎道。
“那你想读什么?古今圣贤大儒的修释注经你不读,尽是想着那些歪门邪道!难道还想弃笔从戎不成?”
“我正有此意....”李宣小声嘟囔道。
“书香门第世家而汝不思进取,学习上鹘仑吞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整日妄想舞刀弄枪,相比之下桐桢在三月之内,便将晦庵先生的《楚辞集注》其中占大部分的说文解字早己倒背如流了。”
“我哪能和桢哥比啊?他是天生的’圣人‘,岂是我等可比之。”这段可不是博齐阴阳怪气,梅桐桢是真正的天才。因为在三月的时间内,胡应麟可不止教了他们《楚辞集注》,大部分宋明理学的内容都己经传授给了李宣和梅桐桢二人。
另外,胡应麟己经打算在梅桐桢再成长几岁后邀请他进入白榆诗社了。要知道,白榆诗社在那个时代文坛的分量可是很重的。
此时李长庚在准备会试,早就搬离家中。而李夫人在这种事上也没什么主见,所以胡应麟也就只能去找他的童年好友兼李宣的外祖父梅国桢去告知这段时间李宣在读圣贤书的叛逆,和他心中时常所想究竟是为何事。
“看来宣儿的心思不在这上面,那就随他去吧。但是家中下一代还是要有一位读书种子。麻烦元瑞你多多调教那我孙子,我对他的期望不在酉卿之下。”
“酉卿的确是大才,今年的会试在我估计下最次也是位列二甲前十五。无论排名,绝对是本朝最年轻的二甲进士了。”
古代进士含金量不言而喻,如果按照现在的学历水平来说的话,也是博士后导师或研究员的水平了。就官职而言,三甲同进士出身也通常会被授予县丞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
更别说胡应麟给李长庚的会试估计为是二甲前十五了。由此可见梅国桢以及胡应麟对梅桐桢的期望之高。
“当然,具体该如果操作还得等他爹回来再做决定。”送别胡应麟前对他嘱咐道。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ba0a-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