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现场会开在炮声里,书记坐上木头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现场会开在炮声里,书记坐上木头上

 

周正这几天,嘴上急得燎起一圈火泡。

“县长,会场的横幅,您看写什么好?‘热烈欢迎省领导莅临指导’?还是‘奋战一百天,向全省人民献礼’?”周正拿着个小本子,跟在祁连山屁股后面。

祁连山正戴着草帽,跟一个老石匠研究刚炸开的一片山壁,头也不回:“挂那个干啥?挡着我看石头。”

“那……那卫生呢?总得组织人把路面扫一扫,工棚拾掇拾掇吧?还有招待所,床单被褥都得换新的!”

祁连山终于转过身,从兜里掏出一根皱巴巴的烟点上,嘬了一口:“周正,人家是来看什么的?”

“来看咱们修路的成果啊!”

“那不就结了?”祁连山吐出一口烟圈,“路是拿脚走的,不是拿眼睛看的。你把路面扫得能照出人影,可车一过,坑坑洼洼,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有那功夫,让弟兄们多砸几锤,多填几车土,比啥都实在。”

“可是……”

“没什么可是。”祁连山打断他,“告诉食堂老王,多准备点馒头咸菜。到时候领导们来了,一人俩馒头,一碟咸菜,一碗菜汤。愿意吃就吃,不愿意吃,就饿着。”

周正彻底没辙了,苦着脸走了。

他觉得,自家这位县长,迟早要把全省的领导都得罪光。

会议那天,天高云淡。

鹰嘴崖工地没有彩旗,没有横幅,只有漫天的尘土和震耳的轰鸣。

工人们跟往常一样,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汗流浃背。

上午九点,十几辆锃亮的黑色轿车,组成一条长龙,小心翼翼地开上了那条刚刚铺好路基的土路。

车轮滚过,扬起一阵黄色的烟尘,让车里的领导们纷纷皱起了眉头。

车队在工地旁的一片空地上停下。

车门打开,一个个西装革履的县委书记、县长们走了下来。

他们看着脚下松软的泥土,再看看自己擦得一尘不染的皮鞋,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省委书记是最后一个下车的。

他没穿西装,只是一身半旧的灰色中山装,脚上一双普通的布鞋。

他看了一眼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不但没生气,眼睛里反而亮了一下。

祁连山和李县长快步迎了上去。

“书记,这儿就是会场。”祁连山指了指不远处,几十根刚从山上砍下来的枕木,错落有致地摆在地上,就是座位。

最前面,是一块刚平整出来的空地,搭了个简易的土台子。

来的领导们都傻眼了。

他们参加过无数的会,从没见过这么……原始的会场。

书记笑了,他带头走到一根最粗的枕木前,一撩衣摆,就坐了下去。

领导们一看,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找地方坐下。

有人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手帕,先垫在木头上,才敢落座。

临水县的张县长,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他看着这场景,头埋得更低了。

会议没有主持人,也没有开场白。

“开会之前,先吃饭。”祁连山一挥手。

几个工人抬着几大桶热气腾腾的菜汤和一筐筐白面馒头走了过来。

领导们面面相觑。

书记倒是很自然,自己过去盛了一碗汤,拿了两个馒头,就蹲在地上,跟旁边的工人一样,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

这下,谁也不敢再端着了。

一群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书记、县长们,排着队,领着自己的那份“工作餐”,学着书记的样子,或蹲或站,在漫天尘土里,解决了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午饭。

饭后,祁连山站上土台子,手里没拿稿子,就拿着个铁皮卷的话筒。

“各位领导,我祁连山是个粗人,不会说话。大家刚才吃的,就是我们工地上最好的伙食。大家现在坐的,就是我们苍山县给省里领导准备的最高规格的沙发。”

底下传来一阵笑声。

“路,就在脚下。活儿,就在眼前。没什么好说的,大家自己看。”

说完,他就走下了台。

整个发言,不到一分钟。

书记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走,咱们就自己看。”

他没让任何人陪同,自己一个人,沿着那条路,朝前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看,时而停下来,跟路边的工人聊上几句,问问他们一天能挣多少工分,家里有几口人。

他甚至脱下鞋,赤着脚,走进旁边冰冷的河水里,亲自感受了一下桥墩的稳固。

其他领导,也都跟在他身后,默默地看着,听着。

一个多小时后,书记回到了“会场”。

他重新坐上那根枕木,脸色严肃。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等着他做总结。

“同志们。今天,我们这个会,没有会议纪要,但你们每个人,都要把今天看到的东西,刻在脑子里。”

“有人跟我说,祁连山同志不讲规矩,不讲程序,是个‘土皇帝’。”书记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今天看了,他是没讲那些写在纸上的规矩。但他讲了全天下最大的一条规矩——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规矩!”

“你们坐的办公室,冬暖夏凉。你们吃的食堂,三菜一汤。你们有多少人,还记得泥土是什么味道?还知道一个馒头有多香?”

“我宣布,”书记站起身,声音陡然提高,“苍山县‘以民为本,以工代赈’的模式,不是试点,从今天起,要在全省所有贫困地区,全面推广!”

“谁,能立下军令状,年底能像祁连山、李县长一样,给我拿出一条实实在在的路,省里要钱给钱,要设备给设备!谁要是还想坐在办公室里画报告,对不起,你那个位置,就让能干事的人来坐!”

“我不管你是什么背景,有多深的资历。在扶贫这件事上,谁的鞋上泥最多,谁的功劳就最大!”

“这枕木,我看就很好。以后,咱们扶贫的会,就都在工地上开!谁坐不惯,就说明他离老百姓,太远了。”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那掌声,发自真心。

散会后,车队走了,工地又恢复了往日的轰鸣。

傍晚,祁连山开着车,回到了祁家湾。

他把车停在村口,特意走到了下午开会的那个地方。

他把儿子祁同伟也带来了。

“爹,今天来了好多大官?”祁同伟仰着脸问,眼睛里全是好奇和崇拜。

“是。”

“他们都听你的话吗?”

祁连山笑了,他蹲下身,指着那片被成百上千双脚踩得结结实实的土地。

“他们不是听我的话。”

“他们是听这片土地的话,听这成千上万老百姓的呐喊。”

他把儿子抱起来,扛在肩上。

“同伟,你看,”他指着那条在暮色中,顽强地伸向远方的公路,“权力,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一锹一镐,从这地里刨出来的。”

祁同伟趴在父亲宽阔的肩膀上,看着那条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ifhb-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