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带来的风暴,在陈默和白雪之间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那天之后,陈默变得异常沉默。他不再主动和白雪说话,甚至刻意回避着她的目光。
在教室里,他默默地将自己的课桌搬回了原来的位置,与白雪之间隔开了两个空位,像一道无形的鸿沟。
白雪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得几乎无法呼吸。
她看着陈默沉默而紧绷的侧脸,看着他刻意疏离的背影,看着他眼底深处压抑的痛苦和挣扎,她什么都明白了。
陈建国那冰冷审视的眼神和对陈默充满威胁的表情,如同梦魇般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恐惧、委屈、担忧……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她压垮。
她尝试过在放学路上拦住陈默,想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想告诉他不要怕,他们可以一起面对。
“陈默……”她鼓起勇气,声音带着哽咽。
陈默的脚步顿了一下,却没有回头,只是低低地说了一句:“对不起,白雪。高考前……我们还是保持距离吧。”
声音沙哑而疲惫,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克制。
说完,他加快脚步,几乎是逃离般地消失在人群中。
白雪僵在原地,泪水无声地滑落。
那句“保持距离”,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她的心。她理解陈默的难处,理解他对父亲的敬畏和无奈,但这份理解,丝毫不能减轻她心头的痛楚。
然而,白雪骨子里的坚韧,在巨大的打击下反而被彻底激发出来。
她擦干眼泪,眼神渐渐变得坚定。她不能垮掉,更不能让陈默垮掉!
高考,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是他们挣脱一切束缚、奔向自由的唯一船票!如果此刻放弃,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她决定,用另一种方式,守护他们的约定,守护陈默。
物理竞赛的集训通知,成了白雪找到的突破口。
学校为了冲击省里的奖项,选拔了包括白雪在内的五名尖子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闭式强化训练,地点在邻市的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个绝佳的、可以暂时避开陈建国视线、又能名正言顺帮助陈默的机会。
出发前一天的晚自习后,教室里只剩下寥寥几人。
白雪深吸一口气,走到陈默的座位旁。
陈默正埋头做题,感受到她的靠近,身体明显一僵,却没有抬头。
白雪将一个厚厚的、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笔记本,轻轻放在陈默的桌角。
“这个……给你。”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我要去参加物理竞赛集训,两周。”
陈默握着笔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泛白。他依旧没有抬头,也没有说话。
白雪看着他那紧绷的下颌线,心中酸涩,却强忍着,继续说道:“这是我整理的物理和数学的专题突破笔记,还有……最后西十天的复习计划建议。”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陈默,答应我,别放弃。为了……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几个字,像带着电流,瞬间击中了陈默的心脏。
他猛地抬起头,撞进白雪那双清澈却写满坚定和鼓励的眼眸里。
那里面没有埋怨,没有退缩,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执着和信任。
“白雪……”陈默喉头滚动,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愧疚、感动、心疼……种种情绪汹涌澎湃。
白雪对他露出一个浅浅的、带着安抚意味的笑容,那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却异常温暖:“等我回来。我们一起,考上省大。”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快步离开了教室,仿佛再多待一秒,强装的坚强就会崩塌。
陈默怔怔地看着她消失在门口的背影,又低头看向桌上那个沉甸甸的笔记本。
他颤抖着手,解开牛皮纸。里面是白雪娟秀工整的字迹,分门别类,条理清晰。物理的力学、电磁学、光学专题,数学的函数、几何、概率难点……每一部分都标注了重点、易错点和典型例题,甚至还有针对他薄弱环节的专项训练建议。
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小小的、折叠起来的纸条。
陈默的心跳骤然加速。他小心翼翼地展开纸条。
上面只有一行字,是白雪清秀的字迹: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纵有疾风起,不言弃。默,加油!——雪”
没有缠绵的情话,没有委屈的倾诉,只有最朴素的鼓励和最坚定的信念。
这行字,像一道温暖而强大的光,瞬间驱散了陈默心中连日来的阴霾和冰冷,也点燃了他骨子里那份永不服输的倔强!
他紧紧攥着纸条,仿佛攥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藏。一股滚烫的热流从心脏涌向西肢百骸,驱散了所有的犹豫和彷徨。
父亲的压力如山,但白雪的信任和期许,是他此刻最强大的铠甲和动力!
“好!”陈默低吼一声,像是在对自己发誓,又像是在回应远方的白雪。
他猛地翻开笔记本,拿起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
所有的杂念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一个无比清晰的念头:拼!
为了她,也为了自己!考上省大!
白雪离开的两周,成了陈默真正意义上的“魔鬼冲刺”。他把自己彻底埋进了题海。
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困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啃几口面包。
他严格按照白雪留下的计划执行,疯狂地刷题、总结、再刷题。白雪的笔记本成了他的“圣经”,每一个字都反复咀嚼,每一道例题都反复琢磨。
遇到实在啃不动的硬骨头,他会把问题工整地抄在信纸上,寄到白雪集训的地址。
邻市的师大附中,深夜的集训教室依然灯火通明。白雪在完成高强度的竞赛训练后,总会第一时间打开陈默寄来的信。
看着信纸上那些熟悉的、带着点急躁笔迹的问题,她的嘴角会不自觉地弯起。
她会立刻拿出草稿纸,用最清晰、最详尽的方式写下解题思路和步骤,甚至标注出陈默可能卡壳的思维误区,再附上几句简短的鼓励:“这个模型很典型,注意受力分析顺序。”
“别急,代数变换需要耐心,试试换元法。”“加油,默!你能行!”
这些跨越空间的书信往来,成了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纽带。
没有情话,只有一道道题目和一行行解题步骤,却承载着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厚重的情感和力量。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父亲制造的“隔离带”之外,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并肩战斗。
王丽成了他们之间最忠诚的“信使”和“情报员”。
她一边为好友的处境愤愤不平,一边又为两人这种“地下”奋斗的坚韧而感动。
她会在课间,趁着没人注意,飞快地把白雪寄回的信塞到陈默抽屉里,或者把陈默新写的“问题信”偷偷交给去传达室取信的杨馨梅,杨馨梅也参加了竞赛集训,只是和白雪不同组,没办法的时候就请她转交。
杨馨梅看着手中陈默写给白雪的信,信封上那刚劲有力的字迹,眼神复杂。
她沉默地将信递给白雪,什么也没说。
白雪接过信时,会真诚地说声“谢谢”。杨馨梅只是淡淡地点点头,转身离开。没
有人知道,在无人的角落,她看着自己同样优异的竞赛成绩单,心中那份失落,是否己被另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两周的时间,在题海和书信中飞逝。当白雪结束集训,带着省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荣誉回到怀水镇时,距离高考,只剩下最后二十天。
她风尘仆仆地回到教室,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陈默。
他瘦了些,眼下的乌青更重了,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充满了血战到底的锐气和一种沉淀下来的沉稳。
他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没有言语,没有靠近。白雪只是对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一个温暖而充满力量的笑容。
陈默也微微颔首,紧抿的唇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眼神里是满满的、无需言说的感激和坚定。
一切尽在不言中。纵有疾风骤雨,纵有万般阻隔,他们心之所向,从未改变。高考的战场,他们必将携手共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ghid-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