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当着教授面上台讲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当着教授面上台讲解

 

秦舟见这名医生很陌生,迟疑一下。

李建民教授连忙介绍:“这位是我们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许立峰教授,他是华南医大博士生导师,也是我们《华夏心血管杂志》编委,多次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的博士学生有十多人获得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称号,是我们省医院准院士学者之一。”

听完李教授的介绍,秦舟有些吃惊地看了一眼许立峰。

李立峰50岁左右,样子不怎么起眼,身穿高高瘦瘦,很容易让人忽略的一个人。

秦舟和周宇民快速对视一眼。

大牛级别!

履历很牛逼!

难道就是他想让自己去读博?

这样的导师似乎也不错。

秦舟暗道。

不过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秦舟连忙开口道:“许教授你好,对于急诊心衰,我们都是一般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看患者颈静脉怒张、再结合查体小腿水肿情况,最后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变化来判定。”

说着,秦舟又点开一个病历,“大家请看,这是某个镇村的真实案例,村医通过患者日常爬楼气喘心慌变化,提前发现了心衰,到县医院后治疗得到控制。”

专家们面面相觑。

村医现在己经能提前发现心衰?

这种概率极低吧?

李建民是知道内情的,对秦舟的论文也颇有研究,没有在这里深究,他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许立峰教授也没有再提问,而是饶有兴趣地翻阅一些标准病历。

周宇民见状,笑着继续引导专家组考察下一个项目。

截至目前,一切都那么顺利,周宇民拼命压制自己心中的激动。

期间,还不忘提点秦舟在其中的作用。

周院长现在己经意识到县医院可能留不住秦舟,他只能想办法为县医院争取最大的利益。

来到医院多功能媒体示教室时,大屏幕上播放着医院的简介。

许立峰教授突然打断周宇民的介绍:

“听说昨天秦医生只用16分钟就做完一例pcl手术,己经打破了省内乃至全国该项手术速度记录,这是超常规的突破,能播放一下这个手术录像吗?”

周宇民微微一愣,也不慌,在预案中就有这个环节,他连忙调出手术录像开始播放。

示教室的灯光突然暗下来。

秦舟身穿手术服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

有部分专家己经提前知道这个劲爆的消息。

有些专家还是第一次听见。

“16分钟就完成了一例pcl手术?不可能吧!我记得许教授最快好像是24分钟吧,这个记录己经保持差不多一年了。”

“我从未听过有哪个医生可以用16分钟就做完一例pcl手术的!”

“我也是!”

“搞错了吧!会不会是激发试验?”

“看看就知道。”

示教室顿时响起了专家小声讨论和不可思议的声音。

省医院现在每天都要做十几二十例pcl手术,他们对这项手术还是挺了解。

大屏幕上。

己经开始播放手术过程。

这次的录像是经过加工的,在手术开始前,录像添加了一些设备画面。

当镜头展示了县医院最新设备DSA和电生理系统时,专家们的身体都不自觉地绷首。

县医院竟然配置了最新款的DSA设备,据说整套下来差不多要1800万。省医院也是在两年前才完成调试和使用。

作为一个二甲医院竟然也有这些设备?

即使是市级的三甲医院也不会专门采购一台这种设备吧!

太逆天了!

李教授呵呵一笑,拿出县医院的申报资料,翻到了设备这个目录后,小声道:“你们医院第一次申报材料时没有这套设备,后面补充资料才更新了设备信息,这套设备就是香江蔡嘉良捐赠的设备之一?”

“是的!上个月秦医生帮香江蔡嘉良先生检查,诊断他患了恶性肿瘤,他回到香江后检查,发现是T1期,手术后康复,就捐赠了我们医院这套设备。所以这也是秦舟医生的大功劳!”周宇民大力推荐了秦舟!

李教授转头看了一眼秦舟。心道,这小子还真不简单啊!诊断水平应该很拔尖,就连T1期的肿瘤都可以被他用县医院落后的设备检查出来。

很不简单!

许教授更是看着秦舟若有所思,双手暗暗搓了一下。

如果熟悉他的人在场见到他这个动作,就可以知道他心中激动。

而其他不知情的专家成员,都瞪大了眼睛。

二甲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发现T1期的肿瘤?

这真是离谱到家了!

这家伙不会开挂了吧?!

录像的画面正式进入手术阶段。

‘患者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录像镜头里,秦舟沉稳的声音传出‘桡动脉穿刺成功,’‘送入压力导丝’。

换面切换到导管室的屏幕上,DSA通过传感器生成的三维影像图可以看到,患者的左前降支近端差不多都堵死了,就像一段被捏着的水管,血液根本无法从这里快速通过。

当压力导丝通过穿刺针进入血管时,某个介入科专家惊呼道:“这套设备居然配了血流储备分析监测(FFR)功能?”

太离谱了!

这还是二甲医院吗?

突然,许教授向秦舟招招手:“秦舟医生,你上前讲解!”

秦舟连忙站起来,走到大屏幕前。

一众人都把目光投射到秦舟身上。

周宇民突然手心冒汗。

秦舟一点也不惧,他用激光笔点着一处血管道:“这堵塞程度,如果再延迟半小时,患者的心肌就会因为缺血坏死。”

“目前我院最新的DSA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术者操作空间”

秦舟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讲解:

“大家注意导丝通过血管的时间,在传统的设备,我们需要用传感器人工慢慢把导丝推进,要在屏幕上反复核对血管狭窄处,这个过程很耗费精力,也是最容易出现手术风险的时候,但是现在用这套设备,加上电生理系统的AI功能,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步骤。大家看,从穿刺到压力导丝抵达病灶处,这例手术用时仅仅是51秒,比传统的pcl手术提速了至少4分钟。”

“嘶!”

在场一众专家倒吸一口冷气!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gbga-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