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雪下了整整三天,街道一片银白。
荣王府内,王三匆匆赶到书房,手中拿着刚刚收到的几封信报。
“师父,不好了!江南那边出大事了!”
龚美正在研读一份关于钢铁冶炼的技术报告,闻言抬起头来,:“说。”
“陈德平的信,说江南那些传统丝织作坊全都撑不住了,好多织工失业了。还有黑石矿那边,山上的树砍得差不多了,河水也有些发黄。”王三一口气说完,“最要紧的是,听说有人在煽动那些失业的工匠,要来京城闹事。”
龚美接过信报,快速扫了一遍,眉头微皱。
陈德平在信中详细描述了江南的情况:新式工坊的效率实在太过惊人,一台蒸汽纺织机一天的产量,顶得上二十个熟练织工。那些世代以手工织造为生的家庭作坊,根本无法竞争,只能关门歇业。
更麻烦的是,为了满足蒸汽机对燃料的巨大需求,黑石矿附近的山林被大规模砍伐,矿场排出的废水确实让河流变得浑浊。
“师父,咱们是不是动作太快了?”王三小心翼翼地问道。
龚美将信报放下,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雪景:“三儿,你说,一个人生病发烧的时候,最痛苦的是什么时候?”
“额,最热的时候?”
“不对,是烧将退未退的时候。变革也是如此。最痛苦的,永远是新旧交替的这段时间。”
正说着,影七从暗处现身,手中同样拿着一份密报:“主人,孔繁在行动了。”
龚美接过密报,看了几行,:“这老狐狸倒是眼光毒辣,知道抓住要害。”
密报显示,礼部侍郎孔繁近日频繁走动,暗中联络各地失业工匠的头领,以“荣王奇技淫巧,断我等生路”为口号,煽动他们集结前往京城上访。
他还在朝中串联同党,准备在朝堂上对龚美的新政发起猛攻。
“师父,那咱们怎么办?”王三有些紧张。
龚美却显得胸有成竹:“问题出现,是好事,证明我们的变革触及了根本。轮到我们出牌了。”
他转向影七:“传令陆羽立刻过府。”
不到一个时辰,陆羽便匆匆赶到。这位年轻的士子这段时间负责舆论宣传,整个人看起来颇为疲惫,但精神却很亢奋。
“王爷,《京华时报》的销量越来越好了,连皇宫里都有人在看呢。”陆羽一进门就汇报着好消息。
龚美神情严肃:“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孔繁要借失业工匠的事情做文章,我们必须抢在他前面,把舆论引导到我们这边来。”
“怎么引导?”
“从今天开始,《京华时报》要连续刊登一系列文章,题目就叫《工坊千问》。第一篇,就讲新工坊能让布匹更便宜,老百姓穿衣的成本能降低一半。第二篇,讲新工坊虽然会让一些传统织工失业,但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岗位——机器操作工、维修工、原料运输工,等等。”
陆羽眼睛一亮:“王爷的意思是,让百姓看到长远的好处?”
“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技术进步是挡不住的洪流,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拥抱变化。你安排人去采访那些己经在新工坊找到工作的工匠,让他们现身说法。”
陆羽连连点头,又有些担忧:“可是那些失业的工匠确实很可怜,咱们这样做,会不会显得太冷血了?”
龚美摇摇头:“谁说我们要对他们置之不理?”
他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纸,快速写下几行字:“传令陈德平,立刻在各地新工坊附近开办'工匠学堂',专门培训那些失业的传统手工业者,教他们操作新机器。学堂的费用,由乾坤商行承担。凡是愿意学习的,不仅免费,还管一日三餐。”
“另外,”龚美又补充道,“对于那些年纪大了、确实学不了新技术的老工匠,我们也不能不管。让陈德平拿出一笔钱来,每月给他们一些补贴,让他们能维持基本生活。”
陆羽听得目瞪口呆:“王爷,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花得起。”龚美淡淡道,“新工坊带来的利润,足够支付这些费用。而且,这些投入很快就能收回来——那些经过培训的工匠,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宣传员。”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张耆匆匆赶到,脸色有些难看。
“荣王殿下,皇上召您即刻入宫。”
龚美心中一动,知道孔繁的行动己经起效了。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王三说道:“你去把墨白叫来,让他把这段时间新工坊的所有数据整理出来——产量、成本、利润、上缴的税收,一项不能少。要准确到每一文钱。”
“师父,您这是要?”
“用数据说话。既然孔繁要在朝堂上和我较量,那就让他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实力。”
皇宫内,御书房的气氛有些压抑。赵恒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显然心情不佳。
“爱卿,你来了。”赵恒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江南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
龚美上前行礼:“臣略有耳闻。”
“略有耳闻?”赵恒的语气有些严厉,“孔侍郎刚刚向朕汇报,说因为你推行的新工坊,江南有数十万工匠失业,流离失所。还有人说,你的那些机器把河水都弄脏了,这是要断子绝孙的节奏啊!”
龚美心中暗叹,孔繁的话确实起了作用,连皇帝都有些动摇了。
“皇上,臣敢问一句,您觉得这些可信吗?”
“什么意思?”
龚美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文书:“这是臣让人统计的真实数据。江南三府,传统手工织造业者,总共不过十二万人。其中真正因为新工坊冲击而失业的,只有不到三万人。而这三万人中,己经有一万五千人在新工坊找到了工作,剩下的一万五千人,臣也己经安排了培训和救济。”
赵恒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脸色稍缓:“那河水污染的事情呢?”
“确实存在,但远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龚美坦然承认,“而且臣己经命令墨白研究解决之法。新的蒸汽机设计,燃料效率能提高三成,废水处理技术也在加紧研发。”
赵恒沉吟片刻,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话虽如此,但百姓的怨言确实不少。朕最近收到了不少上书,都是抱怨新政的。”
龚美心中冷笑,这些上书八成都是孔繁安排的。他脸上依然平静,:“皇上,任何变革都会有阵痛。就如同治病一样,不经历一番痛苦,怎么能根治痼疾?”
“可是朕担心,这样下去会引起动乱。”
“皇上放心,臣己经有了全盘计划。给臣三个月时间,保证让那些反对的声音消失。”
赵恒看着龚美自信的神情,心中的疑虑稍减:“好,朕再信你一次。但是,如果三个月后还是这样的局面……”
“如果三个月后局面没有改善,臣甘愿领罪。”龚美毫不犹豫地说道。
从皇宫出来,王三能感觉到,师父周身的气场有些不一样了。
“师父,咱们真的只有三个月时间吗?”
“三个月?”龚美冷笑一声,“我给孔繁三天时间,就能让他彻底闭嘴。”
回到王府,墨白己经在书房等候,手中抱着一摞厚厚的账册。
“王爷,您要的数据都在这里了。”墨白兴奋地说道,“光是新工坊上缴的税收,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五倍!”
龚美接过账册,快速翻阅着。陈德平不愧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这些数据整理得井井有条,每一笔收入支出都清清楚楚。
“很好。”龚美满意地点点头,“明天的朝会,就用这些数据给孔繁上一课。”
夜深了,荣王府的灯火依然通明。
龚美站在书房内,望着案桌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孔繁以为抓住了他的软肋,殊不知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展示新政威力的绝佳机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cdcc-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