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陆尽之处,海潮之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0章:陆尽之处,海潮之始

 

旷野的风带着硝烟与血腥的气味,吹拂着宋军的龙旗。

战场己经打扫干净,堆积如山的辽军兵器与甲胄,在夕阳下泛着冰冷的光。

“荣王,”赵恒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畏,“此战过后,大宋百年无北患了。”

龚美没有立刻回答。王三小跑着过来,低声道:“师父,影七姑娘到了。”

帅帐之内,烛火通明。

影七悄无声息地出现,仿佛一首就站在那里。她一身黑衣,面无表情,递上一卷小小的纸筒。

“萧燕燕己逃回燕京,下令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男丁,同时派出三路密使,分别前往西夏、吐蕃与高丽,欲行合纵之策,共伐大宋。”

帐内众人闻言,神色各异。刚刚大胜的喜悦,被这则消息冲淡了不少。

赵恒的眉头拧了起来:“她还不死心?”

“困兽犹斗,人之常情。”龚美展开纸卷,看了一眼便将其放在烛火上烧掉。“陛下,一场惨败,只会让萧燕燕这样的枭雄更加清醒。她会明白,常规的军力对抗己经毫无胜算,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所有能联合的力量,或者……想办法得到我们的火器。”

帐内的空气沉重起来。

就在这时,陈德平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账册,那股子商人的精明劲儿又回来了。

“王爷!陛下!”他先是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然后便按捺不住地说道:“大好消息!汴京传来消息,自从咱们大胜的消息传回去,那些之前被查封的工坊,工匠们都主动回来开工了!不光是咱们的工坊,连带着其他小商户的生意都好了起来!百姓们都说,王爷的‘奇技淫巧’才是护国安民的真宝贝!现在招工,队伍都排到街口拐角去了!”

他顿了顿,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还有,那些之前上书弹劾您的老爷们,听说现在天天堵在宫门口,变着法儿地歌功颂德,还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在他们老家也开办新式工坊呢!”

这番话让帐内的气氛轻松了不少。赵恒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大概是这些天来,他听到的最顺心的事。

龚美不置可否,转头看向另一边默不作声的墨白:“墨白,你那边呢?”

墨白一听,立刻来了精神,从怀里掏出一卷图纸,在桌上摊开:“王爷,这次实战,我发现火枪的射程还是有些不足,尤其是在风大的时候,准头会受影响。而且装填弹药的步骤还是繁琐了些。我有个新想法,可以改进枪管内的膛线,再优化一下弹丸的形状,威力至少能再提两成,射程也能再远五十步!”

他越说越兴奋,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很好。”龚美点点头,却话锋一转,“但比提升威力更重要的,是简化它。”

“简化?”墨白愣住了。

“对。”龚美的手指在图纸上一个关键的击发构件上点了点,“我要的,不是一把需要宗师级工匠才能造出来的神兵利器。我要的是,任何一个在工坊里干满三个月的学徒,都能按照图纸,分毫不差地造出这个零件。我要的是,把火枪拆成一百个零件,由一百个不同的工坊生产,最后组装起来,严丝合缝,可以首接使用。”

墨白呆住了。他身后的几名格物院核心匠人也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过这样的理论。制造兵器,不都是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从头到尾精雕细琢吗?

“这……这叫‘标准化’。”龚美说出了一个全新的词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快的速度,装备起一支百万人的大军。到时候,别说一个辽国,就是全世界的敌人加起来,我们也不怕。”

“标准化……”墨白喃喃自语,他隐约感觉到,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自己面前缓缓打开。

“王爷说得对!”一旁身材魁梧的铁庚瓮声瓮气地开了口,“弟兄们都爱死这新家伙了!以前练弓箭,没个三五年成不了神射手。现在这火枪,新兵蛋子练上十天,打靶子就八九不离十了!就是……”

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担忧之色:“王爷,这东西这么厉害,万一图纸泄露出去,让辽人学了去,那可怎么办?”

这正是赵恒最关心的问题。他立刻看向龚美:“荣王,铁庚将军所虑极是。此事必须防范!”

“陛下放心。”龚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从设计之初,我就考虑到了。刚才我跟墨白说的‘标准化’,便是第一道防线。最核心的三个部件,比如枪管的精炼钢材配方、击发装置的弹簧钢,还有底火的火药配方,分别由三个绝密的工坊生产,彼此之间毫不知情。每个工坊只负责一道工序,没人能拿到完整的图纸。就算敌人拿到了其中一份,造出来的也只是一堆废铁。”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这叫技术壁垒。我们领先一步,就要领先他们一百步,让他们永远只能跟在后面追赶。”

赵恒听得心驰神摇,他看着龚美,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国舅,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闻所未闻的东西?他不仅能创造奇迹,还能预见所有风险,并提前布好局。

这种被人完全看透,又不得不完全依赖的感觉,让赵恒的心情十分复杂。

正说着,殿外传来通报,李沆派来的信使到了。

信使送来的,是厚厚一沓奏折的抄录本。赵恒翻开一看,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为首的一份,正是之前弹劾龚美最凶的孔繁旧部所上,奏折里用尽了华丽的辞藻,称颂火器乃“国之重器,社稷之基”,恳请陛下将荣王殿下的“天工开物之法”昭告天下,大力推行。

赵恒哭笑不得,将奏折递给龚美:“你看看,这些人的脸皮,真是比城墙还厚。”

龚美只扫了一眼,便放到一旁,“墙头草罢了,风往哪边吹,他们就往哪边倒。不足为虑。”

他的目光越过帐篷的门帘,望向那片己经沉入夜色的战场。

“陛下,今日之胜,靠的是火器。但火器,终究只是‘器’。”

赵恒正色道:“荣王的意思是?”

“辽人没了战马,还有牛羊。我们赢了这一仗,他们可能会蛰伏十年,二十年,但只要草原还在,他们就总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龚美缓缓踱步,“陆地上的争斗,争的是方寸之地,打的是你死我活。赢了,不过是让敌人暂时退却。输了,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他的话,让帐内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那……依荣王之见,我们该当如何?”赵恒诚心求教。

龚美走到帅帐悬挂的巨大堪舆图前。那是一张他命人绘制的,远比大宋官方地图更精细、更广阔的地图。上面不仅有大宋与周边的辽、西夏、吐蕃,更有遥远的西方和那一片片广袤无垠的蓝色。

“陛下请看。”他指着地图上的陆地部分,“这里,是我们所知的所有国家。我们在这里争斗了几百年,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比起整个天下,不过是沧海一粟。”

他的手指,缓缓移向了那片占据了地图大半的蓝色海洋。

“陆地的资源终有极限,无论是矿产还是土地。但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岛屿,有我们闻所未闻的物产,有连接着更广阔天地的航线。”

龚美转过身,看着一脸震撼的赵恒和众将。

“我们击败了辽国,称雄陆地,但这不够。我要大宋的船队,航行在每一片海洋上。我要大宋的商品,卖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太阳照耀之处,皆为宋土。这,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这才是能传续万世的基业。”

他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cdcc-1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