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章 南锣鼓巷王主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99章 南锣鼓巷王主任

 

二八大杠车轮碾过街道的青石板路,发出轻快的声响。

李新城载着李新语穿街过巷,不多时便来到了南锣鼓巷街道办。

李新城停好车,姐弟俩走了进去。

李新语有些紧张,李新城则自然地走向一个看起来像是管事的中年妇女。

“婶子您好,请问王主任在吗?”李新城礼貌地问。

那妇女抬头,打量了一下两人,尤其多看了李新语一眼:“我就是王主任,你们有什么事?”

“王主任您好,”李新城从姐姐手里接过那张轧钢厂的住房介绍信,双手递过去,“这是我姐,李新语,是红星轧钢厂新转正的职工。

这是厂里开的住房介绍信,劳烦您帮忙落实一下住房问题。”

王主任接过介绍信,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起来:“李新语……红星轧钢厂……嗯,手续齐全。李新语同志,你是哪里人?”她例行公事地问道。

“王主任,我是百花村来的。”李新语连忙回答。

“百花村?”

王主任拿着介绍信的手一顿,猛地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惊讶,“哎呀!这么巧!我女儿前不久刚下乡,去的那个地方就是百花村!”

李新城反应极快,立刻接话道:“王主任,我们村前几天确实来了一批新知青!您女儿是哪位?说不定我还认识呢!我家就在知青点附近,离得不远!”

王主任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带着点母亲的骄傲和牵挂:“我女儿叫柳如烟!个子挺高,喜欢扎着马尾,为人比较热情,你见过吗?”

“你是说柳如烟同志?”李新城脸上恰到好处地露出惊喜,“太巧了,我认识柳如烟同志,她为人确实热情,还帮我熬过獾子油,我跟她算是朋友吧。”李新城语气自然的说道。

“朋友?”王主任眼神在李新城身上打了个转,那目光里带着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她送女儿下乡是响应号召,锻炼思想,可内心深处,自然不希望女儿在乡下过早地跟哪个小伙子发展出“特殊”关系。

听到李新城说“算是朋友”,王主任在多次试探后确认两人只是“见过几次面”,她悬着的心放下大半,脸上的笑容也更和蔼了。

李新语心中无语,怎么感觉这个弟弟好像谁都认识一样,明明一首待在乡下,应该不会认识什么人才对。

有了“女儿朋友”这一层身份,王主任,语气更亲近了:“哎呀,这可真是缘分!小同志,你是叫……?”

“我叫李新城,新语的弟弟。我今天就是送我姐进城报到,顺便看看她,明天就得回百花村了。”李新城主动说明情况。

“明天就回去?”王主任眼睛一亮,这正是她想要的结果!

她放下介绍信,身体微微前倾,带着商量的口吻:“新城同志啊,你看,既然你跟如烟认识,又明天就回去……阿姨能不能麻烦你个小忙?帮我捎点东西给如烟?就是些吃的用的,怕她在乡下不习惯……”

“没问题,王主任!”李新城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举手之劳,您放心,我一定亲手交给柳如烟同志!”

“哎哟,那可太谢谢你了!”王主任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有了这层关系,她对李新语的事情也格外上心起来。

她迅速帮李新语办理了相关手续,主要是户籍信息的变更登记,从百花村的农村户口正式转为红星轧钢厂的城镇户口。

“成了!李新语同志,恭喜你正式成为我们南锣鼓巷的居民了!

这是你的新户籍证明收好。

另外,这个月你的粮油副食定量,明天就可以来街道办领了,别忘记带粮本。”王主任麻利地交代着。

“谢谢王主任!谢谢!”李新语捧着那张薄薄的纸,感觉沉甸甸的,这是她以后生活的地方。

“房子的事儿……”王主任翻看着手里的房源登记簿,“嗯,正好,南锣鼓巷96号院前院有两间东厢房空出来了,还带个耳房能当厨房用。离轧钢厂也不算太远,走路二十分钟吧。我这就带你们去看看?”

“太好了!麻烦您了王主任!”姐弟俩异口同声地感谢。

王主任锁好抽屉,领着两人出了街道办,步行没几分钟,就来到了南锣鼓巷96号院。

这是一座比金河街道那边更为宏大的西进西合院,门楼高耸,青砖灰瓦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推开厚重的院门,里面是一个宽敞的门洞过道,穿过门洞,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比寻常三进院要大得多的前院展现在眼前。

院子里搭着晾衣绳,种着几棵枣树和石榴树,水龙头旁边围着几个正在洗菜淘米的女人,几个孩子在追逐嬉闹,还有几个爷们儿坐在小马扎上抽烟聊天,显得人气十足。

王主任一进门,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王主任来啦!”

“主任好!”

“主任,有事儿?”

几个大妈和邻居立刻围了上来,好奇地看着王主任身后的李新语和李新城。

王主任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各位街坊邻居,给大家介绍一下新住户!

这位是李新语同志,红星轧钢厂新转正的职工,从今天起,就落户到咱们96号院了!旁边这位是她弟弟李新城同志。”

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李新语身上,带着好奇和审视。

李新语有些局促地微微点头。

王主任继续道:“李新语同志被安排住在咱们前院的东厢房,两间正房,还有旁边那个小耳房,以后就做厨房用。

来,新语同志,新城同志,认识一下咱们院里的几位管事的大妈。

这位是一大妈,孙成海家的,管着咱们前院中院不少事儿;这位是二大妈,林卫民家的,这位是三大妈,陈念兵家的。

其他都是咱们院里的好邻居!”

“一大妈好!二大妈好!三大妈好!各位街坊好!”李新语连忙问好。

李新城也微笑着点头致意。

“哎哟,新语同志真精神!”

“欢迎欢迎!轧钢厂可是好单位!”

“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表示欢迎,响起一阵不算热烈但也算真诚的掌声。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bfbb-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