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你看这是不是野山参?”
李新城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蹲下身仔细查看。
只见一株翠绿的植株从腐叶中探出头,顶端结着几粒鲜红的小果子,在阳光照射下格外显眼。
还真是野山参!
老爹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新手大礼包?
“爹,您这运气也太好了!”李新城小心翼翼地拨开周围的落叶,露出下面粗壮的根茎,"这真是野山参,看这芦头,少说也得有三十几年了。"
李富激动的首跺脚。
去年村里人就挖到过一株野山参,后来那人不但娶了个媳妇,还起了三间新房,可把他羡慕坏了。
李富既兴奋又紧张:“那、那咋挖?可不能糟蹋了。”
“得慢慢来。”李新城从腰间取下柴刀,动作轻柔地刨开周围的泥土。
“野山参的须子金贵,断一根都影响价钱。爹,您帮我撑着这片叶子。”
李富笨拙地照做。
李新城一点一点地清理着人参周围的泥土。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一株完整的人参终于被取了出来。
野山参根须细长密集,主根粗壮,隐约能看出人形轮廓。
“乖乖,这么大一根!”
李富小心翼翼地捧着,“这能值不少钱吧?怎么说也得两百块吧!”
李富不懂药材,却也清楚野山参肯定不便宜。
李新城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道:“要是卖给同仁堂之类的大药房,少说也得七八百,要是碰巧有人需要,价格还能更高。”
“这么多?”李富的声音陡然提高。
“走,爹,咱们去看看陷阱。”李新城把野山参放进背篓的瞬间就收进系统柜子。
“老爹你今天运气这么好,我们布置的陷阱里肯定有大收获。”
李富跟着李新城穿行在林间。
两人很快就来到第一个陷阱附近。
还没走到跟前,李富就听到扑棱棱的声音。
“中了!声音就是从陷阱那边传来的。”
李富说完快步跑了过去。
只见松鸡一只脚被绳索套住,听到有人靠近的声音松鸡正拼命拍打着翅膀。
李富一把将野鸡按住,扯下草绳将野鸡的脚捆住。
确认松鸡无法挣脱后李富才将松鸡拎在手上掂了掂分量。
“这松鸡还不小,少说有三斤重。”
李富咧嘴笑着,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
有了这只松鸡打底就不至于空手进城了。
跟大女儿几个月没见。
他一个做父亲的第一次进城去见大女儿,空着手,他也觉得不好意思。
李新城看见松鸡,也跟着笑道:“爹,我说得对吧,就说了你今天运气好,一来就有收获。”
随后的几个陷阱里,两人又收获了一只飞龙跟一只5斤重的野兔。
李富看着这接二连三的收获,笑得合不拢嘴。
李富麻利地将猎物捆好,找了根棍子,猎物串起来吊在上面。
“新城,有了这么多猎物,加上那株野山参,咱们这回进城可算是有底气了。”
李新城看着父亲难得舒展的眉头,笑着应道“是啊,大姐看到这么多东西一定会很高兴的。”
两人收拾完毕快步向山脚下走去。
李富扛着串满猎物的木棍,嘴里哼起了多年不唱的山歌。
李新城和李富刚走到山脚,就听见一阵洪亮的吆喝声。
“收野山参喽!乡亲们有挖到野山参的,部队高价收购!我们是黑龙武警部队后勤处的,公家采购,有野山参的乡亲们放心交易!"
只见一个穿着褪色军装的中年男人站在一辆军绿色的运输车旁,手里举着个铁皮喇叭。
他身旁还站着两个穿军绿色制服的年轻人,胸前别着红五星徽章。
李富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新城,要不咱们...”
“爹,别急。”李新城压低声音,“先看看情况。”
这时,己经有几个村民围了上去。
“同志,你们这里收的啥?蘑菇要不?”
“我这刚挖了点草药,你们收不收?”
军装中年男子看到村民们七嘴八舌,拿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人拿出野山参。
连忙解释道:“乡亲们,我们这次主要是收三十年以上年份的野山参。
一株三十年以上的野山参,我们一千块钱收!”
众人一片哗然。
一千块钱!
他们辛苦一年下来还存不到三十块钱,没想到一株野山参就值一千块钱!
众人议论纷纷。
中年军装男子等了半天,还是没有任何野山参的消息。
心里难免叹了口气。
整个西九城大大小小的药店他都己经跑遍了,就是找不到一株年份能达到三十年以上的野山参。
无奈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乡下碰碰运气。
乡下人经常上山挖野菜,或是打猎。
说不定就有运气好的人挖到年份足够的野山参。
部队里一位大领导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军医给大领导开了一张调养身体的药方。
其他药材己经准备好了,就差一株三十年份以上野山参迟迟找不到。
军医还交代过,必须是三十年以上的野山参才行!
村民不是没有心动的,
只是野山参只有深山里才有。
他们最多就是在山脚下挖挖野菜,采点草药之类的。
深山他们是不敢进的。
每年被野猪拱死、野狼袭击的人也不在少数!
更别提山上还有老虎跟黑熊,遇见了就是九死一生!
这时,一个老汉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小心翼翼地展开:“同志,您给看看这个...”
中年军装男子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是一株野山参。
“小刘,你看看这株野山参怎么样?”
中年男子身旁一个年轻人走了出来,掏出放大镜认真看了起来。
片刻后。
“孙连长,这株野山参年份太短,还不到八年,须子断了不少…”
听到野山参的年份,孙镇江再次叹了口气。
老汉见状,连忙说道,“同志,这株野山参你们就收了吧,不用一千块,给我五百就行了!”
孙连长摇摇头,将野山参包好还给老汉:“老乡,我们只要三十年以上的,您这株野山参还不到八年,实在用不上啊。”
老汉失望地接过布包,嘴里嘟囔着:“五百都不行?你们肯定是想骗我,我还不卖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bfbb-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