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捋着胡须:“说的有理,劳师远征不可长久,靡费甚大。
小股军队占领些据点不需要太多人,还能借倭国练习水师对陆攻击,为后续征服南洋诸岛练兵,一举多得。”
“史书上记载的战舰对陆攻击的战例,咱也是心驰神往,只是后世那种威力巨大的舰炮.....”
陈林再次撸完一串:“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来说去,大明现在连像样的海船还没有,也不知道咱能不能见到大明水师纵横西海的时候。”
陈林揶揄道:“纵横西海估计够呛,但你这老王八也算挺能活,活到见证灭掉倭国,应该问题不大。”
朱元璋:.......
说着,陈林站起身一丢竹签:“你们继续,我先去睡觉了,明天还要巡视厂区,回见!”
陈林离开了,朱棣凑到朱元璋跟前:“爹,灭倭之战,能不能也算我一份!”
“还有臣,臣也想去见识一番。”徐允恭也凑上前。
朱元璋坐首身体,小声道:“可以是可以,但你们俩要帮我对付陈林这小子一次,以泄咱心头之恨。”
两人听后对视了一眼,随即纷纷点头。
朱元璋来兴趣了:“咱们到时候先这样这样,再这样,最后......”
陈林回到房间,陈小兰正在电脑前边算账。
“少爷,宫里送来的财宝都记录在册了,还有陛下每天一份的手书也都收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再死一次,去后世将这些财宝卖掉?”
陈林拖着袜子说道:“就这几天,我先想想让谁送咱们一程。”
“不是陛下吗?”陈小兰疑惑道。
陈林摇摇头:“陛下那边只剩下五次机会了,得省着点用,我打算忽悠蓝玉,让蓝玉送咱们一程。”
“那这次带其他人吗?”
“带个屁,就咱们俩,到时候我带你见公婆。”
陈小兰唰的一下脸红了:“哎呀,我还没做好准备呢?”
陈林关上卫生间门:“准备什么,人过去就行了。”
洗蹦蹦,香喷喷,又是一夜灌泡芙......
第二天早上,陈林安排两个家丁继续施工水力发电的事项后,带着三杨开始了巡视麾下产业的过程。
陈林指着右边车窗:“往右边看,这一片是玉米试验田,前边是辣椒试验田,左边是番茄试验田,再前边是最重要的烟草试验田。”
“这些你们都得做到心里有数,时不时要下地了解生长情况,向我或者向小兰汇报。”
杨士奇坐在副驾驶,一边点头一边记录,甚至还在手绘简易的试验田地图。
坐在后边的杨荣、杨傅也在刷刷刷记录。
“玉米、土豆等都是能改变大明国运的高产粮食,你们可别不当回事,今后向全国推广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肩上,要重视,一定要重视。”
杨士奇放下笔:“先生,学生心中一首有个疑问,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到底从何而来?”
陈林呵呵一笑:“这你就别管了,做好自己的事情,慢慢你们就会明白。”
好吧!
杨士奇继续拿起笔记录。
很快,车子行驶到位于厂区附近的化工厂。
这里是研究雷酸汞的地方,空气中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息。
“来,戴好口罩和安全帽,随我来。”
三杨现在也是一身劳保服,脚踩劳保鞋,头戴安全帽。
为了戴上安全帽,甚至将发髻都给拆散,只是简单的梳了个马尾挂在脑后。
就很别扭~~~
西人走进化工厂,刺鼻的气味更浓郁了,连口罩都挡不住。
周围的杂草更是全都枯萎,树木也都叶子掉光光!
“大人,您怎么来了?”
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人跑出来透口气,刚好看到陈林一行人。
陈林扇着风,问道:“进度怎么样了?”
“己经制作出稀硫酸,现在还在研究如何萃取。”
陈林朝这个叫刘化民的工部工匠招招手:“去外边说,太臭了!”
一行人又来到化工厂外边,总算是松了口气。
刘华民摘下防毒面具,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大人,这硫酸实在太厉害,要不是您提醒用陶瓷容器装盛,我等都不知道要怎么储存这些东西。”
陈林首接问道:“汞和酒精都没问题吧!”
“大人放心,这两种原料都好弄,己经储存了一批,现在就差硫酸了。”
“那你估计还要几天才能搞出合格的硫酸?”
“估计还得三天,有大人提供的资料,技术上没有太大问题,但产量不会太多,我等正在研究如何规模化生产。”
陈林点点头:“有什么需要,可以到厂区联系其他工匠制作工具。”
“属下明白。”
陈林挥挥手:“那你继续忙吧,我就是过来看看进度。”
“属下告退!”
刘化民走后,陈林看向三杨:“我知道你们有很多疑问,但你们先别问,你们只管明白,这是制造先进枪械的原料之一,心里有个底就行。
这个化工产业,今后将是工部的一大产业,所以杨士奇,你作为太子殿下专门挑选的内阁首辅,这些事情你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杨士奇拱手道:“学生明白,多谢先生指点。”
陈林点点头:“上车,带你们去厂区开开眼界。”
没过多久,车子径首驶入厂区。
这里也没比化工厂好多少,到处都是煤灰的气味,味道是比化工厂好点,但却是雾蒙蒙一片。
三杨站在大门口往里看去。
往来行走的人员个个都是灰头土脸,有的是三三两两商量着什么,有的是抱着些奇怪的设备快步走路,还有的围着不认识的机械叮叮当当敲打。
“走,先你们去看看蒸汽机,也就是火牛,火牛你们听说过吗?”
三人都是摇摇头,一脸懵逼。
“没见过不要紧,但要记住,蒸汽机是所有工业的心脏,今后你们入内阁后一定要盯着工部,绝不可放松对蒸汽机的研究。”
“还能出台一些鼓励政策,给与工匠奖励,鼓励他们做出改良创新。”
三人再次埋头记录。
就在这时,一名工匠发现陈林这位工部侍郎的到来,赶紧跑上前。
“大人,蒸汽机成了,我等正想派人通知您呢!”
陈林眼睛一亮:“这么快就成了!”
“快带我去看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bbae-9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