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羊城闷热的街道上横冲直撞,那台破旧的面包车发出了与自身价值完全不符的咆哮。
车厢里,赵小丽紧紧攥着那个牛皮纸文件袋,手心里的汗几乎要将纸袋浸透。
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压低声音问身旁的赵淑芬:“妈,我们到底要去递交什么‘最后一份材料’?合同和提货单不是都在这里了吗?”
赵淑芬的目光一直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听到女儿的问话,她才收回视线,但回答问题的却是一边开车一边紧盯着路况的梁文浩。
“赵小姐,海关那种地方,文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梁文浩的声音透过后视镜传来,带着一丝嘲弄,“所有文件都齐全,这是基础。但什么时候盖章,怎么盖章,那就是人情世故了。周处长的电话,是敲门砖,是告诉刘阎王,我们不是没根没底的过江龙。但刘阎王也得掂量,为了一个电话,得罪恒升船务那边的人,值不值得。”
他猛地打了一把方向盘,险之又险地避开一辆突然并线的出租车,嘴里低声骂了一句粤语粗口。
“所以,我们现在过去,就是那份‘材料’。我们的人,亲自站到他面前,就是告诉他,周处长保的人,我们接得住。我们得让他亲眼看看,我们是什么人,有没有这个分量,让他心甘情愿地冒这个风险。”
“说白了,他是在等一个台阶,一个能让他既办了事,又不会惹麻烦的台阶。我们,就是去给他搭台阶的。”
赵小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海关办公大楼,是一栋典型的八十年代苏式建筑,墙皮斑驳,透着一股庄严肃穆又暮气沉沉的味道。大厅里,老旧吊扇徒劳地搅动着热风。
梁文浩让赵小丽和赵淑芬在楼下等着,自己和龙哥先上去了。
等待的时间里,赵小丽看着来来往往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和满脸焦急的办事群众,一颗心又悬了起来。
不到十分钟,龙哥就小跑着下来了:“赵总,豪哥让你上去一趟。”
赵淑芬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角,对女儿说:“小丽,你在这里等着。”
“妈!”赵小丽不放心。
“放心,”赵淑芬拍了拍她的手,“这种场合,人去多了,反而显得我们心虚。我上去就够了。”
赵小丽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跟着龙哥,走进了那部吱呀作响的老旧电梯。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面容严肃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梁文浩递上去的文件。
他就是刘科长,人称“刘阎王”。
梁文浩就那么站着,不卑不亢,一言不发。
当赵淑芬被龙哥领进来的时候,刘科长只是从眼镜上方瞥了她一眼,没有起身,也没有说话,继续低头看他的文件。
赵淑芬没有在意对方的冷遇,她环顾了一下这间陈设简单的办公室,目光最后落在了墙上挂着的一副字上,上面写着“宁静致远”四个大字。
她忽然笑了笑,用一种闲聊的语气:“刘科长这字写得真好。我有个朋友,也喜欢写这四个字。他总说,心不静,走不远。”
刘科长翻动文件的手,停顿了一下。
他终于抬起头,正式看向赵淑芬,将文件往桌上一推,语气公事公办:“赵老板是吧?你们这批货,手续我看过了,是齐全的。但是,按照规定,既然有第三方公司——也就是恒升船务,对这批货的属性提出了异议并提交了重新评估的申请,我们就必须暂停放行,等待评估结果。这是规矩。”
梁文浩的眉头皱了起来,刚想开口,却被赵淑芬用一个眼神制止了。
赵淑芬往前走了一步,双手轻轻搭在办公桌的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看着刘科长的眼睛,语气依旧平和。
“刘科长,您说的规矩,我懂,我们是正经生意人,最讲规矩。”
“但是,规矩也分大小。为了一家公司的商业竞争,卡住一批重要的物资,影响到一个省的重点项目,这个规矩,是不是就有点小了?”
刘科长的眼皮跳了一下:“赵老板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重点项目?”
“也没什么大事。”赵淑芬说得轻描淡写,“就是南洋的陈先生,想看看我们江右省的传统手工艺还能不能跟得上时代。这批红木,是他老人家点名要的,用来给一批准备出口的丝绸样品做包装和展柜的。江右省里很重视,希望我们‘汇川’能把这件事办好,给家乡的传统产业探探路。”
刘科长在海关系统里混了半辈子,对南国商界这些翻云覆雨的大人物,不可能没有耳闻。他更清楚,能让白天鹅宾馆那位周处长亲自打电话的人物,背后站着的人,绝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赵淑芬这番话,是在给他送一个台阶。
他如果放行,就不是因为周处长的电话,而是为了“支持省重点出口项目”,是为了响应“陈先生这样的爱国华侨回报乡梓的拳拳之心”。这个理由,别说恒升船务,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刘科长脸上的肌肉抽动了几下,他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浓茶。
沉默,持续了足足半分钟。
他终于放下茶杯,重新拿起那叠文件,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钢笔,拧开笔帽,唰唰唰地在提货单的最后一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从抽屉里拿出那枚沉甸甸的放行章,蘸足了红色的印泥,对准签名处,“砰”的一声,重重地盖了下去。
“下午四点钟,码头下班之前,把货提走。”刘科长把文件推了过来,语气生硬,不再看他们一眼,“过时不候。”
赵淑芬拿起文件,对着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多谢刘科长。我们‘汇川’,还有江右的乡亲们,都会记得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说完,她转身带着梁文浩和龙哥,干脆利落地走出了办公室。
门关上的那一刻,刘科长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自己今天这个章盖下去,应该是赌对了。
面包车再次启动,朝着南沙港的方向疾驰而去。
龙哥坐在副驾驶上,满脸都是对赵淑芬的敬佩:“赵总,您真是神了!刚才在里面,我紧张得腿都软了。就那么几句话,就把那个活阎王给镇住了!比豪哥那个处长朋友的电话还管用!”
梁文浩一边开车,一边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后座的赵淑芬,脸上是他标志性的那种玩世不恭的笑容,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份真正的尊敬。
“赵老板,周处长的电话,是块敲门砖,能让我们进门。但您刚才那番话,是压舱石。您不是在求他办事,您是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还顺便给了他一个护身的功劳簿。这一手,高明。”
赵淑芬看着窗外,码头已经遥遥在望。
“我花十万块钱,不是让你去跟人拼命的。”
她转头,目光落在梁文浩身上。
“我买的,是你这块‘金字招牌’,是我们‘汇川’以后在整个南国,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afba-1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