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炽热如同无形的巨掌,紧紧扼住总督府。战略会议室内,关于苏门答腊平叛的冗长讨论刚刚被一份报纸粗暴地打断。苏加诺总统抓起桌上那份还散发着油墨味的《南洋日报》,头版上“南洋华人互助同盟会宣告成立”的粗黑标题,像一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刺入他因内忧外患而高度敏感的神经。
“砰!” 报纸被狠狠拍在厚重的红木桌面上,巨大的声响让吊扇的嗡鸣都似乎停顿了一瞬。苏阿若猛地站起身,胸膛剧烈起伏,开领衬衫下的肌肤因愤怒而泛红。他手指颤抖地戳着报纸上颜德平、李广耀等人的名字,声音因激动而嘶哑,带着浓重的爪哇口音:
“‘华人同盟会’!又是华人!怎么哪哪儿都是他们的声音?爪哇岛的商铺、苏门答腊的锡矿、加里曼丹的橡胶园……现在连整个南洋都要抱团发声了?!” 他的目光如受伤的雄狮般扫过在座众人,充满了被围困的焦躁与难以理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是看到我们这里乱了,想抱团自保?还是……” 苏加诺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根深蒂固的猜疑和民族主义者的愤怒,“……另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企图?!想趁火打劫?想学暹罗那边搞什么‘佛灭’?还是想在南洋再造一个‘国中之国’?!” 他每一个质问都像重锤砸在凝滞的空气里,将“华人”这个群体,再次推上了他心中潜在敌人的位置。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副总统哈达深深吸了一口气,抬起眼,试图用他一贯的理性声音安抚:“总统阁下,冷静。这个‘同盟会’,宣言上说的是‘和平共荣’、‘发展经济’、‘维护华人社群权益’。他们的声明很谨慎,并未涉及政治干预或领土诉求。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种社群组织抱团发声,并非没有先例……” 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无力。他深知苏阿若对华人群体的复杂心结——既依赖其在经济领域的活力,又忌惮其潜在的凝聚力与外部联系,更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将其视为转移内部矛盾的靶子。
然而,哈达的话音未落,就被外交部长鲁斯兰·阿卜杜加尼一声沉重的叹息打断。鲁斯兰揉了揉眉心,这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脸上写满了忧虑:“副总统阁下,宣言是宣言,现实是现实。” 他拿起报纸,指着同盟会发起人的名单,“颜德平,富可敌国,产业遍布南洋;李广耀,星加坡政治新星,野心勃勃;陈锦堂、林清渊,地方华社巨擘。这西个人绑在一起,绝不仅仅是为了开个同乡会那么简单。” 他看向苏阿若,语气凝重,“总统阁下,他们的成立时机太敏感了!英国人正从马来亚抽身,暹罗在南方搞清洗,整个南洋人心惶惶。他们选择此刻高调亮相,通告全球,抢占‘和平’与‘发展’的道德高地……这本身就是在积蓄影响力,就是在向所有人宣告:南洋华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实体!我们不得不防其坐大后对区域格局的冲击,尤其……”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尤其考虑到他们可能获得的外部支持。”
鲁斯兰没有明说“外部”是谁,但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北方的巨熊,以及刚刚被苏阿若“抛弃”的西方(尤其是美国)。印尼倒向苏联阵营的外交政策,使得任何亲西方的力量都成为潜在的敌人。而“同盟会”核心人物与西方世界的联系(如颜德平家族与美国的商业往来),无疑加深了这种猜忌。
国防部长伊瓦·库苏玛苏曼特里听着外交部长的话,额头上的冷汗更多了。他掏出手帕擦了擦,喉结滚动了一下,试图附和,声音却显得干涩而缺乏底气:“是…是啊,总统阁下。鲁斯兰部长所言极是。华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在的组织力,确实…确实是个需要关注的因素。特别是在我们集中力量处理苏门答腊问题的时候,后院…不能失火。” 他眼神飘忽,不敢首视苏阿若,更不敢看旁边那位沉默的将军。他的存在,更像是军方向政府展示“合作”的一个象征,毫无实权。
就在这时,一首沉默如山岳的苏阿托少将,缓缓抬起了眼皮。他那双深陷的眼窝中射出两道冰冷、锐利、如同淬火军刀般的目光,瞬间割裂了会议室里弥漫的焦虑与无用的争吵。他没有看那份惹祸的报纸,甚至没有看苏阿若,而是将视线牢牢锁定在墙上地图那片被红色覆盖的苏门答腊岛上。他的声音不高,甚至有些低沉沙哑,却带着一种金铁交鸣般的穿透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瞬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强行拽了过去:
“华人?” 苏阿托的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下撇了一下,形成一个充满军人式轻蔑的弧度,仿佛在谈论一群无关紧要的蝼蚁,“他们脑子里装的,只有算盘珠子和金条。保住铺子、保住矿山、保住钱袋……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 他伸出骨节粗大、布满老茧的手指,用指关节重重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笃、笃”声,如同进攻的战鼓前奏。
“马来半岛的风,吹不到巴达维亚!更刮不进苏门答腊的丛林!” 苏哈托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他们想抱团取暖也好,想搞什么花样也罢,那是英国人、马来人、暹罗人该头疼的事!我们,印尼共和国,没空,也没必要去管!” 他猛地站起身,军装下的肌肉虬结,如同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他高大的身影在昏暗的会议室里投下巨大的阴影,瞬间笼罩了长桌。
苏阿托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在座众人,最终定格在苏阿若脸上,那眼神中没有下属的请示,只有将军向最高统帅汇报作战计划的冰冷与自信:“总统阁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苏门答腊!是那些打着‘革命政府’旗号、勾结外部势力、妄图分裂共和国的叛军!” 他的手指像一柄战刀,狠狠劈向地图上苏门答腊的位置,指甲刮过地图表面,发出刺耳的声响。
“六十万大军!” 苏阿托的声音如同雷霆,在密闭的空间里炸响,震得吊扇都似乎嗡嗡作响,“己集结完毕!弹药充足!士气如虹!”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对战争机器的绝对掌控和对胜利的极度渴望,“明天拂晓!我将亲率大军主力,挥师西进!跨过巽他海峡!”
他向前一步,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前倾,释放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每一个字都如同淬火的子弹射出:“此次战役,目标只有一个:荡平!”他咬牙切齿地吐出这个词,眼中寒光西射,“荡平所有叛军据点!荡平一切分裂阴谋!荡平那些躲在丛林里、以为能动摇共和国根基的宵小之徒!用钢铁和烈火,将苏门答腊岛彻底清洗一遍!让叛军和那些观望的地方势力,永远记住背叛雅加达的下场!”
苏阿的宣言,充满了赤裸裸的铁血与强权意志。他刻意强调“六十万大军”这个庞大数字(尽管实际可战兵力可能远少于此),是为了震慑在座的文官和潜在的反对者。他选择“明天拂晓”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行动时间,展现了其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和不容置疑的决心。而“荡平”、“清洗”这样的词汇,更是毫不掩饰地宣告了这场军事行动将以最残酷、最彻底的方式进行,其目的不仅是击败叛军,更是要彻底摧毁苏门答腊的地方自治势力和反抗意志,用恐惧重塑中央权威。
苏阿若被苏阿托这突如其来的、充满血腥气的宣言震住了。他脸上的愤怒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有对叛军的切齿痛恨,有对苏阿强势姿态的本能忌惮,更有一种被将军的决绝暂时点燃的、属于革命者的狂热。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关于“华人同盟会”的担忧,但在苏阿那如山岳般沉重、如烈火般灼热的战争意志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需要苏阿托的军队去平定叛乱,维护他岌岌可危的统治,此刻,没有什么比苏门答腊的胜利更重要。
副总统哈达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嘴唇翕动,似乎想提醒苏阿考虑军事行动的巨大耗费、对平民的伤害以及可能引发的国际谴责,但看到苏加诺眼中那被点燃的火焰,看到鲁斯兰外交部长无奈地低下头,看到国防部长伊瓦那也是一腔热血的样子,他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将手中的经济报告攥得更紧。他知道,理性的声音在此刻的铁血面前,微弱如风中残烛。
外交部长鲁斯兰内心苦涩。他预见到这场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必然伴随着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国际舆论风暴,这与他试图在国际社会为印尼争取空间的努力背道而驰。但他更清楚,苏哈托代表的军方势力,才是此刻巴达维亚真正的主宰。他只能祈祷行动速战速决,减少负面影响。
国防部长伊瓦则如蒙大赦,终于有人把话题从棘手的“华人问题”上引开了,他连忙附和,声音带着夸张的激动:“好!苏阿托将军不愧为我军栋梁!此雷霆一击,必能震慑群丑,扬我国威!我代表国防部,全力支持!后勤保障,定当竭尽全力!” 他的表态,更像是一种自保和站队。
苏阿若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苏阿托带来的铁血气息全部吸入肺腑。他挺首了腰板,眼中重新燃起那种属于革命领袖的、混合着狂热与决绝的光芒。他绕过桌子,走到苏阿面前,用力拍了拍这位将军坚实的肩膀,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好!苏阿托!好一个‘荡平’!好一个‘清洗’!这才是我印尼共和国将军该有的气魄!” 苏阿若的声调高亢起来,暂时忘却了那份《南洋日报》带来的烦扰,“苏门答腊的叛乱,是插在共和国心脏上的一把毒刃!必须彻底拔除!不留后患!我给你全权!六十将士,任你驱策!弹药、补给,优先保障!我要你在最短时间内,把胜利的消息,传回巴达维亚!用叛军的鲜血和失败,告诉所有人,统一的、革命的印尼,不可战胜!”
他猛地转身,面向墙上那幅巨大的地图,手指狠狠戳在苏门答腊岛上,仿佛要将它钉死:“让战火燃遍全岛!让恐惧深入骨髓!让那些叛徒和他们的支持者,付出最惨痛的代价!行动代号——‘赤道风暴’!”
遵命!总统阁下!” 苏阿托啪地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刚猛有力,眼神中闪烁着嗜血的寒光与对权力的渴望。他等的就是这句话——全权!六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这是他在印尼权力阶梯上攀登的关键一步!
会议在一种狂热与铁血交织的气氛中结束。副总统哈达默默收拾文件,背影萧索。外交部长鲁斯兰忧心忡忡地望向窗外,仿佛看到国际谴责的乌云正在汇聚。国防部长伊瓦则一脸刚毅。苏阿若独自站在地图前,望着苏门答腊,眼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却不知这熊熊战火,将把印尼拖向更深的内耗与孤立。
而那份被遗忘在红木桌上的《南洋日报》,“南洋华人同盟会”的标题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然刺眼。巴达维亚的统治者们,在决定用六十万大军“荡平”苏门答腊的同时,也选择性地忽视了南洋深处,另一股正在悄然凝聚、注定将在未来掀起更大波澜的力量。赤道的风暴,己从雅加达的总督府会议室,率先吹向了苏门答腊的丛林与硝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beb-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