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二 章 《同盟会》. 续. 马来苏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三十二 章 《同盟会》. 续. 马来苏丹

 

午后的阳光斜射进议事厅,在光洁的桌面上投下长长的窗棂影子。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水晶吊灯细微的电流声和远处海浪模糊的低吟。议题的核心,是一份刚刚送达的《南洋日报》,以及报纸上关于一个名为“南洋华人互助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正式成立的头条报道。

柔佛苏丹依斯迈·阿布巴卡终于打破了令人不适的沉默。他放下手中把玩了许久的雪茄,用修长的手指将那份印刷精美的《南洋日报》轻轻推到长桌中央,动作带着一种刻意维持的优雅,却掩不住指尖的凝重。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其他西位统治者,最终落在报纸头版那张醒目的合影上——新任同盟会会长颜德平站在中央,笑容沉稳自信。

“诸位殿下,” 依斯迈的声音不高,带着苏丹特有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看看这份《南洋日报》。颜德平……这个名字的分量,想必大家都清楚。” 他指尖精准地点在颜德平的照片上,指甲修剪得一丝不苟。华人商业新贵、剑桥大学毕业,“负责耀邦集团,颜家的产业,橡胶园、甘蔗种植园、蔗糖厂、大米、纺织服装、商贸……触角遍布整个东南亚,近几年的扩张速度,用‘迅猛’来形容都显得保守了。” 他顿了顿,端起微凉的茶杯,却没有喝,只是感受着瓷器的冰凉。“他们成立这个‘同盟会’,声势浩大,遍邀南洋华人精英。这……真的只是像他们宣称的那样,为了‘联谊互助,共谋发展’?还是……” 依斯迈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神变得锐利,“……藏着我们尚未看清的企图?”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报纸,这次聚焦在会长人选的细节上,语气中的困惑与疑虑更加明显:“更让我想不通的是人选。论资历,论人望,陈锦堂老先生德高望重,林清渊先生更是南洋华社公认的领袖人物。为何偏偏是颜德平……这个以商业帝国而非华社事务闻名的巨富,坐上了会长的位置?这不合常理。” 他的疑问,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在座统治者们心中潜藏的波澜。

森美兰的最高统治者,严端姑东姑阿都拉曼,几乎是立刻接过了话头。她放下一首端着的茶杯,杯碟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打破了短暂的沉寂。这位以智慧和洞察力著称的女性统治者,眼神异常明亮,甚至带着一丝紧迫感。

“依斯迈殿下的疑虑,正是我的担忧所在。” 严端姑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没有丝毫女性的柔弱,反而充满了政治家的犀利。“颜德平富可敌国,这毋庸置疑。但财富,从来只是权力的基石,而非目的本身。” 她微微前倾,目光扫过众人,“其他人或许只是声望卓著,但我要特别提一个人——李广耀。”她念出这个名字时,特意加重了语气,仿佛在强调一个关键的危险信号。

“李广耀,星加坡人民行动党 (People's A Party) 的创立者和实际掌控者。这个党在星岛的影响力,各位殿下想必心知肚明。短短时间,从无到有,现在己经是说一不二的力量。而他,李广耀,” 严端姑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如同敲击警钟,“不仅是人民行动党的灵魂人物,如今更是这个‘同盟会’的联合创始成员!这意味着什么?”

她环视一周,目光灼灼:“这意味着,这个‘同盟会’,绝不仅仅是一个商会或者同乡会!它正在将星岛最具政治野心和行动力的华人领袖,与南洋财力最雄厚的商业巨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捆绑在一起!李广耀是什么人?剑桥大学法律与金融的双料顶尖毕业生!他的头脑,他的组织能力,他在底层民众中煽动性的号召力……这些都绝非一个只图安稳经商的普通华人领袖所能比拟!他的野心,像海一样深!他的能力,足以翻江倒海!” 严端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峻,“我担心,他们成立这个‘同盟会’,根本目的,是在为我们马来亚即将到来的独立时刻,提前布局,积蓄力量,意图谋取……政治话语权!甚至是主导权!” 她将“政治话语权”和“主导权”这几个词咬得极重,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头。在她看来,这己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合流。

严端姑的警告如同惊雷,让议事厅的气氛陡然紧张。吉兰丹苏丹雅亚·佩特拉闻言,花白的眉毛微微抖动了一下。他习惯性地着腕间的檀香木念珠,脸上的表情相对平和,带着一种阅尽世事的淡然,或者说是对政治激流本能的疏离。

“严端姑殿下的担忧……是否有些过于敏感了?” 雅亚·佩特拉的声音缓慢而温和,像潺潺溪水,试图安抚过于紧绷的神经。“也许……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他抬眼看了看那份报纸,“暹罗那边,最近不是在他们南部边境搞什么……‘净化’行动吗?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 他微微叹息一声,带着对同教兄弟遭遇的同情,“许多绿教……呃,许多绿教教胞被迫流离失所,冲突的阴影也蔓延到了边界这边。我想,南洋的华人们,或许是看到了这些动荡,担忧会波及他们的商业活动和人身安全。毕竟,他们在南洋各地根基深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同盟会’,或许真的只是在这种紧张局势下,华人社群为了自保,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得不抱团取暖的组织?团结起来,声音大一点,寻求庇护,也合情合理吧?” 他的解释更倾向于现实的、防御性的动机,试图将问题框定在社区安全和商业利益的范畴内,淡化了政治意图。

霹雳苏丹尤素夫·伊兹丁微微颔首,似乎更倾向于吉兰丹苏丹的看法。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动作透着商人的务实。“雅亚殿下所言,不无道理。”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就在前几天,我的财政大臣还在和他们耀邦集团旗下的‘南洋兴业银行’谈一笔贷款。条件嘛……” 他露出一丝商人评估价值的表情,“他们盯得很紧的是霹雳的锡矿开采权和几片上好的橡胶林,要求作为抵押,条款清晰,利息也公道,完全是商业做派。” 他摊了摊手,“谈判桌上,他们开口闭口就是矿藏储量、橡胶产量、市场行情,对政治……似乎兴趣寥寥。而且,” 尤素夫补充道,想起了上次各州苏丹与华社代表的非正式会晤,“上次见面时,他们提出的主要诉求,除了商业便利,就是希望在将来独立的马来亚联邦里,能获得更明确的“华文教育自主权”。这……听起来更像是对文化传承的坚持,而非对政权的觊觎吧?我感觉,他们的心思,主要还是拴在钱袋子上。” 他基于实际的商业接触,倾向于相信“同盟会”的经济属性大于政治野心。

玻璃市的拉惹赛义夫·里扎,作为在座最年轻的统治者,一首认真聆听着。他性格温和,更希望维持和谐局面。此时,他顺着尤素夫的话头,表达了自己相对乐观的看法:“是啊,尤素夫殿下观察得很细致。我也注意到《南洋日报》上的报道,还有他们散发的宣言。” 他拿起桌上另一份同盟会的小册子,翻到某一页,“看这里,他们明确呼吁各方‘以和平对话解决分歧’,强调‘协商’、‘共赢’、‘社会稳定’。这些措辞,怎么看都更像是一个大型的、有组织的行业协会或者社区联合会的纲领吧?旨在协调内部,对外发声,保护共同利益。星加坡的李广耀加入,或许只是因为他作为华人领袖,觉得有必要参与这样的平台,未必就代表整个同盟会要染指政治核心。” 他的语气带着希望缓和气氛的意味,试图将“同盟会”定位为一个寻求内部整合与和平对话的社团组织。

拉惹赛义夫的话音落下,议事厅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几位苏丹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窗外,一阵突如其来的海风卷过,吹得棕榈树叶沙沙作响,也带来了一丝短暂的凉意,却无法驱散弥漫在室内的凝重疑云。

苏丹依斯迈·阿布巴卡重新拿起那份《南洋日报》,目光再次聚焦在颜德平沉稳的笑容和李广耀那闪烁着智慧与野心的眼神上。严端姑的警告言犹在耳,如同芒刺在背。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深思熟虑后的沉重:

“诸位殿下的分析都有道理。雅亚殿下看到的,是外部动荡带来的自保需求;尤素夫殿下感受到的,是商业利益的驱动;赛义夫殿下读到的,是和平与协商的呼吁。” 他逐一肯定着不同的视角,显示出一位成熟统治者的包容与平衡。然而,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如同穿透迷雾的利剑,“但是,严端姑殿下的担忧,我们绝不能轻视!”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报纸上李广耀的名字和照片旁边:“李广耀!这个人的能量和野心,绝非寻常。他在星岛翻云覆雨的手段,大家有目共睹。他加入‘同盟会’,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理事!颜德平坐会长之位,看似出人意料,但细想之下,却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精明。颜家掌控着庞大的经济网络,这是根基,李广耀拥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动员能力和锐利的政治智慧,这是锋芒。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由颜德平这个深谙韬光养晦的巨商在前台协调,李广耀在幕后或关键位置运筹帷幄……这难道仅仅是为了‘联谊互助’?为了‘保护生意’?”

依斯迈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声音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寒意:“我们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独立的马来亚。在这个权力重构的关键时刻,任何一股被组织起来的力量,尤其是一股将经济巨鳄与政治新星紧密结合的力量,都拥有改变游戏规则的可能!他们现在或许只谈钱,只谈教育权,只谈和平。但诸位别忘了,力量一旦凝聚,其目标就可能随着时势而演变。当他们拥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当他们通过‘同盟会’将分散的华人精英凝聚成一个整体……届时,他们想要的,还会仅仅是几座锡矿、几片橡胶林、或者几间华文学校吗?”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番话的份量沉入每个人的心底。窗外,刚才那阵风带来的凉意似乎消失了,空气重新变得粘稠而闷热。几只海鸟尖啸着掠过王宫上空,声音刺耳。

“颜德平当会长,李广耀做联合创始人,” 依斯迈最后总结道,语气斩钉截铁,“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一个向我们,向伦敦,向所有人发出的信号:南洋华人,不再满足于只做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哑巴。他们正在整合资源,准备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自己的位置。这股力量,我们必须正视,必须警惕,必须……有所准备。”

议事厅内再次陷入一片沉寂,比之前更加沉重。严端姑东姑阿都拉曼的眼中闪过一丝对依斯迈深刻分析的赞同和更深沉的忧虑。吉兰丹苏丹雅亚·佩特拉捻动念珠的速度似乎快了一些。霹雳苏丹尤素夫·伊兹丁眉头紧锁,显然在重新评估之前的判断。年轻的玻璃市拉惹赛义夫·里扎则显得有些不安,他理想中的和平协商局面似乎正被一股无形的暗流冲击。

窗外的阳光渐渐染上了金红色,将王宫华丽的轮廓投射在广阔的草坪上。柔佛海峡的海水在夕阳下泛着粼粼波光,看似平静美丽,深处却可能潜藏着汹涌的暗流。1956年9月1日,在柔佛王宫这间弥漫着茶香与忧虑的议事厅里,马来亚的“预定”统治者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股由财富与智慧、野心与组织力凝聚而成的华人新力量——“南洋华人同盟会”——正在南洋的地平线上悄然升起,它投射下的巨大阴影,正不可避免地笼罩在马来亚未来独立的道路上。如何应对这股力量,将成为他们无法回避的难题。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水晶吊灯折射的夕阳余晖,在沉默的苏丹们脸上投下变幻莫测的光影。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beb-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