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闽地,山影如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由于国军兵败逃到海对面的湾湾岛,几年来闽省全省一首处于备战状态,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本就限制了粮食产出,而此时的社会物资愈发紧张,百姓生活举步维艰,许多家庭都在饥饿的边缘苦苦挣扎。
颜家的小屋里,油灯昏黄的光晕在墙上摇晃。颜耀家紧锁眉头,布满老茧的手攥着一支短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烟雾缭绕间,是化不开的愁绪。自从朝鲜战场上的硝烟散去,儿子颜德安退伍归来,本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却没想到在家乡连温饱都成了难题。17岁的颜建华与双胞胎哥哥颜建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饥肠辘辘,看着儿孙们消瘦的脸庞,颜耀家心如刀割。
“爹,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颜德安蹲在父亲身边,声音低沉。他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没料到回家后却要为一家人的生计犯愁。
颜耀家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你耀邦大伯在婆罗州的坤甸,靠着做大米、蔗糖和橡胶制品生意,日子过得不错。之前多次写信让我过去帮忙,只不过咱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我实实在放不下,现在你也退伍了,建华他们也长大了,上个月还收到你大伯的信和一些“佛面银”(西班牙银币,闽南地区下南洋和西方打交道比较多,银币的背面是西班牙女皇像)做路费,你大伯说他在“番边”根据我们的祖厝格局新盖了一座可以传承后代的大厝,也才刚刚完工,打算年前正式入住新厝,他还说国内现在政策比较乱,祖宗留下来的果园和土地都充公还被评了富农,让咱走出去才能有发展,不出门的话还要常常被推上台批斗,村民们都像看猴子似的指指点点的。我决定了,你们都准备一下,联系一些可靠的死党和宗亲,多带些人出去找活路。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才能势众,这次出门还有你大伯兜底,不拼出一片天地就不回乡。这两天我去探听探听,我们单独包一条过番边的船(闽南人称下南洋为“过番边”)。
屋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下南洋,意味着背井离乡,踏上未知的征途;可留在原地,一家人很可能被饿死。最终,生存的本能战胜了对故土的眷恋。颜耀家统计筛选之后带着颜德安、颜建华、颜建国,再加上同村和同族的共222位想拼一把的年轻人,一同乘船前往坤甸。
出发的那天,天空阴沉得可怕,海风呼啸着掠过海面,掀起阵阵巨浪。码头上,颜家老小哭作一团。太奶奶紧紧拉着颜耀家的手,浑浊的泪水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他爹,你们一定要平安啊,一定要回来......”主角的奶奶抱着年幼的妹妹颜如玉和弟弟颜建业,泣不成声。颜建华看着家人悲痛的模样,心中酸楚,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南洋闯出一番天地,接家人们团聚。
船缓缓驶离港口,颜耀家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乡,久久不愿转身。这一路,充满了未知与凶险。海上风浪无常,船只在波涛中剧烈摇晃,众人被颠簸得呕吐不止。更糟糕的是,食物和淡水有限,大家只能省着吃、省着喝,每个人都在煎熬中盼望着早日抵达彼岸。
终于,经过漫长的航行,他们抵达了婆罗州的坤甸。大爷爷颜耀邦见到远道而来的亲人,十分欢喜,很快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家门。在颜耀邦的帮助下,颜家父子和同族众人暂时有了落脚之处。然而,南洋的生活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虽然这里物产丰富,但华人在此谋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颜耀家父子和同族们很快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在橡胶园里割胶,在蔗糖厂劳作,每天起早贪黑,累得腰酸背痛。颜建华和颜建国年轻力壮,却也常常被橡胶树的汁水腐蚀皮肤,被烈日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皮。但为了能在南洋站稳脚跟,为了有朝一日能接回留在老家的亲人,他们咬牙坚持着。
而在闽南老家,太奶奶和奶奶则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没有了家里的顶梁柱,日子过得更加艰难。除了白天赚工分之外,她们还靠着帮人洗衣、做针线活,换些微薄的收入,抚养着颜如玉和颜建业(主角颜臻就是颜建业的孩子)。奶奶每天都会站在家门口,望着大海的方向,眼神中满是期盼。她总说:“他爹他们一定会回来的。”一年又一年,妹妹颜如玉和弟弟颜建业渐渐长大,可奶奶却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青丝变白发到终老。
在颜家1955年下南洋之后到1961年之间,除了写信回家之外还多次寄回银圆补贴家用。1961年过后再无音讯。颜臻后来经过调查为什么自己的大伯,爷爷,太爷爷等亲人为何从此之后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之事,结合当时当地婆罗洲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1961年左右全家遇难,。因为1961年3月,印尼农业部颁布《糖业生产配额令》,要求坤甸糖厂将60%利润上缴雅加达,同时强制推行「原住民优先雇佣制」。华人劳工与爪哇移民的薪资差距扩大至1:3,3月15日山口洋糖厂率先罢工,迅速蔓延至坤甸核心产区。
3月22日:坤甸五大糖厂超4000名工人联合罢工,切断向雅加达的糖浆运输线
3月25日:军方以「荷兰间谍渗透」为由逮捕工会领袖黄文彬(祖籍潮州)
3月28日:罢工者用甘蔗渣堵塞坤甸河航道,荷兰籍货轮「威廉亲王号」搁浅
4月3日:苏加诺签署《第127号紧急状态令》,授权陆军战略预备队(KOSTRAD)接管糖厂。
而其中颜家蔗糖就是五大糖厂之一,很大的可能是在强烈的反抗之中被军方灭门灭族。
在原时空,颜臻听着奶奶讲述这段往事,泪水模糊了双眼。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爷爷、太爷爷和大伯们毅然决然踏上南洋之路的身影,看到了奶奶独自一人在老家苦苦等待的模样。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无奈的岁月,是无数华人背井离乡、为生存奋斗的缩影,更是一个家族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奶奶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能盼来她日夜思念的亲人,这份遗憾,永远地留在了岁月长河中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beb-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