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六 章 颜德平. 李广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十六 章 颜德平. 李广耀

 

1956年新春,新加坡滨海大道上,人力车夫的铜铃声混着橡胶厂的刺鼻气味,在赤道潮湿的空气中弥漫。颜德平倚着雕花铁门,望着门楣上褪色的"萃英书院"匾额,记忆突然被拉回剑桥求学时光——那时他们讨论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从未想过有一天要在南洋殖民地上构建属于华人的政治蓝图。

“吱呀"一声,雕花铁门推开,李广耀的白色亚麻西装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位新加坡政商界新贵的眼角多了几道细纹,他目光睿智深邃,虽不过而立之年,周身却自然流露出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气度,举手投足间尽显超越年龄的成熟与从容。:“德平兄,快进来,新焙的白咖啡还温着。"

书房里柚木书架上,《星洲日报》关于马来亚联合邦独立谈判的报道被红笔圈得密密麻麻。颜德平端起骨瓷杯,滚烫的咖啡混着斑斓叶清香,"阿耀,槟城码头的货轮这月又少了三成。约翰人撤退前,正变本加厉榨取殖民地。"

李广耀转动着镀金钢笔,笔尖在殖民地图上划出弧线,"柔佛苏丹上周秘密会见巫统代表,约翰人抛出的'马来人优先'条款,分明是要挑起族群对立。"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马共在霹雳州的势力又扩大了。"

颜德平将咖啡杯重重搁在檀木桌上,杯碟相撞的脆响惊飞了窗外的白鹇。"这正是机会!槟城华人商会所有成员都支持我,家族现在能动用的资金有三千万英镑,我家老爷子说:“如果不够还能想办法。”他从皮箱夹层抽出泛黄的地图,槟榔屿的轮廓在煤油灯下泛着诡异的光,"殖民政府去年统计,槟城华人占比47%,再算上北马的锡矿工人,我们能动员的力量远超想象。"

李广耀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起身拉严窗帘,黄铜挂钩在寂静中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建党不是开公司,约翰人的情报网比橡胶树根还密。"他从保险柜取出个铁皮盒,里面是皱巴巴的《紧急条例》复印件,"现在结社超过五人就要备案,你准备用什么名义聚拢人心?"

窗外突然传来暴雨击打芭蕉的声响,颜德平从怀中掏出本烫金封面的册子,扉页上"大同会"三个篆字在闪电中忽明忽暗。"当年陈嘉庚先生在怡和轩成立福建会馆,我们就效仿这个模式。表面是联络乡谊的社团,实际..."他的手指划过"政治革新"的条目,"槟城的华校教师、锡矿主、船运商,都是我们要争取的对象。"

李广耀着册子里夹着的《独立宣言》草案,油墨未干的字迹透着股血气。"名字倒是讨巧,但巫统绝不会坐视华人政党壮大。"他抽出钢笔,在"民族平等"条款旁批注,"必须加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的表述,还要承诺保留苏丹地位。"

颜德平皱起眉头,雨声中仿佛夹杂着槟城街头的抗议声浪。"那华人权益如何保障?"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李广耀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名单里既有华人殷商,也有马来族长的名字,"我们可以在经济领域争取话语权,比如要求矿业税收用于华校建设。"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怡保的洪门堂口正在招兵买马,或许能为我们所用。"

"时代浪潮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握机遇、凝聚力量。"他指尖轻叩桌面,眸光如炬,"当下给予各方平等对话空间、完善惠民政策,既是顺应民心,更是为长远布局。即使当下承诺给他们更好的利益又如何,等时机成熟,我们以法治强军固国本,用创新经济策略激活发展潜能。政策是舟,民众为水,唯有与时俱进调整方向,才能真正实现共同繁荣。"话音落时,他意味深长地看向颜德平,两人西目对视的同时,不约而同的嘴角扬起都懂的弧度。

雨声渐歇,颜德平凝视着地图上星罗棋布的红点——那是槟城各华人社团的据点。"建党需要个响亮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这行不通,你觉得'华人当自强'如何?"

“太过首白。"李广耀取出南洋商报的剪报,上面关于"马来亚人的马来亚"的讨论占据了半个版面,"不如提'多元共生,建设新邦',既不刺激马来人,又能团结印度裔。"他的钢笔尖突然顿在马六甲海峡,"但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约翰人撤军后的权力真空期,没有枪杆子什么都是空谈。"

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颜德平掏出怀表,时针指向凌晨两点。"槟城的军火商我己联系好,但武器运输是个难题。"他展开海图,手指沿着苏门答腊岛曲折的海岸线移动,"走民丹岛附近的走私航道,伪装成橡胶运输船,你在新加坡的码头能安排接应吗?"如果有难度我还可以找另外一个人帮忙,绝对安全有保障,只是成本较高。”其实颜德平知道自家侄子的能力,只是在外面不能透露半分,虽然现在是一个团体共谋大事,但真正的底牌还是很有必要保留。

我家叔现在兰芳旧地己经以军事化训练的模式,培训了1000多名保安人员。在我来星加坡之前,为了配合我的计划实施,在家族会议上通过了,短时间内把保安员队伍扩大到20000人的决定。装备方面也正在和驻吕宋国的鹰军联系,只要钱到位,他们什么都能卖。

李广耀沉吟片刻,在地图上标注出樟宜港的偏僻泊位,道:“这地方适合秘密接收,但要提防海关的眼线,最近有个叫特别分支机构的秘密部门,专门监控华人社团。"他突然想起什么,从书架底层取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张烧毁的传单,"这是从警局内线那里搞到的,殖民政府正在编制危险分子名单。"

颜德平凑近油灯,烧焦的纸页上依稀可见"颠覆政权"字样。"看来要加快步伐了。"他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列出分工:李广耀负责新加坡的资金周转和情报网络,颜德平在槟城组建核心团队,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后,在马六甲开第一次筹备会。"

晨光透过百叶窗洒在谈判桌上,两人的影子在地图上交错成网。李广耀突然握住颜德平的手,掌心的温度隔着丝绸手套传递:"德平兄,此去山高水远。记住,最危险的敌人往往藏在最亲近的人中间。"

颜德平将大同会章程小心收进皮箱,箱底压着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边角己经卷起。他望向窗外初升的朝阳,霞光将滨海湾染成血色:"阿耀,南洋的黎明,该由我们自己来书写了。"

当人力车夫的铃声再次响起时,两个年轻人的身影消失在殖民风格的骑楼中。他们不知道,此刻英国殖民部的密电码正在传送关于"槟城异动"的情报,而巫统高层的秘密会议上,也有人开始讨论"华人政治威胁"。一场改变南洋格局的风暴,正在赤道季风中悄然酝酿。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beb-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