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牛羊账簿,定汉中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牛羊账簿,定汉中策

 

洛阳,德阳殿偏殿。

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殿外凛冽的寒气,却驱不散刘协眉宇间的一丝凝重。

他面前的御案上,摊开着一卷卷关于关中、并州流民安置、春耕筹备以及军粮储备的奏报,每一卷都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匈奴虽败,但留下的创伤和巨大的消耗,让这个刚刚开始复苏的朝廷捉襟见肘。

河内太守王匡风尘仆仆地立于阶下,这位在冯翊之战中负责后勤、战后受封执金吾的老臣,此刻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也带着完成任务的欣慰——他手中捧着一份厚厚的简牍。

“陛下,”王匡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难掩一丝沙哑,“臣奉旨清点、押运冯翊之战缴获之牲畜,历时月余,行程千里,现己大部安置于河东、河内两郡官营牧场及适宜草场。特来向陛下复命!”

“爱卿辛苦!”刘协放下手中奏报,目光炯炯地看向王匡,“快快呈上,细说详情!”

王匡将简牍交由侍中,侍中恭敬地摊开在刘协案前——简牍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牲畜的数量、公母、大致膘情以及安置地点。

“陛下,”王匡指着简牍,条理清晰地汇报:

“此役共得:

牛,约一万两千余头。其中健壮可役者约七千,余者为犊牛或稍显瘦弱,假以时日精心饲养,当有大用。此乃恢复关中和并州春耕之急需。

羊,约八万六千余只。此乃最大宗缴获。然…”

王匡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和遗憾,“当日玄德公于黑石谷焚粮惊羊,羊群炸营西散,虽经将士们连日围捕,仍有大量逃入山林荒野或被沿途饥民哄抢散失——臣等尽力收拢,只得此数,若能全数捕获,当不下十五万之巨。此乃臣等之失,请陛下责罚。” 他再次躬身。

刘协摆摆手,眼中并无苛责:“爱卿何罪之有?玄德公火烧黑石谷,惊羊破胡虏,乃破敌制胜之奇谋。羊群惊散,实乃战术必然之代价。能得八万六千余只,己是意外之喜。此羊群,关乎民生,更关乎朕对张扬的许诺。”

提到“许诺”二字,刘协的眉头又微微蹙起。他看向侍立在侧的贾诩和卢植。

贾诩眼观鼻鼻观心,卢植则面露忧色。

“十万斛粮草…”刘协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发出沉闷的声响,“文和,子师,子干公,朝廷府库,尚能挤出多少?”

贾诩抬起眼皮,声音平静无波,却字字如刀:“回陛下,倾尽洛阳、长安两仓存粮,再紧急征调司隶部分存粮,或可凑齐五万斛。然…” 他顿了顿,看向刘协,“若尽数拨付晋阳,则关中流民粥厂、开春赈济种粮、以及拱卫京畿之军需,立时告罄。届时,恐生民变,军心亦将不稳。”

卢植紧接着沉声道:“陛下,万万不可竭泽而渔。关中初定,百废待兴,百姓嗷嗷待哺,军士亦需饱腹方能戍守。若为兑现对张扬一诺而动摇朝廷根本,实乃舍本逐末。此非仁君之道,亦非治国之策。”

殿内气氛一时凝重——十万斛粮草的许诺,像一块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兑现?朝廷自身难保。不兑现?失信于张扬,不仅可能失去晋阳这个关键跳板,更会严重损害朝廷刚刚建立的威信,刘协陷入了两难。

刘协的目光,再次落回那份牲畜账簿上,尤其在“羊,约八万六千余只”那一行停留了很久。

一个大胆而务实的念头,如同黑暗中擦亮的火星,在他脑海中跳跃、成形。

“粮草,粮食…”刘协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羊”字,眼中精光渐盛,“既然我们无粮,何不用这些‘肉’去换粮?”

此言一出,王匡一愣:“陛下之意是,卖羊换粮?可如此大批活羊,一时之间,何处寻得能吞下数万只羊、且愿付等值粮草之大买家?寻常商贾,绝无此财力与胃口。且转运途中损耗、疫病风险…” 他本能地提出了现实的困难。

贾诩的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和赞赏的微光,他微微颔首:“陛下圣明。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这买家,确有一家,非但财力雄厚,粮仓充盈,更对活羊,尤其是健壮、可用于祭祀的活羊,有着远超常人的需求。”

刘协嘴角勾起一抹锐利的弧度,目光仿佛穿透了宫殿的墙壁,望向遥远的西南方:“不错。汉中。张鲁。五斗米道。”

“张鲁?”卢植和王匡同时一怔,随即恍然大悟。

汉中,那块被米贼张鲁占据的富庶盆地——汉中被张鲁经营多年,推行五斗米道,政教合一,少有战乱波及,加之汉中平原土地肥沃,水利发达,堪称乱世中的粮仓。

更关键的是,五斗米道崇尚祭祀,尤其重视用洁净的牲畜作为祭品,对于牛羊的需求量极大。而且,张鲁虽割据一方,但名义上仍尊奉汉室,且一首试图寻求朝廷的正式认可,以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

“妙啊。”王匡忍不住击掌,“张鲁坐拥粮仓,渴求朝廷名分与正统祭祀所需牲畜。而我等手握大批缴获的牛羊,尤其是羊。以牛羊换其粮草,各取所需。”

贾诩补充道,声音带着一丝冷峭的算计:“陛下,此交易有几利:

解燃眉之急,可迅速获得急需的粮草,兑现对张扬之诺,稳住晋阳,保障刘备西进通道与补给。

盘活资源,将难以大规模储存、消耗巨大的活羊,转化为易于储存转运的粮食。

羁縻汉中,以此为契机,可尝试与张鲁建立联系,使其名义上归附朝廷,至少暂时稳住西南方向,避免其与刘焉、刘表等勾结。陛下可赐其‘五斗米师君’之类虚衔,或默许其对汉中的实际控制权。

节省消耗,大大减轻朝廷饲养如此庞大羊群的压力和损耗。”

卢植虽对与“米贼”交易有些本能的抵触,但面对如此现实的困境和显而易见的利益,他也只能点头:“陛下此策,老成谋国。确为当前解困良方。只是,如何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张鲁是否会坐地起价?粮草能否及时到位?”

刘协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大舆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汉中位置,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

“此事刻不容缓。子师。”

“臣在。”

“你即刻从缴获羊群中,挑选最健壮、毛色上佳之羊两万只。另选健牛三千头。组成使团,由你亲自或选派心腹重臣统领,持朕亲笔书信与‘镇南将军、领汉中太守、五斗米师君’的印绶文书,火速前往南郑,面见张鲁。”

“告诉他。此牛羊,乃朕赐予汉中百姓及五斗米道祭祀之用,彰其保境安民之功。望其深体朕心,以汉中丰饶之粮秣,襄助朝廷讨逆大业。具体交易数目比例,由使臣据实情与其磋商,底线是,两万羊、三千牛,必须换回不低于十万斛的粮草。且需约定交割地点、时间,确保粮草能安全、快速运抵晋阳附近,交付张扬。” 刘协的语气斩钉截铁。

王匡精神一振,大声应诺:“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定以这两万羊、三千牛,为陛下换回十万斛救急之粮。”

刘协走回御案,提笔疾书,一边写一边对贾诩道:“文和,拟旨。给张扬的十万斛粮草,来源就定为,朝廷征调司隶、汉中等地粮秣,不日即至。让他安心守好晋阳,静待王师抵达与粮草到来。同时,密令沿途关隘,对汉中来的运粮队,一律放行,并提供必要保护。”

“臣遵旨。”贾诩躬身领命。

刘协写完给张鲁的信,盖上私印,交给王匡。他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十万粮草,就寄托在这些牛羊身上了。”刘协望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看到了风雪中艰难跋涉的牛羊群,也看到了汉中那金灿灿的粮仓。

“张鲁,但愿你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

德阳殿深锁粮秣愁,冯翊缴获簿上谋。

八万羊群成累赘?十万军粮何处求?

文和一语点迷津:米贼仓廪足,祭祀渴牲牛。

牛羊换得千仓粟,汉中棋局此中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00f-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