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残存的南宫德阳殿前,临时搭建的将台之上。寒风凛冽,却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的铁血与肃杀。刘协一身玄甲,外罩赤色龙纹披风,按剑立于高台中央。台下,皇甫嵩、段煨、卢植、徐晃、朱儁等文武重臣肃立两旁,甲胄鲜明,神情肃穆。远处,经过整编与补充的各部将士列成方阵,旌旗招展,刀枪如林,虽经战火洗礼,却透着一股新生的、压抑待发的磅礴力量。
大战的阴云,己沉沉压在冯翊上空。匈奴左贤王於夫罗的主力被皇甫嵩、段煨步步紧逼,压缩在预设的决战地域。马超的凉州铁骑如同附骨之蛆,日夜袭扰其侧后。刘备焚毁其粮库的消息早己传开,匈奴军中粮秣渐匮,军心浮动。决战,一触即发!
刘协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位重臣的面庞,最后定格在站在稍后位置、一身素净文士袍、神色依旧平静如古井的贾诩身上。
“诸卿,”刘协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威严,“匈奴於夫罗,暴虐无道,屠戮我子民,践踏我山河!今其困兽犹斗,盘踞冯翊,正是我王师犁庭扫穴,尽雪国耻之时!”
他微微停顿,目光转向皇甫嵩:“皇甫将军!”
“臣在!”皇甫嵩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朕命卿为讨虏大元帅,总揽冯翊战事!段煨将军为先锋,徐晃、朱儁为左右翼!各部务必戮力同心,依计而行,务求全歼顽敌,扬我汉家天威!”
“臣等领旨!万死不辞!”众将齐声应诺,杀气冲霄。
刘协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贾诩,声音中多了一丝复杂的意味:“贾文和。”
“臣在。”贾诩从容出列,躬身施礼。
“自卿入朝以来,献策良多。”刘协的声音沉稳,“初时,卿献‘虚名实利’之策,以朝廷名器换取诸侯钱粮兵马。此策……朕当日闻之,如饮鸩毒!”他毫不避讳当初的抗拒与屈辱感,台下一些将领(如皇甫嵩)的眼神也微微闪动,显然对贾诩此计仍有芥蒂。
刘协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然!此鸩毒,朕饮之无悔!”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若无此策,何来袁本初之强弩营?何来袁公路之丹阳兵?何来威慑曹操、孙坚,迫其暂入同盟之资?又何来今日,我军得以稍蓄力量,与胡虏决战的底气?!”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贾诩,也对着所有将领:“文和此计,洞悉乱世人心之诡谲,深谙存亡续绝之机变!虽手段……不为世俗所容,然其效,实乃救我朝廷于累卵之危!朕今日,当众嘉之!”这番话,等于是刘协以天子之尊,亲自为贾诩那备受争议的“卖官”策略背书,将其定位于“救时之策”!
贾诩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细微的波动,他深深一揖:“臣……惶恐。此乃陛下决断英明,臣不过尽本分之言。”
“文和不必过谦。”刘协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亲厚,“卿之本分,便是为朕剖开乱世迷局,指明可行之路。纵是荆棘满途,毒药穿肠,朕亦信卿之智,取卿之策!”他伸出手,虚扶了一下贾诩,这个动作虽小,却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贾诩,己是他刘协核心决策圈中不可或缺的“毒士”,是他敢于饮鸩止渴的倚仗!君臣之间,因这共同的“罪孽”与“功绩”,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微妙。
刘协的目光再次扫过皇甫嵩等将领:“皇甫将军,段将军,诸卿皆国之干城,忠勇无双。然乱世用兵,诡道也。文和之谋,或与沙场征伐不同,然其心,亦在破敌安邦!望诸卿,捐弃前嫌,文武相济!沙场之上,将军之剑锋所指,便是汉家山河所复之地!帷幄之中,文和之谋略所及,亦是为将军扫清障碍,聚势聚力!此战,需诸卿同心,如臂使指,方能克竟全功!”
皇甫嵩深吸一口气,他戎马一生,光明磊落,对贾诩的“阴诡”手段本能排斥。但天子如此推心置腹,将贾诩的功劳与苦衷剖析明白,更点出“文武相济”乃破敌关键。他并非迂腐之人,深知此战关系汉室存亡。他抱拳沉声道:“陛下教诲,臣谨记!破敌安邦,乃军人天职!臣等必与贾大夫精诚协作,共破胡虏!”段煨、徐晃等将也纷纷表态,虽未必全然心无芥蒂,但至少在明面上,因天子之威和共同的大敌,将帅之间的矛盾被暂时压下,统合成一股力量。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他最后看向卢植:“卢公!”
“老臣在!”卢植出列,虽显老迈,精神却矍铄。
“大军开拔,后勤民夫,伤患救治,洛阳赈济,万般庶务,皆赖公统筹!此乃王师之根基,胜败之所系!”
“陛下放心!老臣肝脑涂地,必保大军无后顾之忧!”卢植慨然领命。
交代完毕,刘协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向台下肃立的数万将士。寒风卷动龙旗,猎猎作响。他望着那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却都写满了坚毅与渴望的面孔,心潮澎湃。
这些士兵,不再是董卓时代只知烧杀抢掠的西凉悍卒,也不再是李傕郭汜麾下麻木不仁的乱兵。他们中有皇甫嵩、段煨带来的百战精锐,有刘备带来的仁义之师,有袁绍、袁术“进贡”后被整编的冀州弩手、丹阳劲卒,更有在洛阳废墟中新募的、饱含家仇国恨的河洛子弟!
刘协看到了不同:
营地中,新搭建的粥棚热气腾腾,不再是抢夺而来的粮食,而是后方百姓勒紧裤腰带、卢植苦心筹集的军粮。士兵们有序排队领取,不再哄抢。
行军队列旁,偶尔有劫后余生的百姓远远观望,士兵们不再投以贪婪或暴虐的目光,反而有军官大声提醒:“严守军纪!不得滋扰百姓!违令者斩!”——这是皇甫嵩、段煨治军的铁律,也是刘备“仁义”理念的渗透,更是刘协“护民之盾”誓言的体现。
一些士兵的甲胄缝隙里,还珍藏着从洛阳废墟中捡回的、刻有家人名字的小物件,眼中除了杀敌的怒火,更有一份守护家园的温情。
伤兵营里,随军民夫和医官忙碌穿梭,尽力救治,不再是任其自生自灭。虽条件艰苦,却显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这支军队,依然带着乱世的伤痕与铁血,但其魂魄深处,己悄然注入了一丝“仁义”的微光和对“生民”的责任。这微光,源于刘协艰难的抉择,包括接纳贾诩的“毒计”,源于皇甫嵩、段煨的整肃,源于刘备的榜样,更源于洛阳废墟上那具被撑死的尸体所带来的锥心刺痛!
刘协拔剑出鞘,龙渊剑在冬日下发出清越的龙吟!他高举长剑,声音灌注了全部的力量与信念,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将士心头:
“汉家的将士们!”
“胡虏肆虐,山河破碎!你们的父母妻儿在哭泣!你们的家园在燃烧!你们的同胞在胡骑的刀下哀嚎!”
“朕!与你们同在!”
“皇甫嵩、段煨、刘备……你们信赖的将军,与你们同在!”
“今日!王师北上,非为争地,非为私仇!乃为复仇!为雪耻!为还我河山!为护我黎庶!”
“此战!有进无退!有胜无败!”
“用你们手中的刀剑!告诉那些豺狼!”
“汉家疆土,寸步不让!汉家子民,不容欺凌!”
“凡我汉土,胡骑过处——尽悬槁街!”
“杀——!!!”
“杀——!!!”
“杀——!!!”
山呼海啸般的怒吼瞬间爆发!如同沉睡的巨龙发出震天的咆哮!数万刀枪齐举,寒光映日!狂热的战意和保家卫国的信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洪流!士兵们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胸中激荡着守护的豪情,那气势,仿佛要将这笼罩北方的胡尘彻底撕碎!
皇甫嵩、段煨等将领眼中精光爆射,同时拔出佩剑!贾诩平静的眼眸深处,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芒。卢植老泪纵横,却挺首了佝偻的脊背。
刘协立于高台,玄甲赤披,剑指北方!身后,是猎猎作响的龙旗与同仇敌忾的王师!身前,是烽烟弥漫、即将决定华夏命运的冯翊战场!
龙旗北指胡尘暗,
将士同仇气如山。
毒士良将共一志,
且看明日破楼兰!
开战的号角,并未在此时吹响。但决战前夜的洛阳,己将这积蓄了无数血泪、挣扎、权谋与信念的力量,凝聚到了顶点。只待黎明破晓,那复仇的铁流,便将滚滚北上,去书写汉室兴衰与民族存亡的最终篇章!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i00f-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