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酒店的台灯总在凌晨三点准时闪烁,电流滋滋的杂音像只不安分的小虫,顺着墙缝往耳朵里钻。小七把笔记本垫在膝盖上,笔尖在纸上划出歪扭的音符,忽然被这规律的声响勾得笑了——这不就是现成的鼓点吗?她赶紧写下:“三点钟的台灯在打节拍/病毒说晚安我偏不乖乖睡”,铅笔芯在纸面蹭出沙沙声,恍惚间又看见核酸点那条蜿蜒的长队。
那天她刚值完早班,裹着结冰的羽绒服排在队尾,前面穿珊瑚绒睡衣的大叔举着亮闪闪的锅铲,橡胶手套上还沾着豆瓣酱。“刚炒到一半,听见喇叭喊下楼核酸,”他举着锅铲给队伍前后的人看,“这郫县豆瓣可是托人从西川捎的,耽误了收汁要出大事!”排在他前头的红领巾小姑娘突然举起采样管,对着太阳晃出彩虹:“叔叔你看,我的魔法棒里有星星!”
队伍缓缓挪动时,张爷爷拎着鸟笼从旁边单元楼拐出来,画眉鸟在笼里扑腾着翅膀,跟着广播里的《东方红》扯着嗓子唱。“它比我积极,”老人摸着鸟笼笑,“每天六点准时叫早,现在听见‘下楼做核酸’比听见开饭铃还精神。”小七掏出手机想拍下这热闹场景,却看见大白防护服背后写着“吃果冻啦”,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啊——像吃果冻一样张大嘴哦。”穿这身防护服的护士总爱说这句,棉签捅到嗓子眼时,她会轻轻吹口气:“乖,马上就好,等会儿给你贴颗星星贴纸。”有次小七忍不住问:“你这名字谁写的?”对方隔着面罩笑出两个酒窝:“我女儿,她说这样大家就不怕做核酸了。”
转阴那天阳光特别好,小七抱着社区送来的旧吉他坐在窗边,把这些碎片串成旋律。副歌改到第七遍时,隔壁突然传来敲墙声:“七姐,写歌呢?”是那个“吃果冻”护士,她隔着墙喊,“能不能加段我们的rap?比如‘酒精喷壶是我的麦克风/防护服是最潮的演出服’?”小七笑得差点把吉他摔了,赶紧记下这句:“就这么定了,算你个合作作者!”
录音那天特别热闹,护士带着同事们来帮忙和声,张爷爷的画眉鸟也凑了热闹,在背景音里贡献了段清亮的鸣叫。老年腰鼓队的阿姨们听说要录歌,特意穿了演出服来拍手打节奏,连那个举锅铲的大叔都提着新炒的豆瓣鲫鱼来当“录音棚零食”。
颁奖消息传来时,小七正在给独居的陈奶奶送菜。社区主任举着手机追得气喘吁吁:“获奖啦!评委说这歌里能听见锅铲响、鸟叫和孩子笑,比任何配乐都动人!”领证书那天她特意穿了件红毛衣,排队时听见身后有人哼起副歌,调子拐了个可爱的弯。
转身一看,正是穿“吃果冻”防护服的护士,只是今天摘了面罩,眼角还留着勒痕。“你这歌词得改改,”她掏出皱巴巴的纸巾擦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那天王婶牵她家泰迪来做核酸,狗绳刚好一米长,它硬是逼着王婶保持距离,比她孙子听话多了——该加句‘小狗都懂一米线’!”
小七笑得首不起腰,抬头看见物资车正碾过路边的融雪,冰碴子被车轮压得咯吱响,像极了她录歌时没唱准的那个转音。远处的柳树抽出嫩芽,护士突然指着天空:“你看!像不像你歌里写的——‘寒冬没唱完的调子/春天接着哼’?”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fcga-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