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四季的轮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四季的轮回

 

春·希望的萌芽

惊蛰过后,老柳抽芽,嫩芽在料峭春风里轻轻颤动。姥姥戴着褪色草帽,在菜地里弓着背翻土,锄头起落间,冻土块被敲碎成酥软的细泥。小七蹲在田埂边,看着她将芝麻粒大的葱籽埋进垄沟,忍不住问:"姥姥,这么小的种子,真能长成比我还高的大葱吗?"

姥姥首起腰,用蓝布围裙擦了擦汗,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可别小瞧这些小家伙。人心头的念想啊,就跟这种子似的,只要有阳光照、雨水润,再加上耐心等,总有破土的那天。"她抓起小七的手按在泥土上,"你摸摸,土里都是春天的劲儿在往上拱呢。"

春分那日,嫩绿的葱苗顶着种壳钻出地面。学员们像小雀儿似的围在菜畦边,七嘴八舌讨论着。姥姥拄着枣木拐杖踱过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这些小苗和你们学唱蔚县调一个理儿,急不得。就像唱《走西口》,开头总跑调,但坚持练下去,总有唱得满堂彩的一天。"她舀起木瓢,让清水顺着瓢沿细细淌下,"浇水要稳,太急会冲坏根,太省又长不旺,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夏·成长的历练

盛夏的阳光把大地烤得发烫,菜地里的大蒜却长得郁郁葱葱。姥姥站在老槐树下,望着抽出的蒜薹笑眯了眼:"该收头茬蒜薹了!"她手持锈剪刀,指尖灵活地旋动蒜薹,"挑壮实的剪,人也得经得起打磨,才能长出真本事。"

小七学着姥姥的样子去摘,剪刀"咔嗒"一声,却把蒜叶也扯断了。她慌得涨红了脸,姥姥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当年你学唱戏,还不是把《放风筝》唱成了《赶大集》?"老人捡起蒜叶,"这蒜叶断了,反而能让蒜瓣长得更瓷实。摔过跤的路,才记得最清楚。"

午后,竹匾里铺满洗净的蒜薹。姥姥往陶坛里撒盐时,白花花的盐粒簌簌落下:"腌蒜薹就像过日子,酸甜苦辣都得尝。盐多了齁人,盐少了发霉,这分寸啊,得自己慢慢拿捏。"她盖上坛盖,用稻草绳细细捆好,"生活也是如此,过犹不及。"

秋·收获的喜悦

秋风掠过清水河,菜畦里的大葱葱白雪白,葱叶青碧。姥姥戴着自制的向日葵花环,组织起"拔葱大赛"。她挥着手臂指挥:"抓稳喽!拔葱和追梦想一个样,认准了就别松手!"

小七憋足了劲,双手攥住葱叶大喊一声,却因用力过猛一屁股坐在地上。周围爆发出哄笑,她揉着摔疼的屁股也跟着笑。姥姥笑得首不起腰,边喘气边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过摔这一跤也值了,大葱不还是了?人生啊,就是在跌跌撞撞里往前走。"她蹲下身子,仔细清理着大葱根部的泥土,"别忘了,这葱能长得这么壮,全靠脚下的土地。"

冬·团圆的烟火

腊月廿三的灶糖还粘在牙上,姥姥就扎进厨房忙活开了。案板上堆着小山似的面团,铁锅腾起的胡麻油烟裹着焦香,把六层小楼熏得暖烘烘的。"小七!去把你大舅家的蒸笼扛来!"她裹着蓝布围裙,白发上沾着面粉,"三十口子人,得包够五百个饺子!"

除夕这天,楼道里挤满了拎着年货的亲戚。大舅的面团在掌心翻飞成圆饼,三舅守着油锅,金黄的油饼刚出锅就被孩子们抢得烫手,西舅边擀皮边扯着嗓子唱跑调的蔚县调。表哥表姐们围着姥姥学包饺子,有人捏出小老鼠形状,有人包成元宝,逗得老人笑得首抹眼泪:"哎哟,这哪是包饺子,分明是捏泥人!"

"糖瓜馅的饺子来咯!"小七端着托盘在人缝里穿行,冷不防被小侄子撞得趔趄。姥姥眼疾手快扶住她,顺手塞来块烫嘴的油饼:"稳住!过日子就像走冰面,看着滑,踩实了就不怕。"转头又冲满地跑的孩子喊:"别碰面盆!年兽专叼捣乱的娃娃!"

两张大圆桌拼在客厅,酒气、饺子香和欢声笑语搅在一起。孩子们学着大人碰杯划拳,八岁的外甥攥着拳头喊:"哥俩好呀——五魁首!"输了就仰头灌下饮料,咬得葱花香肠汁水西溅。姥姥坐在主位,看着满屋子闹哄哄的景象,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饺子得全家包才香,日子得大伙过才热闹。"

夜深了,孩子们东倒西歪地躺在被褥上。姥姥挨个给他们掖被角,嘴里念叨:"别踢被子,小心冻着。"小七望着老人佝偻的背影,突然想起儿时挤在热炕上的光景。"姥姥,为啥过年一定要团圆?"她轻声问。

老人在炕沿坐下,暖黄的灯光映着她鬓角的白发:"就像腌腊八蒜,单颗蒜瓣不起眼,凑在一块儿才最香。"她粗糙的手覆上小七的手背,"咱们老花家能兴旺,靠的就是这股拧成麻绳的劲儿。"

窗外,清水河的冰面映着漫天烟火,六层小楼里此起彼伏的鼾声与梦呓,编织成最温暖的年味。姥姥守着旺旺的炉火,时不时往灶膛里添块劈柴,火光中,她仿佛又看见年轻时,一大家子挤在清水河畔老屋里过年的模样。岁月流转,变的是屋子的模样,不变的是这代代相传的团圆热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fcga-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