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 章归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 章归处

 

眼看着村里的产业越来越成熟,竹编产业线上线齐发力,以竹笋为主导的食品远销海内外,村里的竹子亲自基地每周末络绎不绝赶来打卡。村里还因地制宜发展在高坡种出了高山绿茶,那味道,相当板扎得紧。

但高山绿茶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饭后饮料,起初只是各家各户的自留饮品。有一次,外婆的小虎周末来到小院,外婆说什么都要给虎娃带点自己亲手炒制的茶叶,虎娃感动得眼泪哗啦哗啦往下掉。这都是外婆的味道啊,虎娃带到工作的地方去,同事们闻到他泡的茶,魂都被勾走了。

虎娃的上司听说办公室的同事们近段时间都喜欢喝虎娃的茶,就问虎娃要了一点。一用八十度开水泡,撇去浮沫,那味道,简首让人心情愉悦。就拜托虎娃帮买一点,虎娃难为情地说,这是我外婆亲自做的,老人家年纪大了,做得有点少。

作为资深茶友,上司江寒生多少感觉有点遗憾,但是不好说什么,脸上写满了不甘。就问虎娃,村里还有人做这种茶嘛。虎娃说,有倒是有,但是各家各户种的都不多。等我周末回去看外婆的时候给你在村里收一点吧。

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执行总裁,江寒声特意吧这个茶拿去检测,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我滴个乖乖,天菩萨,这小小的茶叶居然是富硒茶叶,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简首绝了。

作为一个商人,江寒声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决定去村里做调研,发现此地海拔高,纬度低,云雾缭绕,是个避暑胜地。依靠赤水河,两旁的山地上竟然还有古茶树,很多很多,有的两个人都包圆都包不完。山里还有很多五味子,半夏,独角莲等药材。

山里适合种茶树,更适合搞成一个茶叶。村里专业炒茶的人不多,大都年纪大了。但炒的最安逸的还是外婆,无论是火候还是成色都可以去当个专业的炒茶师傅,去年省职业技能大赛还专门邀请外婆去做评委。外婆本来都想拒绝了,因为身体原因,但想着能帮助年轻人更好的成长,还是来到了现场指导。

经过实地考察,很快,江寒声就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制茶基地,购买了设备,招聘了一批专业的二话不说就开干。

因为茶叶的采收是有季节的,除了制茶,江寒声还开辟了辣椒基地,做当地特色的辣椒,老品种,皮薄肉厚,香而不辣。做农业本来就要面临着很多困难,任重道远。

第一年因为下了大暴雨,辣椒基地受到了重创,本来到了快结果的时节,小花花被暴雨打得七零八落,有的还被泡了起来。江寒声和虎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地政府也很心痛,为他们的基地申请了农业补助,多少尽一份绵薄之力。应了那句话,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多多么渺小。外婆拄着拐杖来到了基地,说了一句: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两个年轻人深受鼓舞:在暴雨过后带领工人把辣椒基地的水排干,挽救还能活的辣椒苗苗,带领工人加班加点做好防水系统。

度过大难,将有大成。来年江寒声和虎娃的制茶产业和辣椒产业蒸蒸日上。他们时常来村里外婆的小院喝茶聊天,外婆也很乐意和小辈摆龙门阵。小院外,外婆的身影佝偻了不少,虎娃知道,终有一天,外婆会离开这个世界,那就尽力让外婆的晚年幸福一些。只要有空,就往外婆的小院奔,在这里,他还是外婆的小孙子,是外婆带大的孩子。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ecgc-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