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孟获被释放后逃回自己的老巢,银坑洞。
他一脚踹翻了面前的铜鼎,滚烫的炭火与兽骨汤水泼了一地。
“诸葛村夫!”
孟获的咆哮在洞中回荡,震得火把上的火焰都剧烈摇晃。
他双目赤红,脸上的肌肉扭曲。
他不能再败了。
“来人!”他嘶吼着。
几个亲信战战兢兢地跑了进来。
“把洞里所有能换成兵的东西,金子、银块、玉石、皮毛,全都给我搬出来!”
“派人去八番九十三甸,去所有瞧不起汉人的部落!告诉他们,谁肯出兵帮我,这些,就都是他们的!”
“告诉他们,我孟获要集结南中所有的勇士,用人山人海,把那个汉人丞相,连同他的营寨,一起碾成粉末!”
金银珠宝被装进一口口大箱,由最快的信使送往南中各处。
那些散落在百万大山深处的部落,那些桀骜不驯的洞主与族长,在看到那晃眼的财富后,心中的贪婪与野性被彻底点燃。
不过十数日,银坑洞外,数不清的部落汇聚而来。
他们肤色各异,图腾狰狞,手中的兵器五花八门。
有淬毒的吹箭,沉重的骨棒,锋利的獠牙短刀。
不同的战鼓声此起彼伏,数十万大军,如乌云般笼罩了这片山林。
孟获站在高处,看着下方黑压压的人头,看着那一片片招展的兽皮大旗,胸中充满了豪情。
他终于有了可以压倒一切的力量。
这一次,他要看着诸葛亮在他绝对的力量面前,计谋用尽,束手无策!
蜀军大营。
一名探子连滚带爬地冲进中军大帐。
“报——!丞相!孟、孟获……他,他召集了南中所有部落,号称……号称五十万大军,正向我军杀来!漫山遍野,全是人!”
帐内诸将,闻言无不变色。魏延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刀柄,赵云面沉似水。
数十万……那是什么概念?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这几万兵马给淹了。
唯有诸葛亮,听完禀报,竟轻轻笑出了声。
“好啊。”他轻声说道,“我正愁他们如林中之蚁,难以聚而歼之。如今倾巢而出,倒是省了我不少功夫。”
他站起身,环视帐内面带忧色的众将,笑道:“我正要让他们都来,好好见识一下,何为天兵。”
说罢,他走下帅案,语气平淡地吩咐:“备我的小车,随我出营。”
“丞相!”魏延大急,上前一步,“敌众我寡,十倍于我!此时岂能出营浪战?当据险坚守,再图良策啊!”
“文长。”诸葛亮回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深邃,“今日,便让你们看看,战争,不只靠人多。”
两军对垒于一片开阔的河谷。
一边,是数十万蛮军组成的无边人海,喧嚣震天,杀气腾腾。
另一边,是蜀军数万将士组成的森然军阵,鸦雀无声,不动如山。
阵前,一辆简陋的西轮小车之上,诸葛亮羽扇纶巾,安然而坐,神态自若得仿佛是在游览山水。
这幅景象,让孟获怒火中烧。
“诸葛村夫!”他催马上前,用尽全身力气咆哮,“今日我带南中百万勇士在此!我看你还有什么阴谋诡计!有胆,就出来与我堂堂正正一战!”
诸葛亮连看都未看他一眼,只是轻轻举起了手中的羽扇,向下一挥。
咚——!
蜀军阵中,战鼓只响了一声。
紧接着,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蜀军的军阵,突然动了。它没有向前冲锋,而是像一个活物般开始自我旋转、分裂、重组。
前后左右,门户开阖,整个大阵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不断变化的迷宫。
“冲!”孟获被这诡异的阵法激起了凶性,大手一挥。
蛮军发出震天的吼声,冲了过去。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
冲在最前面的部队,一头扎进蜀军阵中,却像是冲进了一片浓雾。
他们左冲右突,却总是在原地打转,根本找不到蜀军主力的位置。
眼前尽是晃动的旌旗和不断变化的盾牌,却碰不到一个敌人。
后面的部队不明所以,依旧疯狂前涌。
不同部落的蛮兵挤作一团,互相推搡,彼此阻碍。
有的部落想往左冲,有的部落想往右突,号令不一,瞬间乱成一锅粥。
那座大阵,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数十万蛮军的冲击力,消解、牵引、搅乱。
孟获在后方看得目瞪口呆,他完全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
他只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人海,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混乱,自相践踏,哀嚎遍野。
他所倚仗的力量,成了杀死自己的力量。
就在他心神大乱之际,两股凌厉的杀气,从那混乱的迷阵中杀了出来。
左边,魏延手持大刀,身后跟着数千精兵,所过之处,人仰马翻。
右边,赵云银枪如龙,一身白甲在乱军中格外醒目,势不可挡。
他们的目标,不是乱军,而是中军大旗之下的孟获!
孟获惊骇欲绝,急忙调转马头想跑。
可他己经被赵云死死锁定。
一道银光闪过,他整个人被硬生生挑离了马背,重重摔在地上,激起一片尘土。
不等他挣扎,数名蜀军一拥而上,再次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当孟获被第西次押进那座熟悉的中军大帐时,他整个人都是懵的。
他跪在地上,抬起头,死死地盯着帅案后的那个身影。
他的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愤怒、不甘、屈辱……这些情绪都还在,但更深处,一种他从未有过的感觉,正在生根发芽。
那是恐惧。是对一种未知力量的,最原始的恐惧。
诸葛亮缓缓走下帅案,亲手解开了他的绳索。
“我再放你回去。”
“你回去,再整兵马,再来一战。”
孟获踉跄着站起身,他一步步退出大帐,每一步都沉重无比。
帐内,魏延看着孟获消失的背影,终于忍不住问道:“丞相,此人己心胆俱裂,为何……还要放虎归山?”
诸葛亮回到案后,摇了摇头,目光幽深。
“其心虽怯,其志未死。不让他输得明明白白,这南中,便永无宁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dfde-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