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声音的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二章 声音的种子

 

伦敦的清晨带着雨后的潮湿,程岚苓站在大英图书馆的穹顶下,仰望着玻璃天窗上凝结的水珠。

阳光透过水滴,在地面上投下细小的彩虹光斑,像散落的音符。

"坐标确认了。"卢卡斯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背景音是键盘敲击的轻响,"第西十九个节点在苏格兰的尼斯湖声呐站。"

黎茵茵抱着一摞古籍从走廊尽头跑来,粉色头发上别着新买的音叉发卡:"猜猜我发现了什么?1898年的声学协会会议记录里提到过'水声记忆'技术!"

她展开一本皮革封面的笔记,泛黄的纸页上画着湖泊的声波反射图,旁边标注:"当声波在水面刻下印记,它将比石碑更持久"。

苏格兰高地,尼斯湖观测站

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白的天空。

声呐站的金属外墙爬满青苔,入口处却装着崭新的生物识别锁。

程岚苓将音叉U盘插入认证槽,厚重的防波门无声滑开。

观测室内,墙壁上布满了铜制的声波接收器,形似巨大的耳朵。

中央控制台上刻着一行字:"声音的种子在此沉睡"。

"这不仅仅是声呐站..."普丽娅抚摸着控制台边缘的纹路,"这是克莱拉设计的终极声学存储器。"

当卢卡斯启动古老的液压装置时,整面墙的铜制"耳朵"缓缓转向湖面。

湖水突然泛起不规则的波纹,仿佛有看不见的手指在弹奏水面。

程岚苓的传感器捕捉到49Hz的共振——与全球节点完全同步。

"听!"黎茵茵指向天花板。

隐藏的音箱阵列播放出一段复合声波:冰川移动的轰鸣、鲸鱼的歌唱、火山低语,最后是数百个女声用不同语言重复同一句话:"我们被听见了"。

深夜的伦敦公寓

程岚苓将尼斯湖带回的水样滴在载玻片上。

显微镜下,水中悬浮的矿物质排列成奇特的几何图案——正是克莱拉网络的简化版。

"生物矿化声纹。"娜塔莎的全息影像解释道,"声波改变了水分子结构,信息可以保存数百年。"

黎茵茵突然从沙发上弹起来:"所以我们可以在任何水域'种植'声波记忆?"

普丽娅的银镯子映着电脑蓝光:"就像古人用结绳记事,只是我们用的是..."

"水的记忆。"程岚苓轻声接道。

泰晤士河口,黎明时分

西人站在入海口的礁石上。

程岚苓将改装后的音叉浸入海水,卢卡斯启动便携式次声波发生器。

当特定的频率传导入水,海面顿时浮现出环形的波纹,像一朵巨大的水中鸢尾花。

黎茵茵放飞装载着全息投影仪的无人机。

光影交织中,克莱拉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显现:"现在,轮到你们播种声音了"。

程岚苓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在《声音的种子》标题下,她画了一滴放大后的海水,里面包含着微型的全球声网。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远处的海豚群突然跃出水面——它们发出的超声波,正是完美的49Hz。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bcia-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