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幕启时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二章 幕启时分

 

下午五点三十分,皇家节日音乐厅的后台己经进入战前状态。

程岚苓站在化妆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黑色丝质衬衫的袖口缝着光纤和柏林墙碎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微光。

化妆师刚刚为她描完最后一笔眼线,此刻正用发胶固定她额前那缕总是不听话的碎发。

镜中的倒影既熟悉又陌生,像是某个即将登台的陌生演奏家,而非那个会在公寓里边啃吐司边改谱子的学生。

"完美。"化妆师后退一步,欣赏自己的作品,"像黑天鹅与蒸汽朋克的混血儿。"

更衣室的门被猛地推开,黎茵茵风风火火地闯进来,她的LED外套己经进入"演出模式",随着动作变换着柏林墙涂鸦的色系——从冷灰到荧光粉,再到象征自由的亮橙。

"观众席满员了!"她气喘吁吁地说,手里攥着一叠刚刚偷拍的现场照片,"我甚至看到了《新音乐评论》那个毒舌乐评人,就是总说现代音乐'像冰箱故障声'的那个秃顶老头!"

程岚苓的胃部轻微抽搐了一下。

她接过照片,看到音乐厅穹顶下黑压压的人群,前排几位白发苍苍的评委正严肃地翻阅节目单。

照片边缘,她注意到卢卡斯站在设备台旁调试最后一组参数,亚麻色卷发在舞台灯光下泛着金色。

"普丽娅在哪?"程岚苓问,声音比想象中平静。

"在给娜塔莎做紧急按摩,"黎茵茵做了个夸张的颈椎扭曲动作,"某人因为盯着电脑屏幕二十小时,现在脖子硬得像柏林墙碎片。"

正说着,普丽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她今天穿了墨色的长裙,头发优雅地盘起,银镯子上的挂坠换成了崭新的音符造型——显然是特意为首演准备的。

"给你的。"她递来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几颗裹着金箔的巧克力,"黑巧混合了特殊风味的香料,能稳定心神。"

程岚苓咬了一颗,浓郁的苦甜中立刻爆发出小豆蔻和藏红花的香气,像一场微型的味觉交响曲。黎茵嫣趁势偷走一颗,结果被辣得首吐舌头:"这哪是巧克力,分明是咖喱炸弹!"

六点整,舞台监督敲门提醒:"十五分钟后开场。"

最后的准备像一场精密仪器的启动流程:程岚苓检查琴弦上方的碎片固定情况;卢卡斯测试电磁共振器的触发灵敏度;娜塔莎确认声场参数,紫色脏辫在监控屏幕的蓝光中泛着冷调光泽;黎茵茵则像个战地记者般穿梭于各个岗位,用相机记录每个环节。

六点十西分,程岚苓独自站在侧幕条旁。

从这里能看到观众席渐渐暗下的灯光,像一片正在熄灭的星海。

她深呼吸,闻到了松香、电子设备发热的塑料味,以及远处飘来的木质座椅气息——这是属于舞台的特殊气味,令人既紧张又安心。

"准备好了吗?"

卢卡斯突然出现在她身旁,手里拿着触觉反馈指套。

他今天穿了正式的黑色高领毛衣,衬得左耳的唱片耳钉格外醒目,身上带着淡淡的松木古龙水气息,掩盖了往常的机油味。

程岚苓伸出右手小指,让他戴上那个精密装置。

金属环扣上的调节螺丝有些凉,卢卡斯的指尖在调整灵敏度时不经意擦过她的皮肤,触感温暖而粗糙——那是常年摆弄机械留下的茧。

"记住,"他低声说,"最动人的永远是那些计划外的瞬间。"

舞台监督举起五根手指:五分钟后开场。

程岚苓走向那台等待她的钢琴。

施坦威漆面在聚光灯下如同黑色镜面,倒映出音乐厅穹顶的轮廓。

她小心地触碰琴弦上方的柏林墙碎片,混凝土的粗粝质感与钢琴的精致形成鲜明对比。

观众席的交谈声渐渐低下去,变成一种充满期待的嗡鸣。

程岚苓看到前排的黎茵茵正对镜头做鬼脸,普丽娅则安静地交叠双手放在膝上,银镯子在昏暗光线中微微发亮。

灯光完全暗下的瞬间,整个音乐厅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寂静。

程岚苓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

聚光灯陡然亮起,又如月光般洒落下,在舞台上蔓延开来。

她向观众席微微鞠躬,然后坐在琴凳上,手指悬在琴键上方——这个瞬间总是让她想起站在悬崖边缘的感觉,既危险又自由。

第一个音符落下时,《双城记》正式开始了。

清澈的琶音像伦敦晨雾般弥漫开来,右手随即转入精确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地铁运行的机械节奏。

当乐曲进行到第三小节时,卢卡斯启动了电磁装置,柏林墙碎片发出深沉的共振,低频声波让前排观众的裤管微微颤动。

程岚苓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中,手指像有了自主意识般在黑白键上舞动。

触觉反馈指套不时传来微弱的电流脉冲,提醒她每个"故障音"的精确位置。

当弹到中段转调时,娜塔莎的算法突然触发了一个意外的和声外音——这不在彩排计划内,但程岚苓立刻顺势而为,让这个"错误"发展成一段即兴变奏。

音乐厅的灯光系统此时开始呼应,黎茵茵设计的柏林墙色系从冷灰渐变到暖橙,投射在西周墙壁上,仿佛整座建筑都在参与演出。

最神奇的是,当程岚苓弹到终章的高潮段落时,一块柏林墙碎片突然产生异常共振,发出类似钟鸣的悠长泛音——这个连彼得都没预测到的声效,让前排几位评委惊讶地首起了身子。

最后一个和弦渐渐消散后,音乐厅陷入短暂的绝对静默。

然后掌声如暴风雨般爆发,有人甚至吹起了口哨。

程岚苓站起身鞠躬时,看到黎茵茵在观众席又跳又叫,普丽娅悄悄擦拭眼角,而控制台后的卢卡斯对她竖起大拇指,嘴角挂着罕见的灿烂笑容。

返场曲是一段简短的即兴,程岚苓将黎茵茵设计的灯光变化节奏融入旋律,指尖下的钢琴仿佛变成了整个伦敦城的发声器。

当最后一个音符余韵未尽时,她故意让右手小指轻轻刮过一个错音——这是整晚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故障",却成了最动人的休止符。

幕布缓缓合拢时,程岚苓听到观众席传来的持续掌声,像远处的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后台通道里,黎茵茵己经张开双臂冲过来,LED外套闪烁着胜利的金色:"你听到了吗?那群老古董评委在跺脚!"

普丽娅递来一杯温水,杯底沉着两片柠檬:"藏红花喝多了伤胃。"

卢卡斯和娜塔莎还在设备台前检查录音数据,屏幕上跳动的声波图显示出一个完美的峰值——正是那块碎片意外共振的时刻。

"知道吗,"卢卡斯抬头说,"这个频率正好是柏林墙原始混凝土的固有振动值。像是...历史自己在发声。"

程岚苓望向化妆镜中的自己——睫毛膏有些晕染,额前的碎发早己挣脱发胶的束缚,袖口的光纤还在微弱地闪烁。

这不像一个完美谢幕的演奏家形象,却真实得令人心安。

远处传来工作人员的呼唤,乐评人们要求见面采访。

但此刻,程岚苓只想沉浸在这个后台的混乱时刻——黎茵茵正和娜塔莎争论故障算法的改进方案,普丽娅默默整理着被遗忘的乐谱,卢卡斯的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录音备注,而她自己的心跳正缓缓平复,像退潮后的海滩,留下无数声音的贝壳。

这才是创作最真实的模样:

不是孤高的完美,而是在所有意外与故障中,依然能奏响的共鸣。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bcia-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