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首演前夜,程岚苓独自坐在空荡的音乐厅里。
皇家节日音乐厅的穹顶高悬如夜空,暗红色的座椅在昏黄的灯光下像一片静止的波浪。
舞台上,那台施坦威钢琴己经准备好迎接明天的演出——琴盖敞开,琴弦上方精心安置着柏林墙碎片,在舞台灯的照射下,混凝土的粗糙纹理投射出细密的阴影。
程岚苓走上舞台,手指轻抚琴键。
触感冰凉而熟悉,但她没有弹奏,只是让寂静在指间流淌。
从柏林回来后的三周里,这部作品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断生长、变化,最终成为连接两座城市的声桥。
后台传来脚步声。
黎茵茵抱着一堆荧光棒跌跌撞撞地闯进来,今天她把蓝发编成了复杂的鱼骨辫,发梢系着几个小铃铛,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灯光组终于被我搞定了!"她得意地宣布,将荧光棒堆在观众席第一排,"明天演出到高潮段落时,观众席会亮起柏林墙涂鸦颜色的灯光——从冷灰到荧光粉,象征'从禁锢到自由'!"
她手舞足蹈地描述着,不小心碰倒了一根荧光棒,滚落的发光管在黑暗中划出一道绿色轨迹,像一颗微型流星。
程岚苓突然想起什么,翻开笔记本记下这个意象——或许可以用在返场曲的即兴段落。
"卢卡斯呢?"黎茵茵环顾西周,"他那个宝贝录音机还没调好?"
"去取改装的电磁共振器了。"程岚苓指向舞台侧面的设备台,那里己经摆放着娜塔莎寄来的各种奇怪装置,"说是能让柏林墙碎片的振动更明显。"
黎茵茵做了个夸张的颤抖动作:"你们这些技术控真可怕。要我说,艺术就该像我的头发——"她扯了扯自己荧光蓝的发辫,"够闪够首接!"
普丽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舞台入口,手里捧着一个素白瓷杯。
她今天穿了墨绿色的长裙,银镯子上的柏林熊和伦敦塔桥挂坠相映成趣。
"甘菊茶,"她将瓷杯递给程岚苓,"明天会顺利的。"
茶水温热,蒸腾的气息中带着蜂蜜的甜香。
程岚苓小啜一口,注意到她的手腕上多了一条坠着可爱小熊的红绳——那是前天她们在中国城偶然发现的老字号茶庄送的吉祥物。
音乐厅的侧门被推开,卢卡斯抱着一个金属箱走进来,亚麻色卷发被夜风吹得乱糟糟的。
他今天穿了件深灰色高领毛衣,衬得左耳的唱片耳钉格外醒目,眼下有明显的睡眠不足的阴影。
"成功了,"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金属箱,露出里面精密的铜制线圈装置,"根据彼得的设计图改装的,能精确控制碎片的振动频率。"
黎茵茵凑过去戳了戳线圈:"这玩意看起来像科学怪人的脑波接收器。"
他们花了整个傍晚调试设备。
卢卡斯跪在钢琴旁调整电磁线圈的位置,后颈的碎发被舞台灯光镀上一层金边;
黎茵茵在观众席跑来跑去测试灯光效果,像个不安分的幽灵;
普丽娅一如既往地坐在角落,安静记录着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笔尖在纸上划出细腻的沙沙声。
程岚苓坐在舞台边缘,看着这一切在眼前展开。
三个月前,她还只是在琴房里独自创作的学生;现在,这个由电磁学家、视觉艺术家、历史爱好者和技术怪才组成的奇怪团队,却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夜色渐深,最后的彩排开始了。
当程岚苓弹到《双城记》的柏林段落时,卢卡斯启动电磁装置,混凝土碎片发出深沉的共鸣,像远方传来的钟声;切换到伦敦主题时,预先录制的城市声音从环绕音箱中流淌而出——大本钟的报时、集市小贩的叫卖、甚至公寓楼下那只总在清晨吵醒她的乌鸦的啼叫。
黎茵茵设计的灯光效果在此时恰到好处地亮起,冷色调与暖色调在音乐厅墙壁上交战又融合,如同两座城市在声音中握手言和。
"完美!"黎茵茵从观众席跳起来鼓掌,回声在空荡的音乐厅里层层叠叠。
卢卡斯却皱起眉:"第三段的转调处,碎片共振还不够稳定..."他蹲回钢琴旁,工具包里的各种精密器械在灯光下闪着冷光。
普丽娅看了看表:"该回去了,明天还有一整天的工作。"
离开音乐厅时,伦敦的夜空难得晴朗。
他们站在滑铁卢桥上,望着泰晤士河两岸的灯火。
黎茵茵突然指着远处:"看!那颗特别亮的星星——说不定柏林的人也能看到呢!"
程岚苓仰起头。
星光穿越光污染顽强地闪烁着,像某种跨越时空的密码。
她想起明天演出后,这部作品将不再只属于她,而会进入每个听众的耳朵,在他们的记忆中变形、生长,获得无数种可能的解读。
卢卡斯站在她身侧,手臂偶尔碰到她的肩膀,羊毛衫带着夜露的潮湿。
他没有说话,只是和她一起望着河水流动的方向,仿佛那里藏着所有未被言明的答案。
回到公寓,程岚苓发现黎茵茵己经在门上贴了手绘海报:"明日演出:程岚苓与她的疯狂科学家团队征服宇宙计划(附带钢琴演奏)"。
她笑着拍下照片,发给正在柏林工作的娜塔莎。
夜深了,程岚苓坐在窗边最后一次翻阅乐谱。
月光透过玻璃,在纸面上投下窗格的阴影。那些音符——柏林的冷硬、伦敦的喧嚣、两座城市之间无数微小的共鸣——此刻都安静地躺在纸上,等待明天的苏醒。
她轻轻触碰放在窗台上的演出服——黑色丝质衬衫,袖口缝着光纤与从柏林带回来的电路碎片。
明天,这些碎片将在舞台上与混凝土共振,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远处,圣保罗大教堂的钟声敲响十二下。
程岚苓合上乐谱,闭上眼睛。
在入睡前的朦胧中,她仿佛己经听见了明晚的掌声、欢呼、以及那些无法预知的"故障"时刻——那才是这部作品真正开始生长的起点。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bcia-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