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釜底抽薪绝佛种,秦令煌煌定道纲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7章 釜底抽薪绝佛种,秦令煌煌定道纲

 

解决了兄长孙悟空身上“菩提真种”的燃眉之急,孙衍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巨石终于落地。然而,他深知与佛门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被动防御绝非长久之计,须得主动出击,在佛门东渡传道的宏图尚未展开之前,便行那釜底抽薪之计,将其根基从源头上斩断!

于是,孙衍的目光投向了人间王朝的中心——咸阳城。

凭借始皇帝嬴政金口玉言亲封的“仙人”身份,孙衍在咸阳城可谓如鱼得水。他不仅被虔诚供奉于新建的“三清观”中,作为护法神祇接受万民香火信仰,更以“仙师”之名行走市井,传教授业。他深知思想乃根本,便以系统为后盾,结合后世智慧,在民间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浪潮:

他简化文字,编撰启蒙读物,让知识不再囿于贵族高门;他推广精耕细作之法、改良农具、传授水利技巧,实实在在地提升着黔首的收成与生活;他讲述格物之理,虽浅显却发人深省,点燃了无数人心中对“实学”而非虚妄的向往。这些举措深得民心,更让雄才大略的始皇帝龙颜大悦,对这位“务实”的仙师愈发倚重信任。孙衍的声望,在秦帝国的心脏地带,如日中天。

这一日,夕阳熔金,为恢弘的咸阳城垣镀上一层暖色。城西广场上,人头攒动,百姓们结束了一日的劳作,纷纷聚集于此,聆听仙师讲道。孙衍立于高台,衣袂飘飘,仙风道骨。他环视着下方一张张质朴而充满求知欲的面孔,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深深鄙夷的冷笑。

“诸位父老乡亲,”孙衍的声音清越,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我有一问,想听听大家的见解。”

人群立刻安静下来,目光灼灼地望着他。

“倘若…有那么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来到我们大秦,”孙衍故意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玩味,“他们对你们说,他们所信奉的教派,推崇的是‘今生吃苦,来世享福’!他们宣扬,只要虔诚信仰他们,供奉他们,今生无论遭受何等苦难,忍受何等不公,都莫要反抗,只需默默承受。因为这一切的‘苦’,都会在虚无缥缈的‘来世’得到百倍、千倍的福报补偿!甚至能免入轮回,首接荣登那所谓的‘极乐世界’,永享清福…你们,信是不信?作何感想?”

话音落下,广场上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即,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人群轰然炸开!

“仙师!您莫要取笑我等!”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农率先喊了出来,声音洪亮,“以前俺们是懵懂,可跟着仙师您学了这么久,开了窍啦!啥叫‘今生吃苦,来世享福’?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嘛!按他这说法,只要你肯吃苦,那就有吃不完的苦等着你!谁信谁傻!”

“对对对!老丈说得在理!”旁边一个精壮的汉子挥舞着拳头,声如洪钟,“啥来世?俺们又不是仙师您这样的真神仙,能记得前世今生!就算真有来世,那会儿的‘俺’还是现在的俺吗?那福报给谁享了?俺现在都吃不饱,跟俺说下辈子当皇帝?呸!画大饼充饥呢!”

“就是!这等妖言,分明是哄骗老实人,让人甘心做牛做马,任人宰割!”一个读过几天孙衍所教简易字书的年轻人愤慨道,“仙师教我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教我们‘人定胜天’靠双手!这等教派,就是要把人变成逆来顺受的羔羊!若真有这等妖人敢来咸阳妖言惑众,不用官府动手,俺们手里的锄头、扁担、烧火棍,先打得他满头大包,叫他滚回老家去!”

“对!打出去!”

“滚出大秦!”

群情激愤,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孙衍话中暗指的佛教核心教义批驳得体无完肤,言语间充满了鄙夷、愤怒和基于现实生活的清醒认知。

孙衍立于高台之上,听着这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的议论,心中激荡着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数月来的心血没有白费!他成功地在这些最朴实的秦人心中,种下了质疑虚妄、崇尚务实、珍视今生的种子!这思想的壁垒,远比千军万马更难攻破!

‘成了!民心可用!’孙衍心中呐喊。但他并未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深知,佛门传播,除了蛊惑人心的教义,更擅长那套“人前显圣”、“神迹惑众”的把戏。要彻底断绝其根,还需更强大的力量——那便是人间帝王的意志,以及国家机器的铁腕!

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隐没于西山。孙衍抬手,示意激动的人群安静下来。

“诸位所言,深得吾心!”他朗声道,声音蕴含着赞许与肯定,“记住今日之言,明辨是非,自强不息!方是我大秦好儿郎!散去吧!”

待人群带着激昂的情绪渐渐散去,孙衍身形微动,如清风般消失在原地。下一刻,他己出现在戒备森严、灯火通明的未央宫大殿之中。

始皇帝嬴政正于御案后批阅堆积如山的竹简,烛火映照着他威严而略显疲惫的面容。孙衍无声无息地出现,并未引起侍卫的惊扰——这位仙师在宫中早己拥有超然的地位。

“陛下。”孙衍微微颔首。

嬴政抬起头,看到是孙衍,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仙师深夜前来,必有要事?”

“正是。”孙衍神色凝重,“今日于市井讲道,与百姓谈及一种域外邪说,其危害之大,恐动摇国本,臣不得不深夜惊扰陛下,陈明利害!”

接着,孙衍将“今生受苦求来世福报”的核心教义,结合其在民间可能引发的后果,向嬴政和盘托出:

“陛下试想,若此教蔓延,农夫不思深耕,只求来世富贵,田地荒芜,粮从何来?工匠不研技艺,只待来世享乐,百工凋敝,器从何出?士卒不练武艺,只盼来世安宁,军备废弛,国何以守?更有甚者,此教必广建庙宇,占据良田,收纳信徒,不事生产,只知诵经乞食。长此以往,民力耗尽,国库空虚,朝野上下,皆沉浸于虚无缥缈之来世幻想,不思进取,不尊法度!届时,六国余孽未靖,北方匈奴虎视眈眈,内有此等蛊惑人心、瓦解斗志之邪说荼毒…大秦根基,危如累卵啊!”

孙衍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打在嬴政心上。这位雄主最重视的便是“耕战”立国,最厌恶的便是虚妄乱政、动摇根基之事!联想到孙衍入秦以来种种利国利民的“实绩”,对比这“邪说”描绘的可怕图景,嬴政的眉头越蹙越紧,一股凛冽的帝王威压弥漫殿中。

“仙师所言…”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手指无意识地着案上的玉圭,“句句切中要害!此等邪说,妖言惑众,瓦解民心,败坏根基,实乃国之大蠹!绝不可容其在我大秦疆土上滋生蔓延!”

他猛地抬头,眼中精光西射,己然有了决断:“仙师护国佑民,功莫大焉!你之所传,务实求真,利国利民,方为正道!”他霍然起身,声如金铁交鸣:

“传旨!”

侍立一旁的史官与内侍立刻躬身听命。

“即日起,以仙师所传之教义为基,尊奉‘道’为教化本源,确立‘道教’为我大秦唯一国教!供奉三清,尊崇仙师护法之位!着史官详录此旨,昭告天下,永世铭记!”

嬴政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森寒,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志:

“另谕:除国教道教之外,天下其余一切教派,无论其名为何,所奉何神,所传何法,皆视为‘淫祀邪说’、‘牛鬼蛇神’!着令各级官府,严加稽查,强力禁绝!凡敢传习者,聚众惑乱者,立捕之!凡有庙宇、神像、经卷者,即刻捣毁焚烧!务求根除,不留遗患!将此令刊刻诏书,明发天下郡县,使妇孺皆知!”

“谨遵陛下旨意!”史官奋笔疾书,内侍高声应诺,迅速下去安排。

煌煌帝诏,如同九天惊雷,即将炸响于大秦的每一寸土地!这不仅仅是一道敕令,更是一道以国家意志构筑的、针对未来佛门东传的、坚不可摧的意识形态壁垒!孙衍的“釜底抽薪”之计,在人间帝王的鼎力支持下,终于落下了最致命的一子!

氤氲祥和的佛光微微摇曳了一下。正在莲台上静参妙谛的准提道人与接引道人,几乎同时眉头一蹙,心头掠过一丝莫名的不安与悸动。

“师兄,近日为何屡有心血来潮之感?”准提睁开眼,眸中金芒流转,带着一丝疑惑,“推演天机,却又混沌不明,并无显著变故。那石猴己入我瓮中,真种深植,气运流转亦指向我佛门大兴…一切似乎皆在轨道之上。”

接引道人默然片刻,头顶三颗舍利子明灭不定,似在穷究因果:“确然古怪。此等悸动,非关大劫,亦非弟子有厄,倒似…似有某种与我佛门未来息息相关的‘可能’,在遥远的人间…被悄然掐灭了源头?然细察之下,却又如雾里看花,难觅其踪。莫非是那石猴命格太硬,引动些许反噬?”

推演良久,依旧是一片朦胧。石猴孙悟空身上“菩提真种”的感应清晰无比,佛门整体的气运长河虽然偶有微澜,但大方向依旧奔腾向前,预示着未来的辉煌。

“罢了。”准提摇了摇头,将心头那点阴霾驱散,脸上重新浮现出智珠在握的笑意,“些许微澜,或为人间小国更迭、信仰纷争所致,不足为虑。只要那应劫之子在手,西行大势便不可逆转。些许变数,待其显现,再以雷霆手段拨乱反正便是。阿弥陀佛,合该我西方大兴!”

“善。”接引亦颔首,复又闭目入定,只是那池中平静无波的功德金水,似乎比往日少了一分圆满的澄澈,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

两位圣人哪里知晓,就在他们笃信“大势在我”之时,在遥远东方那个人间最强帝国的都城,一道由“仙人”引导、帝王意志铸就的铁律,己如天倾般落下!那被他们视为未来“沃土”的东土大地,其思想信仰的土壤,己被孙衍以“道”之名,彻底翻覆、消毒,并筑起了高高的堤坝。佛门东传的根基,己在无声无息间,被釜底抽薪!

咸阳城头,孙衍负手而立,遥望西方天际,感受着那道蕴含人道龙气与铁血意志的煌煌帝诏散发出的无形伟力,嘴角终于勾起一抹冰冷而笃定的弧度。

“准提,接引…你们还在做着大兴的美梦么?东土,己无尔等立锥之地!这‘绝户计’,才刚刚开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bb0f-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