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赵立春和沙瑞金交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赵立春和沙瑞金交谈

 

赵立春站在宽敞却略显陌生的办公室里。

他的目光落在桌上那部保密电话上。

缓缓伸出手,手指刚触碰到电话听筒。

稍作停顿后,却又轻轻地将手缩了回来,电话随之被放下。

眼前的两部电话,型号类似。

可所处之地却己截然不同。

昨天,赵立春还身处京州那间熟悉的办公室。

而今日,他来到了京城。

此次职务变动,表面上官级确实是提升了。

然而,赵立春心里却隐隐有着别样的感触。他明显感觉手中能够掌控的实权似乎变少了。

这或许就是晋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人生在世,哪能事事都顺遂呢?

就如同官场之路,有得必有失。

这其中的滋味,唯有自己能够体会。

沙瑞金来了,身后跟着他的秘书小白。

王秘书匆匆走进办公室,推开门通报:“领导,沙瑞金沙书记到了。”

赵立春微微点头,缓缓开口:“小王,快请他进来。”

“好的,领导。”

不多时,沙瑞金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办公室,白秘书紧跟其后。

赵立春和沙瑞金第一次见面,目光交汇,皆是礼貌性地微笑,随后伸手相握。

赵立春身为汉东省前任省委书记,资历深厚,己京城履新。

沙瑞金虽为汉东省新任省委书记,但论级别比赵立春稍低一些。

“赵书记,久仰大名,今日有幸当面请教。”

沙瑞金语气谦逊,态度诚恳。

在官场,谦逊确实是必要姿态,无论新到还是久居,尊重前辈才能汲取经验、稳步前行。

原本沙瑞金是不想来见赵立春的,他的几个干爹要求他必须来。

不来,就是失礼。

来了,可以探探赵立春的城府。

赵立春笑着摆了摆手:“沙书记客气了,请坐。我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你尽管开口。”

赵立春完全是坦诚以待。

他可没有想到沙瑞金有花花肠子,甚至是他赵家的掘墓人。

王秘书端上两杯热茶,茶香袅袅,为略显严肃的氛围增添了几分舒缓。

沙瑞金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赵书记,汉东这二十多年的改革成果有目共睹,在你的带领下,汉东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这次来,就是想跟你取取经,听听你的经验。”

了解吗?

诚然是假的。

老人家一首强调的原则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完全是恭维的话。

赵立春微微颔首,说道:“沙书记,改革发展,关键在人。

要重用那些锐意改革之人,他们就是推动发展的主力军。

就比如李达康,曾经是我的秘书,他可是改革的先锋啊。

他对工作充满热情,雷厉风行,只要认定的事,就会想尽办法推进,为汉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个地方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李达康那种敢想敢干的干部。

为了GDP,为了晋升,李达康甚至提出“法无禁止即可为”。

沙瑞金认真聆听,不时点头。

白秘书手中的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

赵立春没有注意这些细节,继续说道:“还有政法口的高育良,他是个有学识、有能力的同志,对政策的把控和解读很到位,在工作上也很有一套。

还有公安厅的祁同伟,工作积极,一心扑在事业上,为维护汉东的治安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同志,都是汉东发展的中流砥柱啊。”

沙瑞金思索片刻,说道:“赵书记所言极是,用人的确是关键。

汉东能有如今的局面,离不开你的慧眼识珠。

只是,如今时代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我想在继承以往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赵立春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是心中不悦:“沙书记,你有这样的想法很好啊,时代在变,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也要与时俱进。

但无论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选拔任用优秀干部的原则不能变。”

他腹诽道:“沙瑞金,你如果想创新,想突破,还装出一副不耻下问的模样干什么,超级虚伪。”

进门之后的沟通之后,赵立春认为沙瑞金不可交。

他有点想尽快结束这段没有意义的谈话。

话若投机一火车。

话不投机半句多。

但是人家不走,也不能赶人。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探讨着汉东的发展规划、干部任用等诸多问题。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大约过了三十分钟,沙瑞金看了看表,说道:

“赵书记,今天真是受益匪浅,耽误你不少时间。

你第一天到京城,打扰了。

赵书记,原本我是打算请你去家里吃饭的,晚上还有几个朋友一聚。

我就改天请你吃饭。

我明天还要去汉东,得回去再做些准备,就先告辞了。”

赵立春站起身来,苦笑道:“沙书记客气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随时交流。汉东的发展,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同志。”

沙瑞金再次与赵立春握手:“赵书记放心,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努力把汉东的工作做好。”

随后,他领着白秘书,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赵立春的办公室。

赵立春也没有打算去送沙瑞金,而是让王秘书把他送到楼下。

......................................

沙瑞金大步流星走到车旁,弯腰钻进车内,坐在后座。

他揉揉太阳穴,面露思索之色。

转头对白秘书再三强调道:“白秘书,赵立春刚刚说的那几个人名,你可得给我重点关注着。一个都不能重用,而且还得时刻防着他们。”

沙瑞金先入为主,将赵立春夸赞的那批人,全都划进了赵立春阵营,视为其心腹。

白秘书连忙点头:“好的,沙书记。您放心,我一定盯紧了。”

这就是官场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一些干部即将离任,接任的干部让前任干部推荐几个干部。

一旦前任列出名单,往往名单上的人,仕途基本就到头了。

为何会这样呢?

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官场逻辑。

接任者出于对权力格局和自身施政的考量,会对前任推荐的人有所防备。

一方面,担心这些人与前任关系紧密,在工作中可能不会全力支持自己,甚至形成掣肘。

另一方面,新领导往往希望启用自己信任的人,构建自己的班底。

这就导致前任推荐的人,即便本身能力出众,也可能因这种微妙的关系,在仕途上遭遇阻碍。

某种程度上来讲,官场的人事变动,不仅仅是职位的更替,更是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重新洗牌。

其中的门道,需要细细揣摩。

......................................

汉东省政法委书记办公室

高育良神色凝重,端坐在办公椅上。

对面,分别坐着祁同伟、陈清泉和肖钢玉三人。

高育良看了一眼面前的判决书,心里那股火 “噌” 地就冒了起来,恨不得当场就把陈清泉给生吞活剥了。

他强压怒火,看向陈清泉,冷冷问道:“陈院长,大风服装厂的判决书存在问题。

你说说,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高育良一称呼职务就是谈工作。

陈清泉缩了缩脖子:“高老师,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赵瑞龙和蔡成功的私人恩怨。”

高育良眉头一皱,厉声道:“陈院长,工作场合,称呼职务!”

陈清泉心里 “咯噔” 一下,他翻看着判决书,其实也知道这里面有问题。

可让他自己说出来,这不就等于自己打自己脸嘛。

虽说主审法官不是他,但都是他授意的。

高育良看向肖钢玉:“肖检,你讲讲看。”

肖钢玉清了清嗓子,说道:“高书记,主要是程序错误。”

高育良微微点头:“肖检说的很对。同伟,你也谈谈你的看法。”

祁同伟的身子往前倾了倾,有条不紊地说道:“大风服装厂股权案件应适用普通程序而非简易程序。

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大风厂的股权有 40% 是‘职工股权’,该案涉及人数超过 1000 人,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依法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

高育良带头鼓掌,脸上难得露出一丝赞许:“同伟,你说的很好。

大风服装厂股权案就是一颗雷,我们现在必须解决掉。”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aefc-2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