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空气里弥漫着喜庆和忙碌的气息。肥皂坊的“凝香皂”订单依旧红火,林家庄的村民们沉浸在分红预期的喜悦中。而林小雨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这一处。她深知,生意之道,贵在未雨绸缪,更贵在广结善缘。
书签生意虽然被肥皂的光芒暂时掩盖,但林小雨并未放弃。趁着年节将至,读书人走亲访友、互赠雅物的高峰期,她决定推出一批精心制作的**新年特别版书签**。
这次的创意更大胆:
* **主题成套:** 设计了“西时山水”系列(春山新绿、夏荷亭亭、秋枫似火、冬雪寒梅)和“才子佳人”系列(书生夜读、仕女抚琴、童子嬉戏、老翁垂钓)。
* **核心卖点——盲盒!** 林小雨将成套的书签打乱,每一枚都用素雅的油纸单独包裹,外面系上不同颜色的丝线(颜色与系列对应,但具体图案未知),装入特制的、印着吉祥纹样的小竹筒里。竹筒外只标注系列名称(如“西时山水雅集”或“才子佳人清赏”),不透露具体内容。
* **玩法:** 购买者随机抽取竹筒,打开后才能知晓得到的是哪一枚书签。集齐同一系列西枚,可凭竹筒和书签到店免费换取一枚特制的“福”字或“状元及第”主题书签。
这个新奇有趣的玩法,是林小雨借鉴了前世模糊记忆中的“盲盒”概念。她深知读书人骨子里那份对“雅趣”、“未知”和“收集”的偏好。
带着这批精心准备的“盲盒书签”,林小雨再次踏进了许记杂货铺。许掌柜的脸色依旧不太好,但看到林小雨主动上门,眼神中还是闪过一丝诧异和不易察觉的期待。
“许掌柜,快过年了,给您带点新鲜玩意儿。”林小雨笑容坦荡,仿佛之前的分歧从未发生。她拿出小竹筒,详细解释了“盲盒书签”的规则和玩法,尤其强调了“集齐换特典”的吸引力。
“您想想,”林小雨循循善诱,“读书人最爱什么?风雅、趣味、还有那么点小小的攀比心。这不知道能抽到什么的期待感,集齐一套的成就感,还有换取特典的稀有感…绝对能吸引他们!年节下走亲访友,送这个,新奇又有心意,比送寻常点心体面多了!保管您铺子人气更旺!”
许掌柜拿着小竹筒,听着林小雨条理清晰、充满诱惑力的解说,眼睛越听越亮。他本就是精明人,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这种玩法,前所未有!绝对能勾起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的兴趣!而且林小雨还带来了详细的“销售经验”建议:如何陈列(放在醒目位置)、如何吆喝(强调神秘感和收集乐趣)、如何利用“集齐换特典”带动复购……
“好!好一个‘盲盒’!妙!真是妙!”许掌柜脸上的冰霜瞬间融化,换上了久违的热情笑容,甚至带着几分亲热,“小雨丫头,我就知道你这脑袋瓜子灵光!这主意绝了!放我这儿卖,保管火!”
他搓着手,眼珠一转,立刻给出了比林掌柜当初更优厚的条件:“这样!丫头,以前是许叔小气了。这次这书签,卖的钱,你七,我三!不,这样,你七成五!许叔就占个铺面的便宜!以后有什么新鲜好玩意儿,可要第一个想着许叔啊!” 他主动让利,显然是想重新绑定林小雨这个“财神”。
林小雨看着许掌柜热情洋溢的脸,心中了然。这就是商人,利益面前,前嫌尽释。她没有立刻答应,只是微笑道:“许掌柜厚爱了。不过,三七开是您之前定的规矩,小雨不敢破例。这样吧,还按以前的三七分,您七,我三。不过…我另有个小请求。”
许掌柜一愣:“哦?你说。”
“我家里盘炕、做火墙、弄肥皂坊,用柴火多。您铺子里若有不要的旧木板、碎木屑、废纸壳子什么的,能不能便宜点卖给我?或者…抵一部分货钱也行?” 林小雨提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
许掌柜一听,这算什么要求?那些破烂平时还得花钱找人清理!他大手一挥:“嗨!这算什么事!以后铺子里的破烂,你随便拉!抵什么钱,就当许叔送你的!”
“那就多谢许掌柜了!”林小雨笑着应下,接受了三七开的条件。她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肥皂主要靠林记,书签则重新维系许记这条线。而且,当初许掌柜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书签起步)也确实提供了渠道,这份情,她还记得。用一些“破烂”换得对方心理平衡和渠道稳定,划算。
更关键的是,她提出要“破烂”,并非真的只为省柴火钱,而是为后续可能利用这些材料(比如造纸原料)埋个伏笔。
书签盲盒在许记杂货铺一上架,果然如林小雨所料,立刻引起了轰动。新奇、有趣、带着文雅的赌博意味,让不少读书人和附庸风雅的富户子弟趋之若鹜。许记铺子门庭若市,许掌柜笑得合不拢嘴,对林小雨更是热情备至,主动提出过年要给林家送些年礼。
肥皂和书签两条线都稳住了,林小雨的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凝香皂”的名声己经传到了县里,林掌柜的铺子供货压力越来越大。羊奶和花瓣的需求量激增,靠零散购买不仅成本高,供应也极不稳定,容易被卡脖子。
**必须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
她拿出肥皂坊赚的钱,又加上书签的一部分收益,购买了一批优质的**山羊种羊**和适合本地生长的**香花种子**(主要是多年生的玫瑰、茉莉,以及一些可做“松柏皂”的松柏幼苗)。
带着这些“资本”,林小雨找到了里正。
“里正爷爷,凝香皂卖得好,是咱们全村的福气。可这羊奶和香花,光靠外面买不是长久之计,价钱贵不说,人家一卡,咱们坊就得停摆。我想着,村里能不能批块荒地或者山坡地给我?我买些羊和花种,自己弄个小小的园子,专门养羊种花,供咱们肥皂坊用?这样成本低了,供应也稳了,肥皂坊能做得更大,年底大家的分红也更多!”
里正一听,这又是给村里谋福利、添产业的大好事啊!批块荒地算什么?反正荒着也是荒着!他大力支持,当即拍板:“好!小雨丫头想得周到!村西头靠河边那片坡地,向阳,土也还行,就是石头多点,一首没人种。划给你!村里给你出个文书!你好好弄,需要人手就跟我说!”
有了里正的支持和文书凭证,林小雨的心彻底踏实了。她带着家人和肥皂坊几个信得过的帮手,开始清理那片河畔坡地。碎石被搬走,杂草被清除,土地被翻整。羊圈搭了起来,松柏苗和香花种子被小心翼翼地种下。
冬日的寒风依旧凛冽,但河畔坡地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林小雨看着初具雏形的“凝香皂原料基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有了这块属于自己的沃土,肥皂坊的根基才算真正扎稳。
然而,她并不知道,就在“凝香皂”的名声随着商队传向更远的州县时,一双来自县里某位贵人府邸的、带着审视和算计的眼睛,己经悄然盯上了这小小的林家庄,以及那个屡屡创造“奇迹”的农家女。
肥皂卖到县里,是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风浪即将来临。林小雨的每一步布局,都在为迎接这场未知的风暴,积蓄着力量。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ihg0-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