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腊八,徐彦安又要去上学。
临走前,徐彦安拿了二两银子给赵柳枝,让她置办些年货。
这是他们头一次在县城过年。
徐彦安特意叮嘱:“娘,你爹身体都不好,今年多买些吃的,补一补。”
赵柳枝连连答应,满脸笑意:“你放心,娘知道怎么办。”
“你去了书院,也要好好吃饭。”赵柳枝慈爱地看着他,“读书很辛苦。”
徐彦安弯唇笑了笑。
徐二石也凑过来:“安儿,你别操心家里,爹前几天找人买了一大摞柴火,够过年用的了。”
“我再去买些米面和板油,临过年再买些鸡鸭鱼肉,咱们今年好好过个年。”
徐彦安颔首:“好。”
徐二石搓了搓手,似乎有什么话想说。
徐彦安干脆道:“爹,你有话要说吗?”
徐二石点了点头,欲言又止,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
进城这一个多月,徐二石亲眼见着别人家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
又见邻居家几个妇人,分明和赵柳枝年龄相仿,望去却像年轻了十岁。
心中越发愧疚,想着等徐彦安同意,就出去找个活干,挣点钱,补贴家用。
这般想着,他挠了挠头,小心翼翼问道:“安儿,我前几天听人家说,码头上招人卸货换船,一天能赚一百文,我想去试试,你看行不行?”
徐彦安微微蹙眉。
徐二石连忙改口:“其实我也没有很想去,不去也行。”
徐彦安道:“爹,要是以前,我当然不拦着你,赚钱是好事。”
“但你现在有更重要的事儿,你先把咱们前面的铺子收拾干净,没事就去人家铺子里转转,看看怎么布置咱们的。”
徐二石连连点头:“好好好。”
徐彦安见状,没再说什么。
背上赵柳枝准备好的包袱,出门上学去了。
这次再来县学,终于风平浪静了一次。
坐在讲堂中,身边书声琅琅。
徐彦安看着张泾空空荡荡的座位,有些疑惑,看向沈奕:“张泾呢?”
沈奕嗤笑一声,语气中难掩嘲弄之意:“人家家大业大,官吏人家,听说去府城的书院读书了。”
说什么去府城。
还不是以权势压人,结果被人戳穿,现在没脸见人,只能跑了。
徐彦安轻笑一声:“走了也好。”
至少,没有日日在侧虎视眈眈,想着找麻烦。
他虽不怕,但难免厌烦。
沈奕美滋滋道:“确实挺好的,他走了,我就是第二。”
徐彦安无奈:“你便不能有些心气,有朝一日超过他,乃至于超过我?”
沈奕摇了摇头:“超过张泾或许还有可能,你……”
他上下打量着徐彦安:“孟熙和说你是狐仙,我觉得不像,你是文曲星下凡,又好看又有才华。”
徐彦安有些无语,摸了摸自己的脸:“请你们放过我的脸。”
沈奕却越说越有劲:“彦安,你刚来上学时我还不觉得,最近这段时间,觉得你一天比一天好看。”
徐彦安下意识想,这是肯定的。
刚来上学时,刚大病一场,面黄肌瘦,就算是天仙也显不出美貌。
在县学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自从有了钱,就很舍得吃喝,每日营养丰富。
脸色逐渐变得红润,身姿越发挺拔,连个子都长高了一些。
肯定看着比原先好看。
这念头只在一瞬间,徐彦安很快回神,又好笑又无奈,怎么无缘无故,竟被带跑偏了。
他只觉得无奈,也没心情去关心张泾,只摇了摇头,推沈奕一把:“去看书。”
张泾的转学,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
今日己经腊月十一,按照县学的习俗,每年腊月二十到二十二,三天时间进行年终考试。
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休沐,放学生们回家过年。
一时间,所有学子都忙着考试的事情,没人有兴趣关心旁人的闲事。
徐彦安也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学业中。
一转眼,便是腊月二十。
一连考完三日,夫子们连夜审定试卷,排出成绩。
徐彦安赫然又是第一。
沈奕如愿以偿考了第二。
难得是孟熙和,这次竟也有了进步,排名第十八,若能稳住这样的成绩,来年便可以申请进入天字班。
徐彦安和沈奕都十分为他高兴。
尚夫子亲自到讲堂内宣布了放假的消息。
整个县学,从秀才到童生,全都背着包袱,离开书院,回家过年。
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徐彦安一路走过县城,见处处都挂着桃符,一派新年将至的喜悦。
说起过年的气氛,到底还是古时候浓厚。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新年除了会放假,己经和平常无异。
徐彦安不由弯了弯唇。
在家待到腊月二十六,这天,孟熙和突然上门。
徐彦安看见他满脸喜色,心下一动,问道:“有结果了?”
孟熙和嘴角笑得根本压不下去,满脸欢欣:“是。彦安,我爹娘种的花,死了一小半,但活下来的那一大半,现在都开花了。”
“我爹让我来问问你,怎么运过来?什么时候开始卖?”
按照徐彦安的办法,为了保持三角棚里的气温,让孟父和孟母在每个棚子口挖了个小小地洞,在夜里在洞中烧火。
用前世东北盘火炕的方式,进行保温。
但这种方法有缺陷,靠近火洞的花苗都被生生烤死了。
但离得远的,全都活了下来,顺利开了花。
徐彦安当机立断,转头看徐二石:“爹,你和我出去一趟。”
徐二石不问缘由:“好。”
徐彦安问他:“爹,城中有地方能租用牛车吗?”
徐二石点了点头:“有的,但是需要押金,挺贵的。”
徐彦安根本不在乎:“带我去。”
徐二石带着徐彦安和孟熙和去了车行。
车行的人也厚道:“租车二钱银子,押金五两,牛回来,押金全退。”
徐彦安毫不犹豫,扔下押金,选了一辆带车篷的,让徐二石赶车,转到城郊的集市上,买了几十个便宜的瓦罐。
才往孟熙和家里去。
到了孟家,徐彦安掀开三角棚,看了一眼,很是满意。
他让几人把花连根带土装到瓦罐中,又赶着牛车,回到县城。
腊月二十七,年集快要结束的日子。
青石街上忽然有家铺子开张,引来了许多游手好闲的看客。
随着鞭炮声响起,铺子大门敞开,露出里面艳丽的鲜花。
围观的人群,纷纷瞪大了眼睛。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ihdf-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